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1)
- 2023(17115)
- 2022(14460)
- 2021(13672)
- 2020(11317)
- 2019(26190)
- 2018(25683)
- 2017(49107)
- 2016(26588)
- 2015(29928)
- 2014(29785)
- 2013(29757)
- 2012(27718)
- 2011(25325)
- 2010(25499)
- 2009(23539)
- 2008(22288)
- 2007(19508)
- 2006(17438)
- 2005(15844)
- 学科
- 济(113431)
- 经济(113317)
- 管理(71649)
- 业(70606)
- 企(56927)
- 企业(56927)
- 方法(46411)
- 数学(40431)
- 数学方法(40017)
- 中国(38784)
- 农(29970)
- 融(28935)
- 金融(28934)
- 地方(28487)
- 银(27731)
- 银行(27689)
- 行(26801)
- 财(26772)
- 业经(25145)
- 制(22650)
- 学(22563)
- 贸(22211)
- 贸易(22188)
- 易(21565)
- 农业(20523)
- 环境(17632)
- 和(17187)
- 理论(17058)
- 技术(16765)
- 务(16556)
- 机构
- 大学(374737)
- 学院(371844)
- 济(156750)
- 经济(153500)
- 管理(143931)
- 研究(135765)
- 理学(123199)
- 理学院(121783)
- 管理学(119891)
- 管理学院(119242)
- 中国(107268)
- 京(82124)
- 科学(81576)
- 财(70376)
- 所(68905)
- 研究所(62721)
- 中心(61607)
- 农(60934)
- 财经(55780)
- 江(54081)
- 业大(53479)
- 北京(53255)
- 经(50860)
- 范(50538)
- 师范(50093)
- 院(49246)
- 经济学(47687)
- 农业(47475)
- 州(44455)
- 经济学院(42925)
- 基金
- 项目(250092)
- 科学(196395)
- 研究(184676)
- 基金(180841)
- 家(157696)
- 国家(156388)
- 科学基金(133113)
- 社会(116761)
- 社会科(110792)
- 社会科学(110762)
- 省(96069)
- 基金项目(95263)
- 自然(84741)
- 教育(83988)
- 自然科(82779)
- 自然科学(82759)
- 划(81609)
- 自然科学基金(81246)
- 资助(75304)
- 编号(74779)
- 成果(61383)
- 发(56992)
- 重点(56399)
- 部(55860)
- 课题(52522)
- 创(51685)
- 创新(48306)
- 国家社会(48289)
- 教育部(47849)
- 科研(47463)
- 期刊
- 济(174419)
- 经济(174419)
- 研究(117339)
- 中国(77911)
- 学报(57114)
- 农(55853)
- 科学(54218)
- 管理(53651)
- 财(51267)
- 融(46106)
- 金融(46106)
- 教育(43580)
- 大学(43309)
- 学学(40414)
- 农业(38945)
- 技术(31858)
- 经济研究(28551)
- 业经(27378)
- 财经(26921)
- 经(23141)
- 问题(22350)
- 业(21232)
- 图书(19644)
- 贸(18955)
- 世界(18373)
- 理论(18220)
- 技术经济(18196)
- 国际(17893)
- 科技(17516)
- 现代(16598)
共检索到572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穆献中 吕雷 胡广文
文章结合金融地理学理论和区域金融发展的特点,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建立了我国与中亚国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3年5年实际数据的平均值,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我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中国的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哈萨克斯坦次之,其他四国发展水平均较低。其中,金融基础发展水平中国最高,且占有显著优势,而金融活力和金融深度的发展,中国在六国排名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并从金融地理的视角来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货币合作、信息交流和拓展投资领域等促进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基础,构建新动能视角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对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从综合评价来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处于稳定调整时期。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部分省份发展迟缓;中部地区次之,且区域内呈现梯度效应;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从新动能水平来看,各省份普惠金融新动能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的“短板效应”。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三大地区之间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从收敛性检验来看,全国整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但区域内部收敛性较差,且各省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发展惯性及“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文启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1978~2009年的相关宏观数据为考察对象,利用均值差异检验、泰尔指数等研究手段,实证考察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十分显著,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金融发展的区域总体差异性主要来自区域内省份之间的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相对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甜迪
全球经济失衡是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的双重失衡,经过危机的短暂调整,失衡还将在未来持续下去。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一方面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决定了金融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一国对储蓄的依赖度引发经常账户失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分析中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发现,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减缓经常账户盈余的迅速增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翔 王曼怡 田昕 康萌萌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技术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研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金融超前区和滞后区的极差明显,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在上述两个模型成为金融发展的反向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中是正向因素,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双向变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金融 发展水平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于晓虹 楼文高 余秀荣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4个方面、37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排名前5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和浙江省;福建省的成长力最强;在30个有效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4个指标是每百万人基金公司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和每万公顷土地保险机构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文 李明贤
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基础两方面选择了FIR等指标,构建了评价中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阀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200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检验。认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金融发展形如一右端被拉长的"橄榄球";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成"圆柱体"形分布;影响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是"经济短板";制约各省份金融发展的"短板"各不相同。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层次分析法 金融短板 经济短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努尔娅·阿布热合曼 朱莉
中小企业在中亚五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这些国家采取包括金融在内的措施扶持其发展的动因之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中亚五国形成了参与主体广泛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工具为信贷,在此基础上中亚五国也开发了其他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由于金融资源充足性的差异,中亚五国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倾向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涛 钱水土
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的度量问题往往被国内外学者所忽视。本文从省际层面对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对全国及省际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了探讨,而且对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估算与比较,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私人信贷 政府干预 银行集中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科技金融的分布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相对较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不高,且对科技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科技金融发展的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因此,中国各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市场成熟度,逐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围绕产业链进行指向性制度设计,并构建科学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构建科学风险投资补偿机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金融 发展水平 熵值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殷克东 孙文娟
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模型,采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对2004-2009年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沿海8省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梯队划分,最后针对典型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探明金融发展变迁的关键因素及内在关联效应,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性参考标准。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熊晓炼 周迎丰
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态势,并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由金融规模相对重要向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对重要变化,金融发展开始从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效率提升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金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科技金融的分布以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东部沿海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水平相对较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不高,且对科技金融整体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大;科技金融发展的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因此,中国各区域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市场成熟度,逐步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围绕产业链进行指向性制度设计,并构建科学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入更多长期资金,构建科学风险投资补偿机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金融 发展水平 熵值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江丽 高志刚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的紧密程度依次为吉国、塔国、哈国、土国和乌国。中国与中亚各国双方商品贸易的竞争性小、互补性强,其中最为互补的是燃料、矿产品和制成品,在农产品和其他综合产品类的互补性不强。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指数分析 中国 中亚五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