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9)
- 2023(15993)
- 2022(13458)
- 2021(12533)
- 2020(10368)
- 2019(23628)
- 2018(23041)
- 2017(44474)
- 2016(23467)
- 2015(26431)
- 2014(25944)
- 2013(25733)
- 2012(23635)
- 2011(21425)
- 2010(21412)
- 2009(20033)
- 2008(19340)
- 2007(16875)
- 2006(15091)
- 2005(13811)
- 学科
- 济(115465)
- 经济(115351)
- 管理(71721)
- 业(65987)
- 企(53870)
- 企业(53870)
- 方法(45960)
- 数学(41304)
- 数学方法(40836)
- 中国(30517)
- 财(29951)
- 农(27631)
- 地方(23786)
- 业经(22402)
- 税(22042)
- 贸(21246)
- 贸易(21233)
- 易(20711)
- 税收(20581)
- 收(20398)
- 制(20021)
- 学(19056)
- 农业(17931)
- 环境(16928)
- 银(16878)
- 银行(16871)
- 务(16646)
- 财务(16594)
- 财务管理(16564)
- 融(16275)
- 机构
- 学院(332974)
- 大学(332323)
- 济(157709)
- 经济(155046)
- 管理(131159)
- 研究(113715)
- 理学(112740)
- 理学院(111650)
- 管理学(110108)
- 管理学院(109472)
- 中国(89695)
- 财(75758)
- 京(68211)
- 科学(61554)
- 财经(58957)
- 所(54315)
- 经(53641)
- 中心(52378)
- 经济学(50495)
- 江(49483)
- 研究所(48506)
- 经济学院(45335)
- 农(44164)
- 财经大学(43626)
- 北京(43394)
- 范(41267)
- 师范(40977)
- 院(40895)
- 业大(40755)
- 州(38372)
- 基金
- 项目(216502)
- 科学(174328)
- 研究(162859)
- 基金(162397)
- 家(139284)
- 国家(138185)
- 科学基金(120967)
- 社会(109448)
- 社会科(104161)
- 社会科学(104141)
- 基金项目(83834)
- 省(80385)
- 自然(74706)
- 教育(74191)
- 自然科(73051)
- 自然科学(73034)
- 自然科学基金(71786)
- 划(67862)
- 资助(67302)
- 编号(64244)
- 成果(52093)
- 部(50136)
- 重点(47977)
- 发(47379)
- 国家社会(47169)
- 创(45013)
- 教育部(44396)
- 课题(43718)
- 人文(43277)
- 创新(42207)
- 期刊
- 济(174977)
- 经济(174977)
- 研究(109896)
- 中国(61631)
- 财(58254)
- 管理(50337)
- 科学(41637)
- 学报(41082)
- 农(39381)
- 融(34292)
- 金融(34292)
- 大学(33163)
- 学学(31195)
- 教育(30350)
- 经济研究(30240)
- 技术(30161)
- 财经(29652)
- 农业(26827)
- 经(25627)
- 业经(25504)
- 问题(22560)
- 贸(20693)
- 国际(19184)
- 技术经济(18047)
- 世界(17899)
- 务(17571)
- 统计(17131)
- 税(16384)
- 策(15263)
- 理论(14856)
共检索到512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学锋   孙曼玉  
                                    
                                
                            
                            本文在包含投入产出关联的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出口退税政策与增值税政策,考虑中间品与最终品贸易的差异性,量化分析了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减退税并举”政策的福利效应,并拓展分析其产业升级效应与全球价值链重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退税并举”政策提升了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福利水平,这主要源于中间品减退税力度的加大;不区分中间品与最终品政策差异性或未考虑最终品贸易的模型均会低估其福利效应;仅实施减税或退税政策带来的福利效应提升远低于“减退税并举”政策,且减税主要利于中国,退税主要利于贸易伙伴国;“减退税并举”政策优化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提高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而促进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减退税并举”政策促进了中国向全球价值链更高阶攀升,但不利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位置提升,且中间品与最终品“减退税并举”政策对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方向相反。本文研究结论为“减退税并举”政策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更高阶攀升从而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利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提供的2012、2015、2017年31省区市42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分“京津及北部沿海”“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东北”5大地区,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为代表,基于对地区产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完全分解,刻画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双循环格局,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分工程度较高,参与国际循环程度也较深,国内价值链主要由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驱动,通过“大进大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相对独立性尚待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业以国内循环为主,地区间循环更为紧密,主要依靠本地增加值流出和出口参与国内和全球价值链。畅通的国际产业链循环促进了数字产品制造业国内循环升级,国内分工水平提升也促进了其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下游位置,需要加速构建安全稳定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泽芳  宁凌  
                                    
                                
                            
                            本文以WTO-OECD新推出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地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加工贸易"环节,与主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逆差,与欧美等最终产品进口国之间存在附加值顺差。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附加值出口贸易具有较高的国外附加值、较低的国内附加值、服务附加值偏低等特点。国内自给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和开放程度较低的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国内附加值,而国外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则集中在中间进口品占比较高的高技术密集型产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价值链  附加值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琳  
                                    
                                
                            
                            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利用WIOD数据库测度了中国整体及三类技术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年增强,加入WTO更是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进程。但是中国的GVC地位指数均为负,说明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但三类技术制造业却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演变特征,其中,中技术及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波动中下降,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却稳步提升并向上游位置靠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贝  李婷  
                                    
                                
                            
                            价值链“低端锁定”已成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甚大。探讨中国农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中国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OECD-TiVA的附加值贸易数据中2005—2018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农业附加值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附加值贸易的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指标,通过OLS模型考察中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力资本、制度质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显著,研发资本、国际分工结构、开放程度和汇率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赖明勇  
                                    
                                
                            
                            本文通过将出口退税政策变量纳入全球模拟(GSIM)模型,从产业层面和全球视角对出口退税政策通过价格机制影响有关国家的生产、进出口贸易流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等经济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7年全球纺织品生产与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使我国纺织品的产出、出口以及行业生产者的福利都有所增加,而纺织品内销量有所减少以及消费者的福利受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井远  
                                    
                                
                            
                            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政策实施后,试点企业相应增加了员工雇佣人数并提高了平均薪酬;此外,政策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为进一步释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建议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提升政策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门槛;试行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退税流程,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晴  严雷  
                                    
                                
                            
                            出口退税一直是我国政府执行的一项主要外贸政策。文章通过建立一个结合我国出口企业实情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提高出口退税可以产生四个主要的经济效应:出口稳定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企业进化效应和顺差缓解效应。然而,如果竞争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策略,那么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将减弱。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异质性企业  经济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英建  
                                    
                                
                            
                            文章过建立面板模型,考察了1996—2016年我国财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总的来看,财税收入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不同税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相同。其中,流转税和财产税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负效应;所得税只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资源税和行为税对不同地区具有相反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经济增长  面板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孔琳  杨全文  
                                    
                                
                            
                            公司内贸易和中间投入品贸易已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往往基于全球价值链交迭发生。本文用以中间投入品进口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估计了公司内进口在中间投入品进口中的绝对和相对重要性,阐释了中间投入品贸易的决定因素,并探讨了公司内贸易和中间投入品贸易的交集及其相互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静丽  张贤  梁巧梅  
                                    
                                
                            
                            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比重已高达47.8%(2007年)。出口退税政策是调整出口贸易的重要措施,实施出口退税的减免政策可以实现CO2的减排。基于此,本文从行业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选取了制造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纺织工业为目标减排部门,并以政策作用在四个目标部门以实现到2020年相同减排目标作为政策情景(M-S,F-S,C-S和T-S情景),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不同政策情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减排水平下,无论从GDP指标还是从就业指标,或者从居民福利来看,对钢铁行业实施出口退税减免的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窦彬  
                                    
                                
                            
                            调整出口退税已成为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出口的重要措施,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退税的节能减排效应,提出下调出口退税率,将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成本的假设,接下来又通过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能源强度与出口退税率的协整分析来实证验证,结果表明:出口额能耗与出口退税率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退税率是出口额能耗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能耗影响的长期弹性为0.47,短期弹性为0.07,即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变结构协整分析还表明,差别退税政策下,当退税率下调时,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能耗的影响更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基于增加值贸易跨境生产活动视角,构建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与全球价值链(GVC)生产分解模型之间的有效链接,以期探究特朗普减税对中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重构效应。研究发现:(1)运用GTAP模型模拟特朗普税改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结果显示特朗普税改导致美国GDP增速提高1.03%,中国GDP增速降低0.49%。(2)基于国家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前向与后向分解,特朗普税改主要对中美两国前向参与度影响颇为严重,主要归因于简单全球价值链活动的波动。中国前向参与度提高0.22%,简单GVC活动增长0.15%;而美国前向参与度降低0.31%,简单GVC活动减少0.23%。(3)基于产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前向与后向分解,特朗普减税将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程度,汽车业、电子业、纺织业分别增长0.21%、0.25%和0.18%。总体而言,美国税改虽减缓了中国GDP增速但提高了实际出口,虽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速却降低了其实际出口,特朗普减税抑制美国前向GVC参与度,推进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程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田珍  葛顺奇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数字经济的转型可以提高跨行业的竞争力,提供新的商业机遇和创业活动,获得进入海外市场的新渠道,参与全球电子商务价值链环节,同时也为处理不断出现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数字经济最先由经合组织(OECD)提出,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如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