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3)
2023(13278)
2022(11514)
2021(10861)
2020(9012)
2019(21133)
2018(20797)
2017(40567)
2016(21941)
2015(24943)
2014(24704)
2013(24887)
2012(23080)
2011(20880)
2010(20634)
2009(18701)
2008(18159)
2007(15597)
2006(13700)
2005(12311)
作者
(62469)
(51711)
(51273)
(49003)
(33069)
(24658)
(23335)
(20317)
(19754)
(18514)
(17804)
(17567)
(16288)
(16191)
(15988)
(15896)
(15453)
(15097)
(14814)
(14674)
(12745)
(12687)
(12367)
(11695)
(11485)
(11446)
(11302)
(11239)
(10319)
(10198)
学科
(93619)
经济(93506)
管理(63931)
(58908)
(47933)
企业(47933)
方法(44937)
数学(39877)
数学方法(39483)
中国(26347)
(24154)
(22713)
(19538)
贸易(19530)
(19039)
(19027)
业经(18928)
环境(17314)
地方(16893)
(16519)
农业(15982)
(14803)
(14164)
银行(14129)
(14009)
财务(13943)
财务管理(13911)
(13755)
金融(13753)
(13463)
机构
大学(316987)
学院(312349)
(133559)
经济(130999)
管理(126080)
理学(109401)
理学院(108251)
研究(107744)
管理学(106626)
管理学院(106077)
中国(82122)
(67844)
科学(64209)
(59520)
(53549)
研究所(48724)
财经(48493)
中心(48059)
(46755)
业大(44445)
(44319)
北京(43759)
(42973)
经济学(41121)
(40728)
师范(40430)
(39021)
经济学院(37222)
农业(36461)
财经大学(36246)
基金
项目(213971)
科学(169221)
研究(158241)
基金(157861)
(136892)
国家(135843)
科学基金(116816)
社会(101271)
社会科(96099)
社会科学(96075)
基金项目(83419)
(79931)
自然(74985)
自然科(73228)
自然科学(73213)
自然科学基金(71925)
教育(71777)
(68306)
资助(66033)
编号(63242)
成果(51820)
(48775)
重点(47556)
(45326)
(43946)
课题(43149)
教育部(42321)
国家社会(42242)
创新(41066)
人文(41006)
期刊
(141260)
经济(141260)
研究(96310)
中国(55488)
学报(46716)
管理(45247)
科学(44325)
(42950)
(42083)
大学(35756)
学学(33404)
教育(32670)
农业(29638)
(28007)
金融(28007)
技术(25454)
财经(23618)
经济研究(23244)
业经(21294)
(20120)
问题(18912)
(17105)
图书(16570)
理论(15882)
(15615)
技术经济(15432)
世界(15000)
国际(14744)
科技(14277)
实践(14188)
共检索到456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焕  范静文  易瑾超  
气候变化问题已被公认为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碳泄漏问题是目前气候变化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欧盟等以存在碳泄漏为由欲对非减排国家征收碳关税。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碳泄漏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碳泄漏有三个主要渠道:化石能源的国际贸易、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其中,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一直是争论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贸易角度对中国与欧盟之间碳泄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肥、玻璃和玻璃制品、纸张和纸制品六个碳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与欧盟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比率作为指标,考察欧盟实施温室气体...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邸玉娜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碳密集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测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各产业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0%,完成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一半以上。碳排放量较高的6类产业累计碳泄漏量占欧盟对中国碳泄漏总量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碳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出口量大,但已经不具有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其他非金属矿物等产业虽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却属于新兴技术产业亟需的稀缺资源,应对其出口规模加以限制。产业调整的同时,也需积极应对碳泄漏背景下的相关贸易壁垒,为碳密集型产业出口战略转型获取发展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欧盟碳泄漏的量化研究是全球减排责任分配的依据,是欧盟征收碳关税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实践自主贡献的重要指引。文中基于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11年欧盟对中国碳泄漏的产业分布、总体规模;欧盟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泄漏流向以及中国各产业对欧盟碳泄漏的敏感程度。测度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碳泄漏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其中60%以上的碳泄漏分布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其他非金属矿物、水路运输、化学制品及航空运输等5个产业。从世界13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看,欧盟对中国的碳泄漏量占其对世界碳泄漏总量的比重下降最快:从1995年的20.12%下降到2011年的7.41%,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6位。虽然碳泄漏率即敏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慧  盛济川  
减少碳泄漏是欧盟提出开征边境调节税的理由之一,但关于欧盟碳密集型行业是否发生显著碳泄漏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双边贸易的视角,对欧盟水泥、铝、钢铁三个碳密集型产业的进出口贸易进行了结构断点检验,发现水泥和铝进出口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而钢铁进出口在2003年和2008年存在两个结构断点,在第二个断点处钢铁进口整体增加;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欧洲气候交易所碳价格与钢铁进出口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发现钢铁进口的变化由碳价格导致,而出口变化则不是。研究结果表明,EUETS的实施对欧盟碳密集型产业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限,水泥、铝和钢铁产业中,只在钢铁进口中发现了部分碳泄漏的证据。因此,减少碳泄漏不足以成为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韩露露  尹筑嘉  
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文佳  于津平  
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1995—2006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存量对中国出口促进大,而聊流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明显。同时发现,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对中国对欧贸易顺差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谭秀杰  齐绍洲  
本文引入衡量气候政策强弱的CCPI指数,并建立投资区位选择模型和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京都第一承诺期内气候政策对国际投资和贸易的影响,以此衡量碳泄漏情况。投资区位选择模型的实证估计表明,气候政策差异并未对所谓碳泄漏行业的国际投资产生显著影响,市场和资源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贸易引力模型发现,气候政策不仅没有对碳泄漏行业的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还有积极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对碳泄漏的担心可能被夸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浩  刘元根  朱佩枫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商品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碳期货市场是否具备传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果表明,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UA和CER各自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EUA的期现货价格各自互为格兰杰原因,说明配额交易机制下的欧盟碳排配额的期货现货价格相互引导。而CER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不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这对于研究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中国将来建立碳期货交易所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张振源  
本文基于欧盟碳市场(EU ETS) 20个参与国可再生能源专利的面板数据,结合自主构建的基于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的碳金融指标,研究了碳金融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EU ETS在完成减排目标的同时,已经发挥出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为碳强度更低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其减排的经济补偿,并进一步引发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碳金融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主要发生在一次能源消费行业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且对高质量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燕春蓉  张秋菊  
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测算1999—2006年间中国与欧盟新老三成员国的贸易互补程度和贸易竞争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整体的贸易密切程度近年来都在逐步上升,但是与欧盟的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其中与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大于与欧盟老成员国的贸易潜力;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捷克、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与德国的出口竞争程度上升得最快。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婷  任康钰  
近年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各经济体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成为一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的重要考量。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显著影响因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创新资产寻求型投资动机因素在促进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上有显著的互补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是一个显著的中介变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雁飞  万子捷  刘红光  
全球化贸易下国际产业转移"隐含碳排放"、"碳转移"以及"碳泄漏"等碳污染效应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关键时期,区域间产业转移导致的相关碳污染研究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中国2002年、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基本数据,对中国八大区域间以出口和消费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规模、流向和行业进行定量测评,并与2007年中国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结合,以考察区域产业转移带来的"碳排放转移"和"碳泄漏"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产业转移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问题。所得结论是,通过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成为碳排放转入和碳泄漏重灾区,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慧  邢剑炜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差异由两个地区在人口、人均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和单位消费碳排放四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决定。未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燕春蓉  
欧盟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笔者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选择了中国和欧盟中的七个主要国家分别作了比较优势总体变化的分析,进而对各国2008年SITC细分三位数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的情况,并且根据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李国平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作为发达经济体,欧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整体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负效应;第二,低端、中端和高端制造业与各自对应特征服务业类型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强度呈现随制造业水平升级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分配性服务业间产业关联度的提高是实现区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的重要动力,而中端制造业与其对应特征服务业关联度提升对碳排放的正向效应将高于低端制造业主导时期。因此,结合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碳排放的演化具有规律性特征,而以产业关联度入手的分析能够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参考。目前,中国应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的过程中,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水平,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交通运输业等分配性服务业的能耗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