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4)
- 2023(18872)
- 2022(16250)
- 2021(14970)
- 2020(12716)
- 2019(29165)
- 2018(28299)
- 2017(53920)
- 2016(29209)
- 2015(32841)
- 2014(32054)
- 2013(31843)
- 2012(29165)
- 2011(26324)
- 2010(25811)
- 2009(23574)
- 2008(22865)
- 2007(19562)
- 2006(16887)
- 2005(14521)
- 学科
- 济(117717)
- 经济(117584)
- 管理(81602)
- 业(77557)
- 企(63304)
- 企业(63304)
- 方法(57997)
- 数学(51507)
- 数学方法(50903)
- 中国(31981)
- 农(30938)
- 财(29535)
- 学(26430)
- 业经(25069)
- 贸(23851)
- 贸易(23842)
- 易(23197)
- 地方(21040)
- 农业(20849)
- 制(19937)
- 务(18393)
- 环境(18360)
- 财务(18323)
- 财务管理(18285)
- 技术(18204)
- 理论(17882)
- 和(17463)
- 企业财务(17359)
- 银(17059)
- 银行(16983)
- 机构
- 大学(418814)
- 学院(414189)
- 济(168993)
- 经济(165796)
- 管理(161822)
- 研究(143458)
- 理学(142175)
- 理学院(140582)
- 管理学(137895)
- 管理学院(137188)
- 中国(105518)
- 科学(91608)
- 京(88859)
- 农(75670)
- 财(73862)
- 所(72467)
- 业大(67860)
- 研究所(67062)
- 中心(64276)
- 财经(60982)
- 农业(60159)
- 江(57132)
- 经(55938)
- 北京(55651)
- 范(52772)
- 院(52293)
- 经济学(52258)
- 师范(52070)
- 经济学院(47421)
- 州(46045)
- 基金
- 项目(296792)
- 科学(233031)
- 基金(218151)
- 研究(207603)
- 家(194448)
- 国家(192936)
- 科学基金(164369)
- 社会(132555)
- 社会科(125772)
- 社会科学(125740)
- 基金项目(115103)
- 省(113626)
- 自然(109969)
- 自然科(107494)
- 自然科学(107460)
- 自然科学基金(105560)
- 划(97511)
- 教育(95387)
- 资助(90643)
- 编号(81106)
- 重点(67202)
- 部(65612)
- 成果(64002)
- 发(62528)
- 创(61632)
- 科研(57927)
- 创新(57678)
- 课题(56045)
- 计划(55863)
- 国家社会(55837)
- 期刊
- 济(170388)
- 经济(170388)
- 研究(117041)
- 学报(75813)
- 中国(73293)
- 农(66994)
- 科学(66727)
- 管理(57092)
- 大学(56646)
- 财(54278)
- 学学(53738)
- 农业(46602)
- 教育(40424)
- 技术(33813)
- 融(31926)
- 金融(31926)
- 经济研究(29573)
- 财经(29444)
- 业经(27016)
- 经(25297)
- 业(25048)
- 问题(22413)
- 科技(20724)
- 版(20701)
- 业大(20109)
- 贸(19392)
- 图书(19382)
- 技术经济(19360)
- 统计(19190)
- 理论(18170)
共检索到58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彧
中国—新西兰FTA是中国签署的首个同时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由贸易协定(FTA),也是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签署实施的第一个高质量FTA。本文从政治经济分析的视角对中新FTA的发展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梳理,以协定文本中的例外部门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国家战略决策假说模型"和"国家战略与行业集团互动博弈假说模型",对影响中新FTA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解释了国家核心战略、特定利益集团政治影响力以及进出口行业特征等因素对FTA例外部门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出于国家和社会全体利益的考虑会将某些工业行业纳入FTA例外部门。同时,中央政府的战略必须与行业集团的政治经济诉求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导致FTA政策的顺利实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姬艳洁 董秘刚
中国于2008年4月与新西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大大推动了中新两国的经贸合作,而且为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签订FTA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运用巴拉萨模型对自贸区的开展给中新两国双边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中新自贸区的开展给新西兰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要大于给中国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因此,中国可利用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促进经贸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佟继英 杨艳慧 郑红玲
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西兰已经启动两轮FTA升级谈判以促进双方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文章选取WITS数据库1992-2015年中新贸易数据,分析贸易特征。运用简化的CMS模型,分解2002-2007、2008-2009、2010-2013、2014-2015年四个阶段中新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市场需求效应对双边贸易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结构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是促进中新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分类别贸易产品的增长因素存在着差异性。针对实证结果,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佟继英 杨艳慧 郑红玲
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西兰已经启动两轮FTA升级谈判以促进双方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文章选取WITS数据库1992-2015年中新贸易数据,分析贸易特征。运用简化的CMS模型,分解2002-2007、2008-2009、2010-2013、2014-2015年四个阶段中新贸易增长因素。结果显示:市场需求效应对双边贸易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结构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是促进中新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分类别贸易产品的增长因素存在着差异性。针对实证结果,从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岩 高鹤
自2008年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FTA)建立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发展却很不平衡,贸易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利用G-L指数和MIIT指数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既有产业内贸易也有产业间贸易,贸易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贡献较小,且两国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应重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加强两国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优化农产品的贸易结构,推动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继英 杨艳慧 梁晓慧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佟继英 杨艳慧 梁晓慧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福前 武文琪
本文利用近十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对工资决定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国有与非国有部门间与部门内的蓝领和白领职业工资差异,以及跨年度的表现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白领职业劳动者的工资优势中约70%以上来自人力资本优势,约30%来自报酬率差异,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割较为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因素和报酬率因素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不均匀。在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更多地由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和补偿性工资差异决定:而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并且其工资结构显示出集中性,在其工资分布的低端,白领劳动力工资的制度性溢价明显,而在其工资分布的高端,一系列规范政策的出台使得白领劳动力工资较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金龙 张蕊 陈健
文章基于1996~2015年间十四个国家的宏观与微观出口贸易数据,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CNFTA)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CNFTA的建立使得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年平均贸易额增加了15.7%;第二,无论是从出口还是进口角度,中新FTA均存在正向的贸易创造效应,且进口创造效应高于出口创造效应;第三,中新FTA不仅促进了两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而且促进了两国对区域外非成员国的出口和进口;第四,CNFTA对两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创造与转移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中新自贸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PPML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周嵩安
随着漏斗式的封闭创新向筛子式的开放创新的转变,外源知识搜索和外部知识源管理逐渐纳入企业创新系统的范畴。如何提升外部知识网络能力,日益成为企业实践界和理论研究界愈来愈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环境、中观情境、微观主体和内容属性等多维度系统地探秘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影响因素的"黑箱",基于研究结论从多个角度提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提升策略,即建立宏观环境"监控器",即时扫描并利用各种机会;配置异质化知识势能,提升知识网络嵌入性;培育文化与内部资源,形成网络构建土壤;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薄澜 姚海鑫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沪市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从公司治理和外部审计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股权集中度、董事及监事持股、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及资产规模等因素显著正相关;与审计师变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外部审计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璋 陈宏伟 魏梅
基于1999~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1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影响人力资本技术外部性的四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地区人力资本深化对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具有促进作用,专业化和多样化对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专业化和多样化分别超过各自的临界值时,才会对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产生正向的影响;专业化对于人力资本外部性的作用在东西部地区分产业之间存在差异;就业密度在西部地区工业和服务业中对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产生类似于多样化的非线性影响,但它在其他地区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外部性 就业密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贝贝 肖海峰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结构性、互补性、竞争性和潜力四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间贸易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都不强,但自贸区建立后,前者互补性略有加强,后者互补性进一步减弱;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竞争,但自贸区建立后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
关键词:
中国 新西兰 自由贸易协定 农产品贸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田 刘厚俊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阶段性逐步扩大的趋势,但相关文献大多倾向于把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放在相同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忽视了开放条件下"外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因素分解发现,"外部因素"是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途径不在于传统的收入政策,而在于开放条件下"外部因素"作用的途径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