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6)
- 2023(9488)
- 2022(8032)
- 2021(7709)
- 2020(6381)
- 2019(14813)
- 2018(14353)
- 2017(26655)
- 2016(14679)
- 2015(16927)
- 2014(16619)
- 2013(16333)
- 2012(15602)
- 2011(14528)
- 2010(14647)
- 2009(13426)
- 2008(13224)
- 2007(11722)
- 2006(10730)
- 2005(9818)
- 学科
- 济(58881)
- 经济(58822)
- 管理(35902)
- 业(32914)
- 企(24516)
- 企业(24516)
- 方法(24345)
- 贸(22811)
- 贸易(22798)
- 易(22214)
- 数学(21570)
- 数学方法(21313)
- 中国(20647)
- 农(17351)
- 财(13246)
- 学(12268)
- 制(11802)
- 地方(11705)
- 业经(11017)
- 策(10995)
- 农业(10866)
- 理论(10172)
- 出(10164)
- 银(10120)
- 银行(10088)
- 行(9831)
- 关系(9755)
- 融(9447)
- 金融(9444)
- 环境(9285)
- 机构
- 大学(210404)
- 学院(210280)
- 济(96149)
- 经济(94381)
- 研究(85076)
- 管理(72261)
- 中国(64208)
- 理学(60964)
- 理学院(60220)
- 管理学(59143)
- 管理学院(58774)
- 科学(49764)
- 京(46584)
- 所(44029)
- 财(42302)
- 研究所(40088)
- 农(38146)
- 中心(36452)
- 财经(32904)
- 江(32048)
- 院(31214)
- 经济学(30899)
- 北京(30591)
- 经(30162)
- 农业(30120)
- 业大(29945)
- 范(28415)
- 师范(28087)
- 经济学院(27877)
- 科学院(25569)
- 基金
- 项目(136425)
- 科学(106343)
- 研究(100318)
- 基金(98603)
- 家(88242)
- 国家(87576)
- 科学基金(72119)
- 社会(62780)
- 社会科(59543)
- 社会科学(59530)
- 省(50467)
- 基金项目(49743)
- 教育(47240)
- 自然(45965)
- 自然科(44808)
- 自然科学(44787)
- 划(44678)
- 自然科学基金(43999)
- 资助(43013)
- 编号(39529)
- 成果(33399)
- 重点(32038)
- 部(31753)
- 发(30934)
- 课题(29849)
- 中国(28260)
- 创(28110)
- 教育部(26950)
- 国家社会(26905)
- 创新(26494)
共检索到33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珏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并能走出去,关键是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储备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本文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类人才需求的分析出发,探讨中国-东盟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文化产业的繁荣需要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人才理念,更新教育改革思路,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国际视野,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市场运作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又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高职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勇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储备为例,就国内主要外国语高校和一些地方院校的东盟地区小语种专业开设、人才培养层次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领域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我国东盟地区小语种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总体趋势和情况,为相关教育机构制定语言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玲
文章陈述了中国—东盟背景下商务贸易发展对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分析了该背景下广西外语商贸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外语商贸人才的对策,以期培养立足东盟自贸区,适应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外语商贸人才。
关键词:
东盟自贸区 外语商务人才 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芳 周新生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全面建成之后,双边的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并成为重要的交易伙伴国。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着贸易额增长滞后,交易对象国集中,产品相似度高,投资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分析CAFTA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东盟共同体的成立和"一带一路"的内容,提出CAFTA升级发展的对策,对CAFTA的完善和东盟共同体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文章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关税水平渐次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协议正式实施和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货物和服务贸易、非金融类投资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为深化自贸区合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海逢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人才培养的方向、结构甚至是培养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课题。结合广西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广西的区情,培养出适应广西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人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更新观念,转变视角,开阔眼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加强国际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视道德教育,弘扬新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高校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推进,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文章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立足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多角度简要探析了构建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朝阳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之后,摆在各成员国面前的是如何进行后续建设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整体效果这一现实难题。而在诸多制约自贸区发展的因素中,包含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管道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剖析中国—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文宽
我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多层次货币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一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推动人民币东盟化。我国政府也从扩大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互换和与东盟国家进行开发性金融政策方面促进人民币东盟化。由于东盟国家金融合作机制落后制约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以及人民币区域化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推动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直接投资、在自贸区范围内采取合理的人民币回流措施,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货币金融合作和逐步实现人民币在东盟自贸区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人民币区域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明
天津自贸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对天津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首先对"自由贸易区"和"现代服务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论述了自贸区给天津现代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面向自贸区的天津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职业教育学历提升路径。
关键词:
自贸区 天津高职 现代服务业 人才培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苏文
文章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出发,分析自贸区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及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财税政策方面的不足,并探讨人才培养的准公共物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贸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路,给出相配套的财税政策。
关键词:
自贸区 财税政策 人才培养 公共物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以章 陈金红
品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司品牌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完善公司系统人才队伍结构,缓解新员工招聘中非电专业比例减少而带来的品牌管理人员补充困难,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适应需求、超前储备,根据"宁缺毋滥、择优培养"的原则,从生产一线员工中选拔优秀青年员工,通过脱产培养培训,以储备一支既掌握品牌管理理论知识,又熟悉公司系统外联品牌建设实务的新媒体时代品牌管理人才队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洁 董昭辰
本文在分析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以及近年在京长期与常驻外籍人员发展变化的情况,建议政府、企业与高校等主体同向发力,实现外籍人才择优、按需、有序增长与增量优化,发挥外籍人才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外籍人才 国际交往中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以章 陈金红
背景品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司品牌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完善公司系统人才队伍结构,缓解新员工招聘中非电专业比例减少而带来的品牌管理人员补充困难,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公司发展大局,适应需求、超前储备,根据"宁缺毋滥、择优培养"的原则,从生产一线员工中选拔优秀青年员工,通过脱产培养培训,以储备一支既掌握品牌管理理论知识,又熟悉公司系统外联品牌建设实务的新媒体时代品牌管理人才队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