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4)
- 2023(13996)
- 2022(11506)
- 2021(10537)
- 2020(8465)
- 2019(19270)
- 2018(19139)
- 2017(35854)
- 2016(19427)
- 2015(21932)
- 2014(21559)
- 2013(21183)
- 2012(20209)
- 2011(18582)
- 2010(18557)
- 2009(16793)
- 2008(16583)
- 2007(14473)
- 2006(13382)
- 2005(12501)
- 学科
- 济(90015)
- 经济(89925)
- 管理(46448)
- 业(44813)
- 企(31780)
- 企业(31780)
- 中国(31266)
- 方法(29332)
- 农(27151)
- 地方(25892)
- 数学(25412)
- 数学方法(25176)
- 业经(20628)
- 农业(18443)
- 贸(17951)
- 贸易(17932)
- 学(17630)
- 易(17330)
- 制(15844)
- 财(15772)
- 发(15568)
- 银(15224)
- 融(15205)
- 金融(15201)
- 银行(15198)
- 行(14867)
- 环境(14598)
- 地方经济(13641)
- 和(12173)
- 技术(12046)
- 机构
- 大学(276497)
- 学院(274788)
- 济(120032)
- 经济(117747)
- 研究(108760)
- 管理(97007)
- 中国(83445)
- 理学(81835)
- 理学院(80649)
- 管理学(79281)
- 管理学院(78752)
- 科学(64825)
- 京(62208)
- 所(55524)
- 财(53103)
- 研究所(50376)
- 农(48375)
- 中心(47688)
- 江(42951)
- 财经(41421)
- 范(41300)
- 师范(40944)
- 北京(40094)
- 院(39537)
- 业大(38678)
- 经济学(38119)
- 经(37678)
- 农业(37455)
- 经济学院(34243)
- 州(34087)
- 基金
- 项目(181095)
- 科学(143640)
- 研究(134501)
- 基金(131902)
- 家(116136)
- 国家(115182)
- 科学基金(97228)
- 社会(87643)
- 社会科(83050)
- 社会科学(83030)
- 基金项目(69310)
- 省(69132)
- 教育(60255)
- 自然(59811)
- 划(59474)
- 自然科(58428)
- 自然科学(58410)
- 自然科学基金(57357)
- 编号(53046)
- 资助(52759)
- 发(45403)
- 成果(44112)
- 重点(41972)
- 部(40386)
- 课题(38573)
- 国家社会(37592)
- 创(37483)
- 发展(36971)
- 展(36361)
- 创新(35339)
- 期刊
- 济(142254)
- 经济(142254)
- 研究(91366)
- 中国(63902)
- 农(46407)
- 学报(42711)
- 科学(42276)
- 财(37997)
- 管理(37635)
- 教育(33440)
- 大学(32528)
- 农业(31908)
- 学学(30077)
- 融(29374)
- 金融(29374)
- 经济研究(23651)
- 技术(23066)
- 业经(22691)
- 财经(20621)
- 问题(19650)
- 业(18209)
- 经(18025)
- 贸(16874)
- 世界(16190)
- 国际(15836)
- 资源(14950)
- 图书(14572)
- 技术经济(13159)
- 发(13108)
- 现代(12838)
共检索到440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强
以中国大陆31个省为研究对象(1),构建其“五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赋权、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测算31个省份“五化”发展强度及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整体平均水平居首位,绿色化次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对滞后;(2)东部地区“五化”强度大于东北与中部,西部最低,呈现以东部沿海省份向内陆腹地扩散、延伸的态势;除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巨大,其他四化在东部优势最为显著;(3)东中部为城镇化高值区,信息化高值区集中在沿海省份,工业化高值格局与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状布局相吻合,绿色化高值区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与北部湾城市群及武汉与江淮城市圈,农业现代化主阵地布局在黑吉辽内蒙古等省份;(4)粤苏鲁浙京“五化”强度独占鳌头,川沪豫辽鄂次之,皖黑渝闽冀再次之,陕湘吉赣桂津与内蒙古较低,其他最低;(5)31个省份“五化”协调发展度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东部与中部“五化”整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东北与西部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多数省份“五化”仍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类型;以苏鲁粤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五化”协同区覆盖范围广泛,新青藏贯穿的西部地区较薄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淑名 高志刚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即"五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本文首先阐释了"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接着构建了"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新疆为例,测度了新疆2000-2014年的"五化"耦合协调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五化"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是重要引擎,而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信息化和基础设施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五化”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华淑名 高志刚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即"五化"协调发展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选择。本文首先阐释了"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接着构建了"五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新疆为例,测度了新疆2000-2014年的"五化"耦合协调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五化"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和带动力量,农业现代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化是重要引擎,而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而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新疆"五化"耦合协调水平很低,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逐渐转变为2014年勉强协调,但协调水平保持不断的提升。最后根据结论得到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五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鉴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鉴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呈"集群化"、"等级化"及"梯度化"特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区域差异较小;"五化"协调发展效率呈"等级化"及"阶梯化"特征,效率值的高低与城市行政级别等级格局基本一致,且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4)"五化"协调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原因;"五化"协调度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雪涛 吴清扬
文章以中国28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单元,制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法测算289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生态-社会-经济-土地五重及综合城镇化强度,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五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阶段。结果表明:生态与人口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处于并轨状态。东部其他类型城镇化水平最高,西部与东北社会、土地城镇化较低,中部人口城镇化较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东莞、天津、南京、厦门、武汉城镇化强度位居中国前十位。中国城镇化3D空间趋势呈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上升态势,2D城镇化高值区呈条带状、片状、点状格局分布形态。除北京与上海城镇化处于协调状态,其余均为失调类型,省会、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强于其所在省份的地级市,综合城镇化强度与其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省会城市为主导引领五重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发展格局态势凸显,仅东部沿海地域串联成片,其他地区呈孤立分散的高值点分布,辐射范围狭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超
20国集团(G20)是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基于多元视角从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等层面构建适用于G20成员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算G20成员不同准则层的城镇化及城镇化综合水平,借助于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探讨各城镇化综合协调发展状况与阶段类型,研究表明:G20成员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日本综合城镇化居于首位,美国次之,中国与加拿大位居第三、第四,土耳其、南非、沙特阿拉伯的综合城镇化水平相对最低;G20成员的经济城镇化均非其城镇化发展首位,中国、美国、德国社会城镇化超前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墨西哥、土耳其、南非与阿根廷的人口城镇化为"重中之重",俄罗斯与巴西越来越重视其生态城镇化,其他国家的土地城镇化优势潜力最大;G20成员人口—生态—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整体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其中日本、美国与加拿大为濒临失调衰退,阿根廷、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南非、沙特阿拉伯为中度失调衰退,其余国家均隶属于轻度失调衰退,比重最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其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本文以产业耦合协调理论为基础,以具有重要价值的茶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研究的突破口,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中国18个产茶省份的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表明,中国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步协调的趋势,但整体而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除浙江省达到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其中浙江等8个省份属于茶叶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山东等10个省份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互动、加强政府引导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茶叶产业 旅游产业 动力机制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祝志川 张国超 王静敏
新常态下"五化"协调发展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科学有效地对"五化"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同时解决潜变量不能直接测度和显变量指标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难题,构建了测算"五化"协调发展度的PLSPM发展水平模型和GRA协调水平模型。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根据"五化"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不能直接测度的特性,建立了测度"五化"发展水平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二是解决了"五化"系统显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难题;三是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测算"五化"协调度的测度方法,并以吉林省为例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云锋
陈国生、田应华、夏由清、李琪、黄鑫五位学者以重庆市为具体研究案例撰写了《城乡发展差异测度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一书,最近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我认为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洪强 郭秋静 李思茹 张英婕
建立建筑业—城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基于全国31个省际2005—2019年的数据从时空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城镇化—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在波动中上升,而东北地区“先升后降”。此外,我国建筑业、城镇化、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分化明显;整体上仍处于“一般协调”水平,是不成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建筑业 城镇化 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鹏成 廖宗义 罗芸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首先,通过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测度模型,对重庆市工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价值工程理论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度测度模型及分类判断标准。最后,应用该模型对重庆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1996年来,重庆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四个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刚 华淑名
本文在阐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新疆2000—2012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且两者都不高,但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工业化弹性系数为0.9991,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000—2005年的高耦合度是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协调性较低,2005—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性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逐年缓慢递增。在未来十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