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7)
- 2023(16879)
- 2022(14163)
- 2021(13226)
- 2020(10784)
- 2019(24846)
- 2018(24715)
- 2017(46862)
- 2016(25544)
- 2015(28810)
- 2014(28860)
- 2013(28552)
- 2012(26526)
- 2011(24182)
- 2010(24068)
- 2009(21929)
- 2008(21300)
- 2007(18623)
- 2006(16666)
- 2005(15240)
- 学科
- 济(110853)
- 经济(110743)
- 管理(68979)
- 业(66419)
- 企(52341)
- 企业(52341)
- 方法(43711)
- 数学(37670)
- 数学方法(37319)
- 中国(35502)
- 农(30824)
- 地方(27152)
- 业经(25379)
- 财(23218)
- 学(22286)
- 贸(21646)
- 贸易(21628)
- 易(20990)
- 农业(20750)
- 制(19892)
- 银(18177)
- 银行(18135)
- 行(17531)
- 融(17468)
- 金融(17467)
- 环境(17443)
- 发(16854)
- 和(16797)
- 技术(16527)
- 理论(16196)
- 机构
- 大学(363459)
- 学院(360404)
- 济(150805)
- 经济(147756)
- 管理(139470)
- 研究(131382)
- 理学(119544)
- 理学院(118139)
- 管理学(116285)
- 管理学院(115629)
- 中国(99525)
- 京(79949)
- 科学(79610)
- 财(66664)
- 所(66468)
- 研究所(60509)
- 农(59001)
- 中心(57830)
- 财经(52941)
- 江(52817)
- 业大(52122)
- 北京(51582)
- 范(49995)
- 师范(49555)
- 经(48314)
- 院(47670)
- 农业(45906)
- 经济学(45754)
- 州(43013)
- 经济学院(41153)
- 基金
- 项目(243427)
- 科学(191878)
- 研究(180260)
- 基金(176516)
- 家(154091)
- 国家(152785)
- 科学基金(130391)
- 社会(114488)
- 社会科(108486)
- 社会科学(108461)
- 省(93140)
- 基金项目(93038)
- 自然(82719)
- 教育(81805)
- 自然科(80824)
- 自然科学(80806)
- 自然科学基金(79352)
- 划(79177)
- 编号(73041)
- 资助(72425)
- 成果(60246)
- 发(55748)
- 重点(54772)
- 部(54041)
- 课题(51239)
- 创(50227)
- 国家社会(47582)
- 创新(46963)
- 教育部(46345)
- 科研(45815)
- 期刊
- 济(170681)
- 经济(170681)
- 研究(113851)
- 中国(75816)
- 学报(56194)
- 农(55339)
- 科学(53259)
- 管理(53149)
- 财(47614)
- 教育(44048)
- 大学(42663)
- 学学(39660)
- 农业(38805)
- 融(34448)
- 金融(34448)
- 技术(31129)
- 经济研究(28033)
- 业经(27690)
- 财经(25621)
- 问题(22623)
- 经(22028)
- 业(20930)
- 图书(20429)
- 贸(18379)
- 世界(17592)
- 科技(17448)
- 技术经济(17445)
- 理论(17119)
- 国际(16777)
- 现代(16500)
共检索到550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存鹏
建立了中国"五化"协同度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法计算"五化"发展指数以及"五化"综合发展指数,运用HR模型评价"五化"以及每"两化"之间的协同度,得出以下结论: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绿色化发展指数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五化"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3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协同度演变趋势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峰值,之后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城镇化与信息化协同度相对较高,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度相对较低;绿色化与其他"四化"之间的协同度整体低于其他"四化"中每"两化"之间的协调度。4"五化"协...
关键词:
五化 协同发展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韵 朱德米
文章基于窗口分析法,运用超效率非期望产出MinDS模型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主要区域的环境效率指数,并使用协同度模型测算了不同区域环境效率的协同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效率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环境效率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效率较高。进一步根据协同度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我国环境效率整体协同度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且2019年后迈入高度协同的发展状态;不同区域之间的环境效率多处于中度协同的发展状态;环境效率高度协同的区域多位于南方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利用耦合度方法测度了200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基于VRS的DEA方法测度了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效率。结果显示,总体上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均呈上升状态,其变异系数有逐渐减小趋势;"五化"协同发展综合效率先升后降,其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提高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提升水平较慢。通过四象限法对"五化"协同发展指数与"五化"协同发展效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HH型特征的省区逐渐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具有LL型特征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减少较慢,中国"五化"协同发展与协同发展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五化” 协同发展指数 协同发展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勇 李忠民
利用耦合度方法测度了2001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基于VRS的DEA方法测度了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效率。结果显示,总体上各地区"五化"协同发展指数均呈上升状态,其变异系数有逐渐减小趋势;"五化"协同发展综合效率先升后降,其中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提高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提升水平较慢。通过四象限法对"五化"协同发展指数与"五化"协同发展效率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HH型特征的省区逐渐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具有LL型特征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且减少较
关键词:
“五化” 协同发展指数 协同发展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华 何宇 陈珍珍
从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现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市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发展关系,收入上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在收入协同和技术协同上均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性,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技术协同而收入协同不足,西部地区虽然具有收入协同性和技术协同性,但其程度不如东部地区;分时间段看,在两个时间段内,技术都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且技术的协同性在2010-2016年时间段更高,而收入仅在2003-2009年时间段存在显著的协同性,这意味着经济动能在两个时间段发生了转换,技术创新协同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不断增强。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协同发展 收入协同 技术协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湖斌 齐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系统理论和耦合度模型,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2001-2016年的数据,对长三角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区域内协同度、区域间协同度进行了具体计算。最后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演化规律和空间协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1. 051个百分点。同时两个子系统对协同发展的贡献机制并不一样,上海市、浙江省的情况正好和江苏省相反。在空间协同发展特征上,整体协同度伴随着区域内地区之间协同度的趋同性而逐步提升,体现出良好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娴 杨静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娴 杨静
本文研究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从理论上探究了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内涵。基于区域流通业协同发展的地区内与地区间、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运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水平低下,各地流通业仍以服务本地生产生活为主。为推动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紧密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京津冀流通业“点—线—面—网”的协同发展路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春光
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构建涵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个维度的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协同发展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东高西低”态势,且区域间差异逐渐减小。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具有不同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H-H”和“L-L”的空间关联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吴珊
文章运用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简析协同发展的内涵,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扩展的DEA方法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2002-2011年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处于中级水平,东、中、西部梯级差异明显;十年间,东部与西部协同发展水平呈缩小趋势,而东部与中部间呈扩大之势。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DEA 动态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星
本文采用系统耦合方法测算我国流通业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检验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关系不断向好,但目前也仅处在中级协同层次,仍未达到理想状态;从影响因素看,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等都是影响两个系统融合协同的重要因素;其次,两系统协同发展本身存在地理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即周边地区流通业与国际贸易不断协同发展,能促进本地两个系统协同关系深化。
关键词:
流通业 国际贸易 协同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明星 刘柳青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乡协同发展被提到了更高层面。如何科学测度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湖北省城乡协同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在波动中提升,城乡系统耦合度起点高、发展快,城乡系统协调度得到稳步提升,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经过了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因此,更高水平地推动湖北省城乡协同发展,应当从实质上实行城乡发展平等一体,推动城乡协同发展;从制度上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互促;从机制上实行城乡公平分配效益,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政
文章构建"五化"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湖南省2007—2016年"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探析其发展规律及内部耦合机制。结果表明:(1)湖南省"五化"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增长趋势存在差异,信息化发展指数增长最为明显,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最低。(2)"五化"耦合度较差。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间的耦合度增长较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四化"耦合度增长较慢。(3)"两化""四化"及"五化"间的协调度持续增长,其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两化"间协调度差异较"四化"和"五化"较为显著;"四化"间的协同度增长步调较为一致,但仍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五化"间的协调度水平虽逐年增强,但仍处于轻度失调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