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0)
- 2023(10787)
- 2022(8720)
- 2021(8125)
- 2020(6860)
- 2019(15388)
- 2018(15149)
- 2017(29061)
- 2016(15107)
- 2015(16948)
- 2014(16688)
- 2013(17040)
- 2012(15786)
- 2011(14198)
- 2010(14367)
- 2009(13703)
- 2008(13762)
- 2007(12436)
- 2006(11136)
- 2005(10236)
- 学科
- 业(82376)
- 济(75868)
- 经济(75777)
- 企(65336)
- 企业(65336)
- 管理(55425)
- 农(45212)
- 方法(30350)
- 农业(29998)
- 业经(28104)
- 数学(23020)
- 数学方法(22946)
- 财(22696)
- 中国(22137)
- 技术(17048)
- 务(16531)
- 财务(16528)
- 制(16520)
- 财务管理(16516)
- 贸(15843)
- 贸易(15834)
- 企业财务(15599)
- 易(15510)
- 策(15329)
- 体(13646)
- 划(13230)
- 和(13044)
- 发(10927)
- 技术管理(10901)
- 银(10863)
- 机构
- 学院(228771)
- 大学(221462)
- 济(112957)
- 经济(111457)
- 管理(95900)
- 理学(82667)
- 理学院(82001)
- 管理学(81345)
- 管理学院(80923)
- 研究(77557)
- 中国(65171)
- 农(48459)
- 财(47716)
- 京(45666)
- 科学(40856)
- 财经(38127)
- 所(37944)
- 农业(36555)
- 中心(35305)
- 经(34844)
- 经济学(34062)
- 研究所(33974)
- 业大(33908)
- 江(33806)
- 经济学院(30858)
- 经济管理(29298)
- 北京(28911)
- 财经大学(27676)
- 商学(26906)
- 院(26731)
- 基金
- 项目(146249)
- 科学(119158)
- 研究(113166)
- 基金(110280)
- 家(94009)
- 国家(93058)
- 科学基金(81896)
- 社会(77706)
- 社会科(73527)
- 社会科学(73511)
- 基金项目(58193)
- 省(55765)
- 自然(48889)
- 教育(48367)
- 自然科(47832)
- 自然科学(47819)
- 自然科学基金(47100)
- 编号(45185)
- 划(45149)
- 资助(43332)
- 业(35684)
- 成果(35048)
- 部(34638)
- 创(34233)
- 国家社会(33517)
- 发(33246)
- 重点(31785)
- 制(31296)
- 创新(31214)
- 教育部(30164)
- 期刊
- 济(133518)
- 经济(133518)
- 研究(68807)
- 农(52584)
- 中国(46384)
- 管理(37857)
- 财(37669)
- 农业(35674)
- 科学(31262)
- 业经(27347)
- 学报(26952)
- 融(25467)
- 金融(25467)
- 大学(22631)
- 学学(21782)
- 技术(20449)
- 经济研究(20019)
- 财经(19283)
- 业(18817)
- 问题(18014)
- 世界(16852)
- 经(16788)
- 贸(14981)
- 技术经济(14816)
- 教育(14518)
- 农村(14078)
- 村(14078)
- 国际(13957)
- 农业经济(13771)
- 经济问题(12396)
共检索到352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熠 邢继俊 王锦标
通过回顾20多年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方式等,本文认为,对中国来说,中欧农业科技合作在引入先进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建立交流平台、扩大国际影响,加强能力建设、加速了人才培养,扩大机构联系、拓宽合作范围等方面成效显著。建议今后注重加强中欧农业科技高级别对话,多方筹集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经费,加强中欧农业科技政策研究,探讨技术应用推广、提高创新成效,并且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平台,进一步提升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中欧 农业 科技 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燕娟 邓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工业建设与农业用地的矛盾愈来愈大,需要海外屯田补充国内需求,而地理接近、土地资源丰富的巴基斯坦(以下简称巴)非常适合中国建立海外粮仓。向巴输出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与产品,可缓解国内农业发展压力,提高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深化中巴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中巴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解析中巴农业科技合作的可行性与合作方向,提出了促进中巴农业科技合作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路蒙佳
2021年,欧盟开始实施第九期框架计划,即“地平线欧洲”计划。本文介绍了“地平线欧洲”计划反映出的欧盟科技创新未来关键战略方向和对外科技合作原则,从高科技产品贸易、合作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合作等多个维度分析中国与欧盟的科技合作现状与重点合作领域,探讨欧盟科技创新战略变化对中欧科技合作的可能影响,并对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推进未来中欧科技合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增勇 陈加齐 李思经
困扰中国对非洲农业科技合作成效的主要问题是合作的可持续性。为了深入分析农业科技合作可持续性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对尼日利亚、刚果(布)和南非的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科技合作调研,总结了中非农业投资和农业科技援助结合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发现:(1)农业科技援助应与受援国农业发展规划结合,以粮食产业为核心,推广适应当时生产条件的品种和技术,商业化运营则侧重全产业链;(2)实施技术示范的农业企业实力、市场定位以及研企合作机制影响了农业科技援助合作和投资的结合效果。建议将农业主管部门纳入农业对外援助合作管理体系,使援助和投资合作项目融合,引导企业建立多主体合作模式,以推进中非农业合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路亚洲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大国,开展双边农业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自1979年中美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以后,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效不断增强,特别是合作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本文对中美农业科技合作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从阶段性看,随着经济社会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不断创新:从组织结构看,中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其中一方为主导的科技合作模式;从合作成本来看,随着复杂程度的增加,合作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成本不断上升。
关键词:
中美 农业科技合作 模式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林武程
目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两岸闽台农业科技协同合作的行稳致远,是新时代海峡两岸闽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重要路径选择。闽台两地的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30年以来,两岸相互开放促进了闽台服务贸易中的农业科技合作与发展,并成为加快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海峡两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文博 张陆彪 冯东昕 路大光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欧盟新一轮研究与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计划的新政策与新内容认为,在新形势下中欧农业科技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欧盟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国际合作政策更加积极;另一方面欧盟在愿意加强与中国合作的同时,也期待中国在合作项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此,中欧双方应积极创新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与沟通,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双赢合作模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怀豫 肖尧 李奕辰 冯璐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科技合作选择机制以推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增强发展策略有效性,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首先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各国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构建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主要国家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水平以及中国与其农业科技合作现状;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东盟主要国家划分为5类,基于分类管理原则提出中国加强与东盟主要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等。结果显示:中国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泰国和越南加强稻米产业科技合作,尤其是提升优质稻米产业的数字化供应链水平;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加强农业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合作;与马来西亚侧重技术密集型农业领域合作;而与文莱则以加强科技交流为主。最后,从农业领域培育特色优势经济增长点、建设区别化合作平台和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永春 王秀东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缓慢到加速、从封闭半封闭到贸易自由化的历程,国家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投资合作迅速增长,科技合作成效显著。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未来中国与其农业合作也有着不同的合作前景和重点:对高收入国家将以互利贸易为主,对新兴国家以投资与贸易合作并重,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以资源开发利用和投资合作为主,与战略节点国家的基础建设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目前,世界正处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既具有地缘优势,也符合各国长远愿景。同时,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仍面临国内制度不完善、东盟内部差异大、基础设施尚待加强等不利因素。对此,中国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促进农业文化合作,塑造地区农业强国形象;加快拓展多层次合作,逐步走向全方位战略合作;推进与东盟战略节点国家的合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与引导,促进农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加强民间农业合作交流,大力促进企业参与农业合作。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农业合作 “走出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建飞 杜李元
选取中国71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信息搜集对象,基于其与100个国家合作情况,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地缘战略格局,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与重点领域、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有8种科技合作方式,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各自优势农业技术领域;存在合作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费不足、队伍稳定性低,注重形式、忽视项目落地,注重平台建设、忽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合作的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战略布局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软实力"输出、注重惠民项目开展、构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加强海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秦涛 韩军 施筱勇 叶资英
国际科技合作是当前知识经济社会中获取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潮流。欧盟框架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国科技合作计划,为提高中方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范围和程度,本文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第五、第六框架计划的总体情况,并对中方参与的程度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中欧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欧盟框架计划 中欧科技合作 程度与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滕占伟 孙蕾 马巍 李咏梅
中俄双方突出的地缘优势,资源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得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自然概况、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现状,探讨了中俄双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和方向,展望了双方合作前景,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国际 农业领域 科技合作 探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郑庆昌 陈研彦
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源于两岸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等经济要素等方面有所差异,从而产生地域间分工协作的可能性,发挥这些分工协作的可能性,推动两岸经济要素的充分利用,对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两岸合作 农业科技 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瑞胜 王思明
作为中国官方机构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及纽约洛氏教育基金世界教育会三方订立"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1925—1931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培育出了高产小麦、大豆、水稻、棉花、大麦等优良作物品种,并在中国进行繁育和推广。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和运行机制保障、西方先进科技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培训农业科技人员等等。合作计划拓宽了美方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刺激了当时中国官方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经费投入;对当代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及中国农业推广工作亦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洁 刘立
本文对中欧科技合作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宏观上的归纳,发现中欧科技各领域合作均从具体项目着手,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以《中欧科技合作协定》为指导、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科技、能源和信息通信三个领域为主要发展平台的合作制度体系。中欧科技合作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对多"集中管理、多头管理和协作管理三个时期,管理模式的改进有效地整合了中欧科技合作的现有资源,使双方的合作朝着高效平等的方向发展。欧盟研发框架计划(FP)的中欧合作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从FP4以来双方的合作项目数、合作资金、参与人员数等都有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