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0)
- 2023(12367)
- 2022(10325)
- 2021(9670)
- 2020(7784)
- 2019(17770)
- 2018(17252)
- 2017(32165)
- 2016(17506)
- 2015(19867)
- 2014(19509)
- 2013(19597)
- 2012(18907)
- 2011(17745)
- 2010(18008)
- 2009(16513)
- 2008(16436)
- 2007(14625)
- 2006(13500)
- 2005(12525)
- 学科
- 济(78937)
- 经济(78858)
- 管理(45919)
- 业(42837)
- 企(31227)
- 企业(31227)
- 中国(28944)
- 方法(25515)
- 农(23667)
- 数学(22468)
- 数学方法(22224)
- 地方(21518)
- 贸(17372)
- 贸易(17356)
- 业经(16937)
- 易(16891)
- 财(16367)
- 学(16336)
- 农业(15810)
- 制(15217)
- 银(14584)
- 银行(14562)
- 行(14312)
- 发(14102)
- 融(13959)
- 金融(13958)
- 环境(13633)
- 策(12851)
- 和(12128)
- 地方经济(11764)
- 机构
- 学院(254608)
- 大学(253794)
- 济(113292)
- 经济(111001)
- 研究(103415)
- 管理(91055)
- 中国(80683)
- 理学(75867)
- 理学院(74877)
- 管理学(73761)
- 管理学院(73256)
- 科学(61740)
- 京(57113)
- 所(54401)
- 财(51917)
- 研究所(49248)
- 中心(45581)
- 农(45456)
- 江(40285)
- 财经(39593)
- 北京(37787)
- 院(37455)
- 范(36751)
- 师范(36423)
- 经(36123)
- 经济学(35340)
- 农业(35327)
- 业大(34678)
- 科学院(32026)
- 州(32019)
- 基金
- 项目(163600)
- 科学(129006)
- 研究(121583)
- 基金(118122)
- 家(104631)
- 国家(103773)
- 科学基金(86594)
- 社会(77680)
- 社会科(73667)
- 社会科学(73653)
- 省(61840)
- 基金项目(60301)
- 教育(54535)
- 自然(53920)
- 划(53730)
- 自然科(52412)
- 自然科学(52395)
- 自然科学基金(51463)
- 资助(49563)
- 编号(48474)
- 发(41681)
- 成果(41193)
- 重点(38107)
- 部(37144)
- 课题(35530)
- 发展(33642)
- 创(33307)
- 展(33100)
- 国家社会(33028)
- 中国(32142)
- 期刊
- 济(134900)
- 经济(134900)
- 研究(85701)
- 中国(60444)
- 农(42997)
- 学报(39726)
- 科学(38393)
- 财(36330)
- 管理(35827)
- 教育(31281)
- 融(29818)
- 金融(29818)
- 农业(29766)
- 大学(29298)
- 学学(27120)
- 经济研究(22531)
- 业经(21336)
- 技术(20852)
- 财经(19830)
- 问题(17681)
- 经(17300)
- 业(16984)
- 贸(16574)
- 世界(15871)
- 国际(15646)
- 资源(13989)
- 图书(13493)
- 坛(12083)
- 论坛(12083)
- 技术经济(12055)
共检索到417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忍顺 蒋姣芳 张祥国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信息表明,世界遗产中心正从全球角度对世界遗产事业和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与评估,并着手对各遗产类型及其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改善。《凯恩斯决议》的修订,使得自然遗产的申报得到优先保障,并进一步突出了生态、地质演进及生物多样性等价值。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现状与国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我国“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结构不合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比例失衡、自然遗产偏少、地理覆盖面积较小,自然遗产类别简单,所符合的遴选标准过于单一,遗产地域分布不均,未充分反映出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与自然遗产资源的丰富性。提出了当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发展对策:加强基础研究及提升遗产地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小璇
国家疆界的划分原则常常与自然资源及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原则相悖;动植物种群分布、生态学过程以及地质构造分布,并不因政治边界的存在而消失。这种情况为一些自然遗产地的统一与完整性保护制造了障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关注点,由原来对特定区域的保护转向强调景观尺度下生态系统连续性的保护。连续性保护理念在跨国项目中体现为跨界保护理念,使连接分散的生态区域之间的动态过程成为可能。跨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建立与保护已成为推进跨界资源保护的重要一环。结合相关案例分析,论文从发展历程、分类以及管理三个方面对跨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评述。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目前被认为是对世界遗产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建雄
世界自然遗产作为被UNFSCO确认和全球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截至2019年年底数量达到252处(含双重遗产39处)。针对目前缺乏基于旅游地学的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研究的现状,本文从成因背景、全球时空及系统动力学视角,运用成因旅游、旅游学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法、频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通过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在全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提出环太平洋型、欧亚型、大洋中脊型、板块边缘型、板块内部型等五类世界自然遗产型景区全球空间分布成的因组合类型。并此基础上,对每一种成因组合类型自然遗产型景区的分布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不仅为全球自然遗产型景区地质安全性及旅游风险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评定、保护与管理以及旅游规划发展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冷志明 麻先俊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文章从世界自然遗产概念释义入手,介绍美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经验,分析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保护 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克勤
该文介绍了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特征和管理现状,指出了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诸如管理体制、地质灾害、生态危机、旅游开发、经济建设、经费匮乏、遗产教育和学术研究滞后等问题。本文还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包括管理体制、遗产保护、遗产教育、保护基金、遗产旅游的建立和实施,以促进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潘刚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威胁 保护 中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径伟 郭晴
通过研究我国目前自然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之路,实现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要求。把重要篇幅放在主要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体系保护的内容上,从分析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研究主要发达国家对自然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保护体系,力求将之运用于实践之中,以解决我国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使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
关键词:
自然遗产 保护体系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朝枝 徐红罡
近年来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冲突使世界遗产地管理制度变革变成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追溯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制度变迁历程发现,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制度变迁实质上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旅游开发初期各利益相关者逐利行为诱发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二是资源利用各方对资源的竞争性利用,导致资源破毁而更高层面和更广泛的关注,自上而下的推动。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变迁动力来源于3个方面:(1)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利益诉求;(2)对资源的争夺;(3)遗产资源保护的第三方力量介入。这一研究发现对未来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制度变革方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自然遗产资源 管理制度变迁 历程与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世政 杨桂华
社区参与是社区发展和景区发展的双向需要,社区参与下景区发展模式问题需要深入的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九寨沟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景区与社区在地域关系、资源权益分配、经营项目、就业机会等方面融合与共享的"景(区)社(区)一体"发展模式,并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实现了保景与富民的兼顾和景区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九寨沟的经验并参照国内其他景区的情况,依据我国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提出社区参与下自然遗产型景区发展的五点建议:留驻与外迁结合,社区外迁遵循引导与自愿原则;将景区内社区的行政管辖权授予景区管理机构;保障社区林权参与景区资源性收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范文君
遗产保护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重视,遗产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横向来说,遗产可以分为自然遗产、(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且从仅保护单一要素遗产向同时注重保护多要素集成遗产,从仅保护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形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发展到对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所谓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历史环境等的保护;从纵向而言,则依次还可区分出社区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遗产,并以社区层面的遗产最为脆弱,最易忽视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对中国当代的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就如何真正落实遗产保护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遗产 保护体系 世界 中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任啸
文章以世界遗产景区九寨沟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性质,即:由公共资源和一系列服务耦合而成的复合性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结合提供世界遗产旅游产品,能兼顾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而在我国,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世界遗产的属地管理体制,导致了世界遗产景区旅游产品定价的利润最大化倾向。文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定价应采取平均成本加一定比例发展基金的定价方法和政府指导下市场供给定价相结合的方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宁 范文静 孙克勤
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是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历史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条件、遗产地易损性和遗产地减灾能力4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频度、断裂分布密度、地貌类型复杂度、岩土体稳定性、年均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建筑群或人造工程面积、建筑结构体系、文物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稳定性、防灾工程、救灾能力、重建能力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以九寨沟为例对该指标体系与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并认为其能够直观的反映地质灾害对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普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