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1)
2023(8727)
2022(7499)
2021(7090)
2020(6142)
2019(14777)
2018(14434)
2017(27946)
2016(14914)
2015(17177)
2014(17220)
2013(17492)
2012(16625)
2011(15254)
2010(15226)
2009(14342)
2008(14465)
2007(12843)
2006(11051)
2005(10140)
作者
(44016)
(36954)
(36952)
(35403)
(23416)
(17802)
(16994)
(14601)
(13894)
(12957)
(12732)
(12256)
(11875)
(11705)
(11671)
(11662)
(11212)
(11072)
(10714)
(10612)
(9356)
(9172)
(8999)
(8369)
(8307)
(8303)
(8160)
(7966)
(7432)
(7430)
学科
(72188)
经济(72134)
管理(37742)
(37383)
方法(35379)
数学(31660)
数学方法(31464)
(28874)
企业(28874)
(23387)
贸易(23377)
(22731)
中国(20617)
(18013)
(16537)
(13419)
(13169)
地方(12805)
业经(12593)
农业(11371)
(10865)
(10740)
银行(10715)
(10518)
金融(10516)
(10306)
关系(9940)
(9819)
(9654)
财务(9638)
机构
大学(228435)
学院(224768)
(107830)
经济(106106)
管理(83283)
研究(83014)
理学(71802)
理学院(70976)
管理学(69955)
管理学院(69533)
中国(63353)
(48360)
科学(47857)
(45719)
(42435)
研究所(38765)
(37829)
财经(37230)
中心(36566)
经济学(35720)
(34000)
经济学院(32516)
业大(31763)
(31729)
北京(31090)
农业(30095)
(29419)
(28487)
师范(28214)
财经大学(27643)
基金
项目(146229)
科学(115107)
基金(108916)
研究(106199)
(95122)
国家(94459)
科学基金(79525)
社会(69830)
社会科(66471)
社会科学(66451)
基金项目(56732)
(53381)
自然(49450)
自然科(48319)
自然科学(48302)
教育(48233)
自然科学基金(47510)
(46226)
资助(45954)
编号(41220)
(34782)
成果(34000)
重点(33568)
(32444)
国家社会(30401)
中国(30026)
教育部(29919)
(29850)
科研(28499)
课题(28419)
期刊
(112378)
经济(112378)
研究(68844)
中国(39647)
学报(35097)
(34233)
(33497)
科学(32420)
管理(28252)
大学(26345)
学学(24886)
农业(22800)
经济研究(20774)
(20035)
金融(20035)
(19991)
财经(18989)
教育(17851)
技术(17703)
国际(17543)
问题(16918)
(16484)
业经(16474)
世界(14026)
(13498)
技术经济(12176)
统计(11955)
商业(10934)
(10237)
理论(10090)
共检索到33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星  王金波  佟继英  
文章选取WITS数据库2002-2015年的贸易数据,从贸易总额、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状况,并测算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细分商品及分国别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及东盟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出口相似度较高、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竞争性明显;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两地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具体国家和中国的贸易竞争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才生  曾德军  
本文利用1990-2005年数据,对中国、东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竹藤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虽然中国在出口金额和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出口结构上具有比较劣势。中国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竹藤产业的结构,才能在竹藤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圆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与结构,认为中国与东盟近10年来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总量、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同时工业制成品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但是在对双边主要贸易产品的IIT指数测算中发现,与同质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相比,质量与价格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娟娟  岳静  
本文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度,利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的关税税率对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影响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对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青友  
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在相互贸易以及对第三方贸易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反映了双方在产业传递和国际分工调整中的相似过程,说明我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出口贸易竞争将比较激烈。本文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本自由贸易区之外市场上的出口相对竞争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闫森  
近年东盟五国加快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但仍存在种类繁多的服务贸易壁垒。本文拟通过对东盟服务贸易主要行业的具体研究,从总体和部门两个方面对其服务贸易壁垒的设立情况进行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公峰涛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在近十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双方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贸易产品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比较了双方在这十年间的贸易产品结构及其变化,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在此期间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而中国的调整速度看起来要快于东盟。随后,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的措施:扩大产业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量急剧增长,国际贸易的形式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自中国-东盟自贸区组建以来,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增长,中国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境贸易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但通过分析其贸易结构,发现中国出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说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结构是一不种可持续的、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贸易结构,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力求构建更为稳固和谐的双边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许苹  
反映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主要指标有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与贸易相似度指数。对上述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和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双方贸易的竞争性远超过互补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侯铁珊   宋岩  
东盟的未来取决于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使用贸易强度指数、行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以此说明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的互补性和形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东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文婷  杨捷  
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潜力,最后运用模型预测出200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长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苹  周小青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国和东盟于2004年1月(泰国于2003年)先期启动了对农产品降税,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水果自由贸易。这是双边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实现"零关税"的领域。因此,分析水果自由贸易的经济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是有意义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丽娟  郑旭芸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瑾  江山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