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10030)
2022(8171)
2021(7676)
2020(6056)
2019(14023)
2018(13543)
2017(24506)
2016(12979)
2015(14875)
2014(14603)
2013(14591)
2012(13819)
2011(12721)
2010(12457)
2009(11398)
2008(11384)
2007(10062)
2006(8943)
2005(7832)
作者
(37385)
(31424)
(31378)
(29955)
(19798)
(14907)
(14115)
(12223)
(12112)
(11141)
(11020)
(10529)
(10347)
(10038)
(10032)
(9844)
(9309)
(9276)
(8946)
(8834)
(8058)
(7821)
(7660)
(7200)
(7155)
(6989)
(6916)
(6803)
(6309)
(6247)
学科
(58809)
经济(58772)
管理(30871)
(25659)
方法(23472)
(22729)
贸易(22712)
(22109)
数学(20798)
数学方法(20678)
中国(20259)
(18483)
企业(18483)
(16737)
地方(14226)
业经(12189)
农业(10670)
(10273)
(9981)
关系(9904)
(9845)
环境(9812)
(9392)
(9081)
金融(9079)
(8984)
银行(8963)
(8850)
(8757)
(7713)
机构
学院(185637)
大学(185304)
(86910)
经济(85431)
研究(73330)
管理(63649)
中国(57332)
理学(53492)
理学院(52868)
管理学(52068)
管理学院(51742)
科学(41902)
(40462)
(36911)
(36724)
研究所(33395)
中心(32129)
(31426)
财经(29188)
经济学(28648)
(27027)
(26978)
(26850)
北京(26605)
业大(25968)
经济学院(25936)
农业(24460)
(24079)
师范(23860)
科学院(22744)
基金
项目(123978)
科学(96648)
研究(91994)
基金(89763)
(79713)
国家(79164)
科学基金(65606)
社会(59945)
社会科(56927)
社会科学(56918)
基金项目(45940)
(45476)
教育(41393)
(39796)
自然(39688)
自然科(38656)
自然科学(38639)
自然科学基金(37942)
资助(37462)
编号(35564)
成果(29163)
重点(29099)
(29036)
(28361)
课题(26602)
中国(26558)
国家社会(26229)
(25451)
创新(24182)
教育部(24106)
期刊
(96310)
经济(96310)
研究(60588)
中国(42039)
学报(29715)
(29555)
科学(26979)
(25687)
管理(24004)
大学(23061)
学学(21614)
教育(20992)
农业(20685)
(20073)
金融(20073)
(18542)
经济研究(17712)
国际(17011)
技术(15804)
财经(14627)
业经(14248)
问题(14067)
(12890)
世界(12565)
(12195)
资源(8772)
(8769)
贸易(8769)
(8396)
技术经济(8355)
共检索到295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徐微茵  黄湘  钟腾龙  
2020年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为稳固我国产业的供应链、商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关税水平大幅降低,货物贸易量扩大,有效地发挥了成员的优势,形成了产业分工。通过互补形成经济合作优势,考虑成员产业安全、经济平稳性等诉求,采用了循序渐进、行稳致远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安排,为我国自贸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和宝贵经验。面向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面向全球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利芬   钟成林  
文章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2011—2021年的数据,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货物出口水平、国际旅游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货物出口水平、国际旅游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贷款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强化发展中国家区域合作,努力发展壮大经济;强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国家国际交流,全面推动经济合作;强化政府宏观性调控手段,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云倩   陆善勇  
自2020年起,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全新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协定已签署超过七年,与RCEP、CPTPP等最新的国际经贸规则相比,还存在贸易便利化政策水平有待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水平不高、未涉及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的内容、投资政策不够便利等问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可以在对标RCEP、CPTPP等先进自由贸易规则的基础上,提高谈判标准,探索解决目前RCE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拓展新贸易方式和新贸易需求、创新通关便利化条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一鸣  叶世雄  张乐洋  
中国内地21个自贸区承担的政策任务均可分为“成为对外开放高地”的共性任务和与各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特定任务。针对广东自贸区的特定政策任务,文章基于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促进粤港货物贸易联系”这一政策目标的效果。实证结果发现,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导致了广东省对港出口占比的持续减少,这意味着广东省商品出口对香港依赖程度的显著下降,粤港贸易联系并没有加深。基于世界贸易组织所提供的“直接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和粤港贸易中的特征事实,文章对这个令人意外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个关于“追赶与替代”的经济学解释:广东自贸区的持续建设、制度创新及其向全省的复制推广,推动了广东省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国际航运效率等方面的快速进步,缩小了与香港之间的差距,导致广东省出口企业选择“直接出口”的贸易成本显著下降了,于是广东省出口中原本需要借助香港转口的一个较大部分,被“直接出口”替代了。粤港贸易联系的“弱化”,说明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随着广东省经济改革的快速推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粤港之间的合作路径和重心正在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志虹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巨大。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各行业间的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对中国及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江涛  覃琼霞  
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本文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对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中国域内出口促进效应对小型、低收入、高贸易依存度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第4-9类产品影响更为显著。在域外进口效应上,研究发现升级协定使中国的域外进口显著增加,对东盟的域外进口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继炜  
比较CAFTA与JAFTA、KAFTA,从内容上看,中国比日韩更有诚意,也更令各方满意;从成效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比日韩与东盟增速快得多,占外贸的比例也得到提高。经典引力模型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比日韩-东盟自贸区具有更显著的扩大效应。最后,对中国下一步与东盟合作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芬  
基于自贸区的区内和区外双重角度,对进口需求模型进行修订,采用稳健的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反事实估计,全面准确测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和东盟均存在进口贸易创造效应和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扩大了区外进出口贸易,不存在低效率替代的进出口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和东盟进口的贸易总效应均大于出口,且对二者进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对中国的贸易总效应和贸易推动作用大于东盟,自贸区更利于中国贸易;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自贸区对东盟的贸易推动作用较大,且东盟获得了较大的出口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仪珊珊  张瀚元  王昊天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的建设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显著抑制了出口产品进入和退出企业的行为: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引致的"学习效应"提高了企业原有产品在出口市场的存活率;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引致的"竞争效应"使企业集中资源巩固现有核心产品,从而减缓了新增出口产品种类的速度。此外,由于一直以来享受进口中间品的关税减免,贸易自由化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忆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简称CAFTA),是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区协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日后中国参与其他的区域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效应。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2+7"合作框架,为未来十年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也为打造CAFTA升级版明确了合作领域。从整体上讲,CAFTA的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内部许多制度的协调以及一体化需要的相关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原瑞玲  田志宏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FTA贸易效应的事后评价方法,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解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研究表明: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国家和年度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有效性和经济学解释更趋合理,可以将这一模型推广应用于其他FTA的事后研究;从农产品总体来看,CAFTA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推动作用明显,增长主要来自贸易创造,区域内贸易并没有以贸易转移为代价来实现增长;CAFTA主要体现为贸易创造意味着贸易开放的贸易获益明显,但限于产业调整的滞后会减弱贸易得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妮  刘乾  陈林  
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的关键时期,定量地评价自由贸易协定与劳动人口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回应当前各国以逆贸易自由化措施保就业的言论与实践以及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中国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CAFTA)"战略视为公共政策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种模式的"开放新格局"对制造业企业劳动人口就业的作用。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加入自由贸易协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劳动人口的就业增长,且是"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两个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由贸易对不同所有制及不同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它显著提高了非国有企业的就业效应,但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就业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二者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有所区别。(3)自由贸易协定对企业劳动人口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其边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永娟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得益于自贸区协定下的关税下降、通关手续简化等政策,自贸区贸易经济效应十分明显。在梳理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阐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就促进该自贸区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丽芬  周小付  王水平  
探索货物贸易转型升级之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货物贸易便利化机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货物贸易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从贸易类型、业态、功能、监管等方面阐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路;并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建议试验区试行"一区两园"和设立"主辅区";最后从管理体制、监管模式、法制体系、财税政策、运输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