- 年份
- 2024(12801)
- 2023(18122)
- 2022(14793)
- 2021(13586)
- 2020(11029)
- 2019(24790)
- 2018(24510)
- 2017(46363)
- 2016(25090)
- 2015(28421)
- 2014(28635)
- 2013(28086)
- 2012(25967)
- 2011(23489)
- 2010(23873)
- 2009(22429)
- 2008(22558)
- 2007(20602)
- 2006(18682)
- 2005(17728)
- 学科
- 济(110828)
- 经济(110663)
- 业(92803)
- 管理(86886)
- 企(81191)
- 企业(81191)
- 方法(38730)
- 中国(36663)
- 农(35039)
- 业经(34613)
- 财(34157)
- 数学(29382)
- 数学方法(29144)
- 制(28084)
- 地方(25361)
- 农业(24183)
- 务(22621)
- 财务(22572)
- 财务管理(22523)
- 贸(21689)
- 贸易(21664)
- 企业财务(21325)
- 易(21080)
- 技术(20692)
- 银(20470)
- 银行(20449)
- 行(19763)
- 体(19668)
- 理论(19141)
- 和(19066)
- 机构
- 学院(362883)
- 大学(357795)
- 济(156241)
- 经济(152967)
- 管理(137285)
- 研究(124988)
- 理学(115062)
- 理学院(113836)
- 管理学(112371)
- 管理学院(111659)
- 中国(101645)
- 京(77558)
- 财(77112)
- 科学(70424)
- 所(62607)
- 财经(58847)
- 江(58768)
- 中心(57079)
- 农(56145)
- 研究所(55343)
- 经(53294)
- 北京(50082)
- 经济学(47926)
- 范(47268)
- 师范(46848)
- 州(46697)
- 业大(46321)
- 院(45127)
- 财经大学(43091)
- 农业(43071)
- 基金
- 项目(224078)
- 科学(178056)
- 研究(173255)
- 基金(161459)
- 家(138116)
- 国家(136784)
- 科学基金(118357)
- 社会(112422)
- 社会科(106439)
- 社会科学(106416)
- 省(87804)
- 基金项目(83852)
- 教育(78734)
- 划(72214)
- 编号(71616)
- 自然(71007)
- 自然科(69329)
- 自然科学(69314)
- 自然科学基金(68145)
- 资助(64904)
- 成果(59974)
- 发(52747)
- 重点(50485)
- 课题(50333)
- 部(50026)
- 创(49099)
- 国家社会(46967)
- 制(46872)
- 创新(45164)
- 性(45153)
- 期刊
- 济(192191)
- 经济(192191)
- 研究(117901)
- 中国(85254)
- 财(63643)
- 管理(58333)
- 农(54935)
- 学报(48072)
- 科学(47949)
- 教育(44469)
- 融(41444)
- 金融(41444)
- 大学(38447)
- 农业(37106)
- 学学(35522)
- 技术(34160)
- 业经(32543)
- 财经(30401)
- 经济研究(30127)
- 经(26408)
- 问题(24778)
- 业(21512)
- 贸(21149)
- 图书(19628)
- 世界(19469)
- 技术经济(19108)
- 国际(19010)
- 现代(17889)
- 商业(16798)
- 坛(16747)
共检索到588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晓玲 丁琦
从21世纪初开始,在新一轮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转移"趋势日渐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以何种方式加入国际产业链条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应如何克服地方性产业集群同质性竞争的格局,支持企业不断攀升全球产业链条的高端就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琼
服务化是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式。新常态经济下,如何选择合理路径,把握服务化转型契机,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资本结构、成本结构和资本占有水平对企业绩效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经济效应 优化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姜红
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国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已成为大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区域化集聚发展已成主流,总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低、工业基础能力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在政策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人才等高端要素引进及高端制造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端制造业的产业提升。
关键词:
高端制造业 技术 产业 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胡亚男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将对制造业技术路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解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的内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能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产生了创新效应、反馈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路径的转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服务型要素的嵌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及时转换产业技术路径,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伟娜 汤莉 胡珈铭
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大大增加了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制造业主宰供应链的现象,物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利益的制约。因此,本文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基础上,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手段,详细判别了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并为兵团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物流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造业 集约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良玉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并基于2003-2013年制造业二分位数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且近1/2的制造业行业实现了集约化增长,但细分行业的集约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尚无明显作用,而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创新则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造业 集约化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立帆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驱动力。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投入服务化及产出服务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途径包括:实施理念创新;加快制度创新;选择合适路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价值链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立强
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代工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中大国的国情,以代工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为核心,提出了中国制造业的代工发展模式,即以自主成长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的代工承接优势,以代工成长为推动力,参与国际生产分工,承接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外包业务,促进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价值链的跃迁。
关键词:
国际代工生产 制造业发展模式 制造业外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装备制造业 产业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王述英
制造业是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本文从天津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依据其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天津制造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融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福华 谷汉文
制造业是满足人类及各经济主体物质需要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柱,是创造国民收入的重要源泉。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物流效率与物流成本问题。中国现代制造业只有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但制造业普遍存在的自营物流模式以及我国物流业较低的发展水平,制约了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为实现我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应完善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市场机制,优化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
现代制造业 物流业 协同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