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3)
- 2023(14967)
- 2022(12916)
- 2021(12203)
- 2020(10036)
- 2019(23302)
- 2018(23023)
- 2017(43601)
- 2016(23650)
- 2015(26770)
- 2014(26793)
- 2013(26764)
- 2012(24963)
- 2011(22940)
- 2010(22829)
- 2009(20777)
- 2008(20282)
- 2007(17459)
- 2006(15710)
- 2005(14052)
- 学科
- 济(103797)
- 经济(103696)
- 管理(62577)
- 业(60245)
- 企(47373)
- 企业(47373)
- 方法(42479)
- 数学(36210)
- 数学方法(35867)
- 中国(32029)
- 农(27594)
- 地方(25174)
- 业经(22596)
- 学(21378)
- 财(21086)
- 贸(20370)
- 贸易(20354)
- 易(19763)
- 农业(18825)
- 制(17257)
- 环境(16528)
- 银(16203)
- 银行(16159)
- 和(15968)
- 融(15796)
- 金融(15795)
- 行(15665)
- 理论(15572)
- 技术(15191)
- 发(15170)
- 机构
- 大学(339736)
- 学院(337861)
- 济(139892)
- 经济(137026)
- 管理(131186)
- 研究(123893)
- 理学(112527)
- 理学院(111192)
- 管理学(109481)
- 管理学院(108867)
- 中国(93187)
- 科学(76290)
- 京(74936)
- 所(63271)
- 财(61433)
- 研究所(57802)
- 农(55713)
- 中心(54232)
- 业大(48994)
- 财经(48985)
- 江(48839)
- 北京(48741)
- 范(47484)
- 师范(47037)
- 院(44930)
- 经(44716)
- 农业(43536)
- 经济学(41984)
- 州(40023)
- 师范大学(38361)
- 基金
- 项目(228803)
- 科学(179601)
- 研究(168445)
- 基金(165488)
- 家(144928)
- 国家(143725)
- 科学基金(122084)
- 社会(105997)
- 社会科(100466)
- 社会科学(100441)
- 基金项目(87771)
- 省(87540)
- 自然(78332)
- 自然科(76486)
- 自然科学(76468)
- 教育(76218)
- 自然科学基金(75093)
- 划(74620)
- 资助(68906)
- 编号(67909)
- 成果(55662)
- 发(52856)
- 重点(51296)
- 部(50899)
- 课题(47644)
- 创(47076)
- 创新(43927)
- 国家社会(43744)
- 教育部(43397)
- 科研(43227)
- 期刊
- 济(157936)
- 经济(157936)
- 研究(105084)
- 中国(68098)
- 学报(53052)
- 农(51493)
- 科学(50766)
- 管理(48963)
- 财(42965)
- 教育(39742)
- 大学(39686)
- 学学(37008)
- 农业(36574)
- 融(30544)
- 金融(30544)
- 技术(28479)
- 经济研究(25705)
- 业经(25613)
- 财经(23352)
- 问题(20647)
- 经(20033)
- 业(19777)
- 图书(18719)
- 贸(17009)
- 世界(16859)
- 科技(16343)
- 技术经济(16172)
- 理论(16116)
- 资源(15870)
- 国际(15322)
共检索到511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可持续 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华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旅游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研究始终围绕"保护与利用"的核心矛盾展开,这个矛盾既包含人—地矛盾与共生关系,如游客利用与遗产地完整性、原真性的问题,也包括人—人矛盾与共生关系问题,如主人—客人关系、开发商、政府与保护者等利益相关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建安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财政、行政管理、法治等条件尚未成熟 ,而且效率条件即使在美国是否满足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产旅游的政府经营存在一个悖论 :规模经济在行政性垄断条件下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应该立足于经济规制职能的发挥 ,突出表现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本文以一个价格下限模型为例 ,说明通过控制旅游者数量的方式限制经营者的可能实现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林龙飞 周兆丹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思想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易"的思想、"阴阳平衡"论,"天人合一"观,对于正确处理世界遗产保护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世界遗产保护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阴阳失衡、忽略了易的思想、违背天人合一观等三个问题。我们应从《周易》哲学思想得到启示,立足长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世界遗产,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竑 李鹏 吴旗涛
中国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事实也说明遗产地确实具有开发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通过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各世界遗产地在国内游客的感知中并未处于相同的地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世界遗产地并不就意味着绝对的旅游吸引力。世界遗产地名誉的获得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决定旅游地发展的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恰当宣传,进而促进其旅游的全面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虹
一、世界遗产西湖的普世价值在杭州西湖申遗文本中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定义为:"十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各阶层人们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9至18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广泛影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定明
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是当前我国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由于观念的冲突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世界遗产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法学的角度,阐述了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及在利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在保护世界遗产、促进世界遗产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游客平等观赏权的保护和世界遗产地居民正当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旅游业 法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李天元
国内关于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关系争论的本质是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之关系的认识问题。实际上,各界对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关系认识的动态性变化一直推动着其对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关系认识的调整与深化。总体来看,国内对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一、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72年11月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针对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紧急和长期的保护。至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旅游者对于目的地自然文化价值的重视,遗产旅游也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 邓祖涛 石军南 马点明 郑晓云
文章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的计算方法,利用GIS技术计算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力,并以此将我国世界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分为五个类型。研究发现:文化遗产的客源市场潜力普遍大于自然遗产,交通状况、区位因素、遗产地本身的面积是影响世界遗产地客源市场潜力的重要因素,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人次数与遗产地知名度的相关系数远远大于与客源市场潜力的相关系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旅游价值 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薇 严梅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旅游蓬勃发展,使当地旅游社会环境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具有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等特点,开发旅游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剖析“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在找出两者间调适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创造性地提出适宜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文化保护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庆余 王乃昂 张立明 李钢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保障。作者认为中国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利益"而来的,并提出了优化对策。这一系列问题,均可以用"遗产旅游业—遗产产业—文化产业"这一思路来理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