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4)
- 2023(7613)
- 2022(6353)
- 2021(6166)
- 2020(5252)
- 2019(12265)
- 2018(11777)
- 2017(22339)
- 2016(11592)
- 2015(13064)
- 2014(12551)
- 2013(12647)
- 2012(11744)
- 2011(10855)
- 2010(10855)
- 2009(10109)
- 2008(10087)
- 2007(8945)
- 2006(7975)
- 2005(7614)
- 学科
- 济(52752)
- 经济(52704)
- 业(32643)
- 管理(30841)
- 企(25068)
- 企业(25068)
- 方法(22850)
- 数学(20527)
- 数学方法(20336)
- 中国(20199)
- 贸(13444)
- 贸易(13433)
- 易(13203)
- 农(12343)
- 财(11982)
- 制(11892)
- 银(11812)
- 银行(11806)
- 行(11342)
- 险(10918)
- 保险(10827)
- 融(10144)
- 金融(10144)
- 业经(9703)
- 策(8844)
- 地方(8689)
- 关系(8480)
- 农业(7758)
- 学(7504)
- 划(7310)
- 机构
- 大学(166341)
- 学院(161990)
- 济(80232)
- 经济(78998)
- 管理(62435)
- 研究(61256)
- 中国(53204)
- 理学(52630)
- 理学院(52027)
- 管理学(51340)
- 管理学院(50988)
- 财(37642)
- 京(36124)
- 科学(31735)
- 财经(29655)
- 所(29568)
- 经(27346)
- 中心(26979)
- 研究所(26676)
- 经济学(26642)
- 北京(23960)
- 经济学院(23960)
- 江(22826)
- 财经大学(22429)
- 院(22094)
- 农(20704)
- 范(19914)
- 师范(19785)
- 州(18089)
- 科学院(17957)
- 基金
- 项目(103207)
- 科学(83353)
- 基金(79756)
- 研究(77239)
- 家(69006)
- 国家(68544)
- 科学基金(58955)
- 社会(53121)
- 社会科(50564)
- 社会科学(50552)
- 基金项目(40268)
- 自然(35751)
- 自然科(35039)
- 自然科学(35030)
- 教育(34940)
- 省(34510)
- 自然科学基金(34477)
- 资助(34009)
- 划(30777)
- 编号(28869)
- 部(25302)
- 成果(24415)
- 国家社会(23792)
- 重点(23460)
- 中国(23438)
- 教育部(22526)
- 发(22194)
- 人文(21126)
- 创(21062)
- 课题(20377)
共检索到26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薛力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三大挑战。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质不是遏制,而是体现两面下注战略中防范的一面;周边国家的疑虑,中国应尽可能予以消减;中国应注意到:"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转移过剩产能的效果很有限,外汇储备用于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很.难保障。有必要把沿线国分为四类进行处理,重点放在潜在的周边支点国家;对于一般中小国家只能进行选择性合作;对于主权争端国,需要以建设性的态度处理争端;对于周边大国应该制定专门的外交政策,首先从经济与文化领域着手,建立"亚洲五国经济论坛",成立"亚洲文明对话"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许长新 孙洋洋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周边跨界水资源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通过水外交途径解决与周边国家在跨界水资源上的分歧,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对我国外交能力的重要考验。文章通过对我国周边水外交现状及原因的阐释,认为中国应当尽快构建我国周边水外交体系,明确我国开展水外交的目的和实施主体的责任分工,转变传统的水外交方式,积极探索水外交实施的新路径,从而有效化解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水资源争端,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周边基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益平
2015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将应该最亮丽,中国经济的表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仍将相对稳健。这一经济格局有可能使没有正式框架的中美两国集团(G2)成为客观存在,在未来几十年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去几年,中国积极参与了国际经济治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看来结果不是十分理想。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落实经济外交新战略:新的经济外交战略必须明确"一元多极"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接受美国领导者的地位,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并推动国际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磊 张二震
一、引言"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时期针对广大亚、欧、非国家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旨在强化与传统贸易伙伴欧盟之间经贸纽带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融入"一带一路"贸易分工网络中来,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起步,经历"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实现最终的"民心相通"以及"共同繁荣"的发展目标,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带一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义桅 郑栋
"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伟大的事业总要面临风险,"一带一路"在面临政治、经济、法律等风险的同时,也需应对来自国家、企业、个人三大层面的道德风险,影响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应予以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同传统经济学领域内的道德风险相异相通,意指双边行为中言行不一、损人利己等行为,同时具有主体层面的多元性与影响层面的多样性两个特点。对于此类风险的应对,应从观念、机制、实践三方入手,在继承传统丝路精神的基础之上,促使民心相通,使道德风险趋于缓和,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吉
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管控等方式,多方联动,规避风险,才能帮助相关企业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创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开启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是企业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企业 风险防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钟春平 潘黎
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试验构成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顺应了中国现阶段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鉴于海外长期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沿线各国的政治局势,政府层面的沟通应强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企业则需要客观评价市场收益与风险、实时监控风险、牢固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现实 风险 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海波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机遇,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殊性,这也造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进程中将面临诸多风险,因此,本文从政治、市场、文化、社会四个维度提出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并从政府、企业和中介三个层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风险防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温辉
当前,中国企业在传统能源领、新能源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中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合作,逐步形成了"能源+金融+服务"的合作模式。然而,中亚各国能源合作制度差异化、投资保护主义和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加大了中国企业投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因此,中国政府要加强与中亚各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建立政治互信,构建中国-中亚多边投资协定以及引导中国企业转变能源投资模式等来降低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能源行业的投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中亚地区 能源行业 投资 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领导层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预期收益,分析该倡议需持续关注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应对方略。"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多维政策框架,中国对其预期收益有四:第一,回应"中国威胁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第二,通过广袤地域的经济整合,获取中国持续崛起的动力;第三,缓解美国海洋霸权对中国贸易和能源生命线的威胁,维护中国外交与战略权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区域秩序。笔者认为,应合理管理对"一带一路"预期,防止高估该倡议的潜在收益,更不能低估该倡议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与之对应,中国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管理自身对倡议的预期及其现实风险:悉心经营国家形象;严格依照经济学原理而非政治决断建立和发展项目,防止过分战略化倾向;降低其军事与安全意涵,谨慎参与军事和战略活动;通过多边框架徐图修正令自己受益颇丰的制度。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风险 国际秩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武 汪小英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实现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其自身包含的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安全威胁以及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较多挑战。应对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经济安全的重视,制定可行的宏观经济规划并结合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规避风险。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发展 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王雄飞
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走出去"营造了条件,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海外拓展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走出去"不仅要面临沿线国家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还会遇到税制差异、税收筹划不合理等产生的税收风险,增加"走出去"成本。根据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实际情况,文章系统地研究了当前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涉税风险问题,从宏微观层面探析了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税收规则,实施开放友好型税收政策,积极探索税收服务新途径及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走出去"模式等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王雄飞
"一带一路"战略为企业"走出去"营造了条件,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海外拓展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走出去"不仅要面临沿线国家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还会遇到税制差异、税收筹划不合理等产生的税收风险,增加"走出去"成本。根据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实际情况,文章系统地研究了当前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涉税风险问题,从宏微观层面探析了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税收规则,实施开放友好型税收政策,积极探索税收服务新途径及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走出去"模式等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领导层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预期收益,分析该倡议需持续关注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应对方略。"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多维政策框架,中国对其预期收益有四:第一,回应"中国威胁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第二,通过广袤地域的经济整合,获取中国持续崛起的动力;第三,缓解美国海洋霸权对中国贸易和能源生命线的威胁,维护中国外交与战略权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区域秩序。笔者认为,应合理管理对"一带一路"预期,防止高估该倡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风险 国际秩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艳
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实施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一带一路"战略下"走出去"同样面临着诸多投资风险以影响企业境外经营发展。基于此,本文在"一带一路"推动下分别从企业自身、被投资国、投资国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具体分析其面临的投资风险,并针对性提出风险控制对策,以期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投资风险 风险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