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8)
2023(13757)
2022(11453)
2021(10814)
2020(8663)
2019(19721)
2018(19121)
2017(35690)
2016(19410)
2015(21887)
2014(21775)
2013(21756)
2012(20738)
2011(19309)
2010(19612)
2009(18160)
2008(17878)
2007(16302)
2006(14999)
2005(13856)
作者
(56412)
(47736)
(47488)
(44779)
(30009)
(22926)
(21117)
(18367)
(18295)
(16987)
(16674)
(15764)
(15380)
(15326)
(15112)
(14460)
(13913)
(13854)
(13591)
(13530)
(12180)
(11797)
(11609)
(10978)
(10849)
(10750)
(10554)
(10486)
(9800)
(9624)
学科
(91383)
经济(91269)
(57613)
(51419)
管理(46642)
农业(34259)
(33703)
企业(33703)
中国(31827)
方法(27956)
地方(25886)
数学(24489)
数学方法(24245)
业经(24157)
(19968)
(18301)
贸易(18281)
(17797)
(17267)
(17173)
(16038)
银行(16015)
(15694)
(15528)
(15158)
金融(15158)
(13692)
(13666)
发展(13602)
(13560)
机构
学院(281837)
大学(278644)
(127084)
经济(124637)
研究(109240)
管理(103212)
理学(87124)
理学院(86063)
中国(85928)
管理学(84849)
管理学院(84295)
(64500)
科学(62805)
(60929)
(55752)
(55391)
研究所(50072)
中心(49122)
农业(49083)
(44672)
业大(44659)
财经(42202)
(39431)
北京(39157)
师范(39104)
经济学(38596)
(38488)
(38442)
(35123)
经济学院(34540)
基金
项目(180602)
科学(142284)
研究(136799)
基金(130436)
(114178)
国家(113118)
科学基金(94939)
社会(89642)
社会科(84617)
社会科学(84599)
(69597)
基金项目(67775)
教育(60384)
(58654)
自然(56614)
编号(55754)
自然科(55250)
自然科学(55231)
自然科学基金(54236)
资助(52310)
成果(46089)
(45720)
重点(41238)
(41208)
课题(39673)
国家社会(37963)
发展(37472)
(37158)
(36852)
(35757)
期刊
(158184)
经济(158184)
研究(91211)
中国(70386)
(69054)
农业(46845)
学报(43578)
科学(43272)
(39217)
管理(38255)
大学(34323)
(33738)
金融(33738)
教育(32403)
学学(32383)
业经(30310)
技术(23696)
(23666)
经济研究(23373)
问题(21744)
财经(21191)
(18484)
世界(18264)
(16655)
农村(16289)
(16289)
农业经济(15952)
(15307)
国际(15076)
经济问题(14838)
共检索到46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万勇  王竞一  金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战略不仅科学定位了"三农"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描绘了一幅清晰蓝图;另一方面,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具理论价值,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内外部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的重要理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均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外延、提出背景、实现路径维度的分析,精准"三农"现状作了全面解读,认为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牢牢端稳饭碗为底线、以农业全要素改革为抓手和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驱动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浓墨重彩描绘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话20个字,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设定的新的战略目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红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应对“三农”问题与打造新农村、开创新农业、塑造新农民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农村才能获得充足金融支持,才能让农村发展“有米下炊”。国有农业投资公司,通过基金、委贷、担保、小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助力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勇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业农村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产量达到12358亿斤,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籽粒玉米调减约2000万亩,粮改饲面积超过13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农村产业融合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付先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提升农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注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力资本开发,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举措是: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的不动摇;统筹推进,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分类指导;运用"互联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购买制度等,将乡村振兴战略推向纵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仲雯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为农村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前农村企业管水平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总体而言,农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借助现代智能化管理方法,全方位推进农村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大有作为,新形势下必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坚持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的办学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婷婷   裴丽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首先决定于农村区域的科学分类,可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交通便捷度、用地适宜度、经济基础力、人口规模度、区域基础设施承载度、产业规模度和资源环保度进行潜力预测,在区分村镇自身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路径策略。具体而言,依据村镇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口规模和潜在发展实力,发展过程中可分别选择农业融合生产模式、小型农场模式、特色乡村模式和聚合创新模式四种不同类型,实现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未来为走好村镇差异化发展之路,加速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应在区分农村村镇类型基础上加速城乡融合,基于聚合创新使用视角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集体经济模式创新为抓手、以多元合作机制为切入口盘活农村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林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城市化发展模式。为了使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前社会广为关注的重点。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进一步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牢固基础,并且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由唐小凤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一书,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情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杨筱柏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俊杰  祝文涛  何南君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农业科技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也为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后,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五大路径,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霞  杨筱柏  
伴随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耕文化经历了一条从繁盛主流到冲击削弱、重拾自信的曲折发展道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自强精神,“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互助精神,“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人本精神等价值观契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需要。传承并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需要着重传承农耕文化的价值要义,着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强化现实体验,以农耕文化的复兴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兆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居民生活当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网民数量规模已达到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至55.9%。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为网络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