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3)
- 2023(6540)
- 2022(5549)
- 2021(5504)
- 2020(4397)
- 2019(10071)
- 2018(9588)
- 2017(17505)
- 2016(9528)
- 2015(10843)
- 2014(10394)
- 2013(10623)
- 2012(10314)
- 2011(9680)
- 2010(9654)
- 2009(8817)
- 2008(8880)
- 2007(7463)
- 2006(6732)
- 2005(6212)
- 学科
- 济(44228)
- 经济(44180)
- 管理(19996)
- 方法(18428)
- 业(17944)
- 数学(16813)
- 数学方法(16642)
- 中国(15265)
- 企(12555)
- 企业(12555)
- 农(10742)
- 贸(10722)
- 贸易(10715)
- 学(10527)
- 易(10470)
- 制(8839)
- 地方(8188)
- 财(7572)
- 业经(7495)
- 教育(7224)
- 环境(6967)
- 农业(6917)
- 融(6826)
- 金融(6823)
- 银(6790)
- 银行(6770)
- 行(6614)
- 发(6346)
- 关系(6176)
- 出(5969)
- 机构
- 大学(149353)
- 学院(141584)
- 济(65900)
- 经济(64672)
- 研究(62816)
- 管理(48267)
- 中国(45725)
- 理学(41381)
- 理学院(40673)
- 管理学(39893)
- 管理学院(39628)
- 科学(36815)
- 京(34375)
- 所(31830)
- 研究所(29418)
- 财(27275)
- 中心(25594)
- 农(25088)
- 院(23249)
- 经济学(22496)
- 财经(22240)
- 北京(22163)
- 范(21616)
- 师范(21426)
- 经(20608)
- 江(20437)
- 业大(20301)
- 经济学院(20250)
- 农业(19880)
- 科学院(19029)
- 基金
- 项目(97250)
- 科学(77858)
- 基金(74586)
- 研究(68764)
- 家(67514)
- 国家(67101)
- 科学基金(55837)
- 社会(46132)
- 社会科(43899)
- 社会科学(43889)
- 基金项目(38860)
- 自然(35717)
- 自然科(34937)
- 自然科学(34923)
- 自然科学基金(34317)
- 省(32876)
- 教育(31768)
- 划(30598)
- 资助(30564)
- 编号(24573)
- 部(23692)
- 重点(23165)
- 中国(22339)
- 发(21246)
- 国家社会(21043)
- 成果(20745)
- 教育部(20055)
- 创(19618)
- 创新(18677)
- 课题(18665)
共检索到218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许尔琪 朱会义
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多发。为兼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土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矛盾。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注重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生态功能考虑不够。本研究以土地的主体功能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功能,纳入生态用地的概念,构建了"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通过先分区再分类的方法,提取了中国"三生用地"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等面积分别为603.70万km2、135.38万km2、200.19万km2和20.73万km2,各占国土面积的62.89%、14.10%、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莉 宋安安 郑宇 简卿 张蓬涛
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类体系偏重于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土地的生态特性考虑不够,将很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归为未利用地,使得其因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而被随意侵占。[目的]为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明确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尤其要在土地分类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考虑。[方法]文章以土地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主导,同时兼顾其多功能性,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所有土地类型分为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四大类,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进而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以秦皇岛市昌黎县为例,分析了该县2014年"三生用地"的分布情况。[结论]结果表明:昌黎县生活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分布绝对平均;生态生产用地分布相对合理,主要分布于两山乡、十里铺乡;生态用地在全县各乡镇分布差距悬殊,主要分布在两山乡、昌黎镇及十里铺乡。基于县域四类用地在乡镇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差异,文章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莉 宋安安 郑宇 简卿 张蓬涛
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分类体系偏重于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土地的生态特性考虑不够,将很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归为未利用地,使得其因未得到应有的保护而被随意侵占。[目的]为了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明确各类土地的功能定位,尤其要在土地分类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考虑。[方法]文章以土地的生态、生产、生活功能为主导,同时兼顾其多功能性,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所有土地类型分为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四大类,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进而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娟 李阳兵 徐倩
【目的】探明印江县村域"三生用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区域国土空间结构与功能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的印江县351个村为解析尺度,按生态、生产和生活用地功能划分土地类型,运用计量地理学和GIS方法,计算"三生用地"多样性、优势度、组合数和组合类型、利用程度和区位度等指标,分析"三生用地"的结构和空间特征。【结果】①印江县村域"三生用地"多样化指数为0.81,多样性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优势度指数为0.58,优势度总体呈中等偏下的状态。②"三生用地"组合类型集中在生态-生产生态双重组合类型、生产生态-生态的双重组合类型和生态单一类型。③"三生用地"利用程度为231,利用程度总体水平较高。④村域"三生用地"类型的区位差异明显,东部、南部地区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生产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西部地区生活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结论】对土地利用进行"三生用地"分类,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及多样性、优势度、组合数与组合类型、利用程度和区位度5种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功能用地的结构和空间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薇 郧雨旱 陈伟强 马月红 郭蕊蕊
[目的]"三生空间"是十八大提出的政策性指导,对河南省进行三生空间研究可为该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三线划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在探索"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遵循土地的多功能性原则,依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及其评价标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1990—2015年河南省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结果](1)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中北部地区,南阳市也有零星分布; 2015年每个省辖市的生产生态空间明显比1990年范围有所缩小,郑州市最为明显。其扩张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地区,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其中信阳南部山地有较大区域生产空间呈减少状态。(2)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两期生活空间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生活生产空间2015年较1990年有较明显的增加。扩大区域主要是生活生产空间,分布在各省辖市的城镇地区,郑州市扩张面积最大。(3)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和南部山地区域,两期生态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现出"西高、南高、东低"的格局特征。扩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崂山东西两坡、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嵩山、黄河沿岸区域、桐柏山、信阳南部丘陵区域、崂山大部区域。[结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大量增加是河南省三生空间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郑州市是变化最大一个地区,这是由郑州市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决定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爱彬
[目的]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识别和定量刻画"三生"功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进行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方法]研究引入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通过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1900—2015年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生态空间主要分布燕山—太行山山区。1990—2015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活空间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略有减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三生空间变化最为活跃,具体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快速扩张、生态空间大幅度缩减。[结论]利用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法,可以快速有效识别区域三生空间,不仅能体现土地的多功能性,更能反映不同地类功能的差异性。京津冀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口、城市用地规模,划定耕地数量底线,河北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用,构建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型农林业,加强湿地和农田保护。增加生态用地数量,重点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为京津等大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继新 孟依浩
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维度建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的空间非均衡性,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沿海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高,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空间布局。(2)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差距和“多级分化”现象,八大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质量绝对差异趋于扩大,总体基尼系数波动呈下降态势。(3)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与高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与低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减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继新 孟依浩
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维度建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的空间非均衡性,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揭示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沿海地区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高,表现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空间布局。(2)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存在地区差距和“多级分化”现象,八大地区之间公共服务质量绝对差异趋于扩大,总体基尼系数波动呈下降态势。(3)中国公共服务质量呈现“空间溢出”效应,与高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与低水平省份相邻的省份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琳 程久苗 金晶 费罗成 程建
[目的]探究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城市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法揭示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城市"三生"用地结构在全国尺度下呈现以不同城市群为中心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2)城市生产用地结构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活用地结构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生态用地结构呈现"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特征;(3)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口等是城市"三生"用地结构的主控因素,且各因素因城市等级差别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品品
以贵州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北盘江流域三生空间时空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北盘江流域三生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4.0%,25.1%,0.9%;(2)工业生产用地与城镇生活用地重心迁移距离较大,均表现出向东南迁移的趋势;(3)三生空间分布与城镇规模、年均降水量、坡度及高程等因素关系显著;(4)三生空间是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交互作用均呈现非线性与双因子增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与农用土地,遏制工业用地与城镇居住区的无序扩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将有利于北盘江流域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家兴 顾江 孙建伟 罗静
研究目的:对三生空间结构和格局的多维多尺度计量与演化特征分析有助于识别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中部典型省域湖北省作为案例地区,采用格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角图分析法剖析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扩张明显,生态空间明显萎缩;(2)三类空间在多个尺度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在研究期内空间自相关指数有所下降,表明空间破碎度上升;(3)三生空间结构变动特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例提高、生态空间比例明显降低,但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变动幅度逐次下降。研究结论:应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基础上,加强空间管制措施,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加强生态空间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华吉庆 叶长盛 王飞 韩然
本文以佛山市为例,利用1990、2000和2016年3期遥感解译数据,建立了基于主导功能的"三生"用地分类体系,借助基尼系数、ESDA、景观格局指数、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揭示了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三生"用地的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6年,佛山市"三生"用地发生变化面积为1 426.5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56%,生活用地持续增加,生产用地显著减少,生态用地保持稳定;2)佛山市生产用地的镇域分布最为均匀,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分布差异较大;1990—2016年,生产用地增加、生活用地减少、生态用地增加与减少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12 1、0.144 0、0.401 5和0.260 3,空间分布正相关性显著,呈现出相邻镇街的集中分布,而生产用地减少、生活用地增加的镇域集聚效果不明显;3)1990—2016年,佛山市"三生"用地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分别由3.384 9、0.860 3和0.783 1增至8.259 5、1.083 4和0.986 1,景观异质性增强,空间结构趋于复杂;4)坡度、高程和土壤条件对佛山市生产、生活用地的演变和分布限制性作用较强,对生态用地影响较弱;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人口和交通运输是导致佛山市"三生"用地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晓菁 罗志军 许巾 李芳
【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乐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优化的视角,首先对"三生"空间划定进行探讨,然后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粮食安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系数评价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测算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最后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现状开发状态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乐平市的生产空间为650.15 km~2、生活空间170.29 km~2和生态空间面积1159.73 km~2;城乡建设用地适宜区42.28 km~2、较适宜区230.52 km~2、一般适宜区149.48 km~2、较不适宜82.62 km~2、不适宜区475.27 km~2;乐平市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为21.33%,各乡镇(街道)可承载临界值为0.21%~52.70%,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005~1.89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剩余开发强度、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和空间匹配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现状开发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秋颖 方创琳 王少剑
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均衡、生态破坏严重、国土空间利用质量低下等问题。为实现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基于"三生"功能的理念,构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其子系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利用质量指数;基于2012年中国内地省级截面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层面的"三生"空间利用质量不高,在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则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的生产空间利用质量指数和生活空间利用质量指数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又高于西部地区;而生态空间利用质量指数高值区主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婧 陈艳红 唐业喜 陈雨秋 娄昭君 聂艳
以长江经济带上三生空间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探索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与实现“三生功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借助德尔菲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由分类到综合,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活-生产优先递减原则,划定长江经济带上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区。从单宜空间评价结果来看,生产、生活空间适宜度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比选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45.72%、46.98%、7.30%。生产空间所占比重最大,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生活空间所占比重最小,整体上呈现出“东密西疏、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从省域尺度来看,苏、皖、赣、鄂、湘、渝、黔7省的生产空间所占比重超过总面积的50%;川、滇两省生态空间占比超过总面积的70%;上海市则以生活空间为主,各省份主导空间优势突出,辅助空间的开发潜力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