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1)
2023(13420)
2022(11636)
2021(11214)
2020(9309)
2019(21778)
2018(21438)
2017(41077)
2016(22084)
2015(24845)
2014(24831)
2013(24733)
2012(22892)
2011(20832)
2010(20535)
2009(18661)
2008(18143)
2007(15458)
2006(13366)
2005(11904)
作者
(64239)
(53538)
(52808)
(50482)
(34080)
(25617)
(24168)
(21038)
(20269)
(18868)
(18200)
(18125)
(16965)
(16944)
(16484)
(16469)
(15791)
(15730)
(15278)
(15085)
(13216)
(13110)
(12698)
(12021)
(11848)
(11803)
(11771)
(11547)
(10744)
(10561)
学科
(90340)
经济(90239)
管理(59703)
(56557)
(46018)
企业(46018)
方法(42865)
数学(37164)
数学方法(36804)
(25476)
贸易(25462)
中国(25406)
(24753)
(22767)
(20838)
(20173)
业经(18456)
地方(17878)
(15947)
农业(15036)
(14173)
理论(14092)
环境(14089)
(13676)
银行(13637)
技术(13469)
(13277)
金融(13275)
(13069)
(12951)
机构
大学(318377)
学院(313811)
(132022)
经济(129477)
管理(122777)
研究(112435)
理学(106860)
理学院(105634)
管理学(103909)
管理学院(103346)
中国(82631)
科学(69305)
(68373)
(56971)
(56613)
研究所(52222)
(51047)
中心(48792)
业大(47121)
财经(46680)
北京(43690)
(42736)
(42687)
(41214)
(41135)
师范(40840)
经济学(40587)
农业(40244)
经济学院(36749)
财经大学(35080)
基金
项目(219652)
科学(172386)
基金(161344)
研究(158642)
(142189)
国家(141114)
科学基金(119803)
社会(100601)
社会科(95428)
社会科学(95405)
基金项目(85616)
(82021)
自然(78380)
自然科(76540)
自然科学(76519)
自然科学基金(75145)
教育(71503)
(70836)
资助(66994)
编号(62837)
成果(50930)
(49447)
重点(49212)
(46825)
(45281)
课题(43091)
创新(42388)
科研(42273)
教育部(42211)
国家社会(42179)
期刊
(137499)
经济(137499)
研究(95031)
中国(56133)
学报(52357)
科学(48405)
(45765)
管理(43902)
(40554)
大学(39194)
学学(36912)
农业(32445)
教育(31984)
(25133)
金融(25133)
技术(24355)
经济研究(23912)
财经(22562)
业经(20922)
(20280)
(19346)
问题(19280)
(17727)
国际(17624)
图书(15890)
科技(15158)
世界(15079)
理论(14756)
技术经济(14543)
资源(14267)
共检索到454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金田  刘婷  
自中瑞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就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2000年以来,两国贸易额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08年的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瑞士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除欧盟国家之外,瑞士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经贸互补性、贸易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本文通过对双方经济开放度、贸易结合度以及贸易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焰  蒋榕榕  
本文通过对两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结合度的分析,认为两国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建立中智自由贸易区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文章同时分析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中智双方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燕兴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1994年11月茂物会议决定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但其可行性究竟如何?本文着重分析了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因素以及它的现实性障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不太现实,更现实的是在亚太地区成立一个介于优惠贸易安排与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半自由贸易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艺卓  焦点  李伟伟  
本文从瑞士关税总体情况分析入手,介绍了其加工农产品关税政策、自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建设情况及在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简称自贸协定)中的农产品处理方式,旨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关税优惠政策和扩大出口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乃丽  张雄辉  
中日韩三国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使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但由于目前三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差异及在开放各自敏感产业部门上存在争议,因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势必还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媛媛  
当前两岸经济无论在贸易、投资、分工或在经济联系其他方面,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祖国大陆和台湾入世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促进两岸的贸易、投资、金融等合作走入新的阶段。因此,在WTO框架下,构建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金佑炯  黄鹏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创设后,尽管APEC成员对于在APEC内部创建区域FTA(Intra-FTA)的提议基本持保守或中立态度,然而,APEC成员在推进FTAAP以加速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的必要性方面则取得了一致,其目的和背景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区域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及多哈回合的悬而未决。探讨FTAAP并不与韩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计划相抵触。本文将重点讨论FTAAP推进的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韩国在已有的自贸区战略下如何应对FTAAP的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容  
随着"10+3"",10+1"模式的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步骤加快了,这个贸易区的建立给双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给中国。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在当前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将对中国产生的一些机遇、前景和障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国川  黄寿生  
拟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额;有利于调整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双方相互投资;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合作,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应籍此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与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东南亚华人的特殊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瑾  江山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欢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已正式启动,但在实施进程中仍存在不少变数和问题。因此,协调好与东盟不同层次国家的经济关系,求同存异,分阶段、全方位地推进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毋庸置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必将呈现双赢,或多赢局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以及对外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对地区多边合作的态度,已从90年代初的谨慎观望变得更为积极主动,力争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它将改变中国迄今为止没有参加任何层面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历史。本文将从中国整个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出发,着重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构想出台的国际反响、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然性,以及问题前景等做一分析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宁苹  
本文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中国次区域、东盟战略的政策 ,提出河口—老街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战略措施与目标。为政府、企业提供投资、贸易、合作、发展次区域与东盟服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邵兵家  陈迅  
本文运用GTAP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法,针对中国与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服务业是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10+6"方案对中国最不利,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避免东盟、日本等的加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