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5)
2023(11256)
2022(9031)
2021(8239)
2020(6582)
2019(15014)
2018(14418)
2017(27618)
2016(14317)
2015(16271)
2014(15976)
2013(16030)
2012(15458)
2011(14317)
2010(14569)
2009(13586)
2008(12619)
2007(11132)
2006(10240)
2005(9785)
作者
(40234)
(33266)
(33165)
(31442)
(21261)
(15913)
(15009)
(12997)
(12880)
(11830)
(11555)
(11132)
(10799)
(10597)
(10560)
(10445)
(9912)
(9659)
(9608)
(9145)
(8599)
(8031)
(7972)
(7643)
(7621)
(7499)
(7350)
(7232)
(6721)
(6661)
学科
(72464)
经济(72403)
(37936)
管理(36023)
中国(31307)
(28262)
企业(28262)
(26760)
金融(26760)
(24971)
银行(24961)
(24398)
地方(21927)
方法(21880)
(19752)
数学(19544)
数学方法(19457)
业经(16869)
(16363)
(16080)
贸易(16060)
(15627)
(14888)
农业(13739)
(12435)
地方经济(11473)
中国金融(11383)
(11260)
环境(10954)
产业(10135)
机构
学院(204182)
大学(202362)
(99795)
经济(98038)
研究(81049)
管理(73005)
中国(69407)
理学(60909)
理学院(60192)
管理学(59559)
管理学院(59168)
(44439)
(44236)
科学(43247)
(40439)
中心(37371)
研究所(36332)
财经(34350)
经济学(32781)
(31901)
(31363)
(30231)
北京(29541)
经济学院(29495)
(28887)
(27430)
师范(27206)
财经大学(25549)
(25330)
业大(24429)
基金
项目(128299)
科学(102412)
研究(99599)
基金(93725)
(80679)
国家(79993)
科学基金(68016)
社会(66526)
社会科(63392)
社会科学(63381)
(48160)
基金项目(47999)
教育(44103)
(40841)
编号(39394)
自然(38891)
资助(38619)
自然科(38017)
自然科学(38010)
自然科学基金(37365)
(34903)
成果(32905)
(29677)
重点(29476)
发展(29427)
(28948)
国家社会(28932)
课题(28570)
(27507)
中国(27181)
期刊
(116045)
经济(116045)
研究(71709)
中国(48967)
(38520)
金融(38520)
(31709)
(31399)
管理(29118)
科学(26952)
学报(25855)
教育(23125)
农业(21323)
大学(20645)
经济研究(20137)
学学(19267)
业经(18287)
财经(17690)
技术(17227)
(15445)
问题(15175)
(14733)
国际(14680)
世界(14021)
(11795)
技术经济(10175)
(10118)
论坛(10118)
经济问题(9715)
现代(9209)
共检索到340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强   覃盈盈   肖丹然  
<正>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多个东盟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各自的碳减排目标。转型金融是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金融活动,是绿色金融的有益延伸。2023年7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埃里克·索尔海姆提出,共同实现绿色转型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在转型金融合作方面具有很多可行性。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英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渐深入,与日本、韩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作为中国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国家赋予的使命,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主线,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试验场、面向东盟金融“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东盟国家金融“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先行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建军  毛文莉  潘红玉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于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金融合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尤宏兵  徐孟云  王恬恬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入,互设金融分支机构逐渐增加,区域金融稳定机制逐步完善,金融交流平台不断增多。实践证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推进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提升基础建设效率、推动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及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双边金融合作的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如双边政治互信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东盟部分成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疑虑、双边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高度及制度创新不够及双边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障碍,如果双方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提升相互信任、实行"求同存异"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快双边金融合作创新,同时加强与国际、地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双边金融合作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本届金融论坛的主题为"深化合作机制,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新格局"。应论坛组委会邀请,中注协陈毓圭秘书长在论坛上作了"注册会计师在中小企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家寿  
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经济金融一体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酝酿和提出,表明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走向全面合作的愿望。中国-东盟开展金融合作也是区域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走向合作将使双方实现共赢,也符合和平发展的主流。鉴于中国与东盟地区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决定其合作架构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形式。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适度金融开放并逐渐消减利益集团的阻挠,提高金融开放与贸易开放的协调性,并加强金融合作,以促进各国金融发展及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方  曹文婷  
由于国家(区域)间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利用1995—2013年中国—东盟10个样本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总体上有助于金融发展;金融开放会促进金融机构发展,但对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不确定;银行集中度的下降能促进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显著促进金融发展,而制度质量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出现不确定性的原因不仅在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更在于其贸易开放与金融开放之间的不协调(结构不匹配)。因此,中国—东盟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开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铁  
现代贸易的发展建立在高效运作的金融体系基础之上,从分析金融体系对贸易发展的支撑作用入手,结合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合作机制、区域金融市场建立、汇率制度合作、金融监管和救助等方面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金融体系的设想。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岳德虎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雷小华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构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SWOT组合矩阵,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未来发展战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尤宏兵  李安琪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产能合作由来已久,且东盟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贸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创造了新的舞台。中国-东盟双边投资加快,产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产能合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政策推进力度逐渐加大。但中国-东盟称能合作的前进之路仍有以下障碍:双方目标的协同性有待提高,东盟各国不同程度存在投资壁垒;企业缺乏成熟经验及政府支持,区位集聚、产业园区建设仍存在较大缺陷。为此,最近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走科学之路,做好"四个"加强,即加强沟通常态化、加强产能合作顶层设计、加强多元化产能合作模式的探索及加强产能合作服务体系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陈衍  
2004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已在南宁成功举办了九届,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过去八届,贸易、投资、海关、质检、科技、交通、电信、金融、文化、医药卫生、出版、体育等行业部门,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举办了10多个论坛。2012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填补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没有教育论坛的空白,这是教育服务国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薇薇  谢平安  磨雁能  李芳  
随着中国—东盟双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信息不对称、数据交流渠道不畅等问题制约了个人与企业跨境合作交流,亟须建立统一有效的征信跨境合作平台。从中国—东盟开展跨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系统分析合作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现有合作框架搭建跨境征信合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永春  王秀东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缓慢到加速、从封闭半封闭到贸易自由化的历程,国家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投资合作迅速增长,科技合作成效显著。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未来中国与其农业合作也有着不同的合作前景和重点:对高收入国家将以互利贸易为主,对新兴国家以投资与贸易合作并重,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以资源开发利用和投资合作为主,与战略节点国家的基础建设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目前,世界正处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利时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既具有地缘优势,也符合各国长远愿景。同时,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仍面临国内制度不完善、东盟内部差异大、基础设施尚待加强等不利因素。对此,中国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促进农业文化合作,塑造地区农业强国形象;加快拓展多层次合作,逐步走向全方位战略合作;推进与东盟战略节点国家的合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与引导,促进农业企业有序"走出去";加强民间农业合作交流,大力促进企业参与农业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