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2)
- 2023(9974)
- 2022(8285)
- 2021(8003)
- 2020(6646)
- 2019(15077)
- 2018(14871)
- 2017(27340)
- 2016(14882)
- 2015(17007)
- 2014(16915)
- 2013(16860)
- 2012(16295)
- 2011(14978)
- 2010(15412)
- 2009(14233)
- 2008(14402)
- 2007(13124)
- 2006(12084)
- 2005(11031)
- 学科
- 济(62222)
- 经济(62160)
- 管理(39589)
- 业(34388)
- 企(25905)
- 企业(25905)
- 方法(23121)
- 中国(22999)
- 贸(22928)
- 贸易(22911)
- 易(22303)
- 数学(19941)
- 数学方法(19711)
- 农(19673)
- 财(14823)
- 地方(14569)
- 制(13956)
- 业经(12849)
- 农业(12261)
- 策(11951)
- 学(11767)
- 银(11695)
- 银行(11682)
- 行(11361)
- 融(10425)
- 金融(10424)
- 环境(10384)
- 出(10341)
- 关系(10033)
- 及其(9622)
- 机构
- 大学(212191)
- 学院(211844)
- 济(98205)
- 经济(96266)
- 研究(83357)
- 管理(75545)
- 中国(66430)
- 理学(62378)
- 理学院(61628)
- 管理学(60766)
- 管理学院(60360)
- 京(47126)
- 科学(46193)
- 财(46049)
- 所(41733)
- 中心(37818)
- 研究所(37396)
- 财经(34677)
- 江(34196)
- 农(33671)
- 经(31588)
- 北京(31341)
- 经济学(31152)
- 院(30432)
- 范(29383)
- 师范(29183)
- 经济学院(27997)
- 州(26839)
- 业大(26674)
- 农业(25972)
- 基金
- 项目(131379)
- 科学(103519)
- 研究(101124)
- 基金(95316)
- 家(83292)
- 国家(82631)
- 科学基金(68913)
- 社会(64623)
- 社会科(61292)
- 社会科学(61281)
- 基金项目(47997)
- 省(47295)
- 教育(46380)
- 划(41887)
- 自然(41779)
- 编号(40901)
- 自然科(40701)
- 自然科学(40684)
- 资助(40619)
- 自然科学基金(39976)
- 成果(35537)
- 部(31073)
- 重点(30484)
- 课题(30097)
- 发(30062)
- 中国(28119)
- 国家社会(27539)
- 教育部(26692)
- 性(26437)
- 创(26377)
共检索到355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朝阳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之后,摆在各成员国面前的是如何进行后续建设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整体效果这一现实难题。而在诸多制约自贸区发展的因素中,包含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管道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剖析中国—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宇 竺彩华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与海上丝绸之路方略分析了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延伸至中国、东盟、区域内大国和区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产业转型、金融监管、政府分权对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本文建议,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要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注重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并且努力控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 葛顺奇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在考察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特征,指出东盟日益显现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动机、从海外合同获得收入增长的战略以及中国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多样化的投资动机、非股权安排为主导、"点式"和分散的投资形式。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政治互信、完善投资合作机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工程承包 东盟基础设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慧 韩琪
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滞后,严重阻碍了整个东盟电力基建的建设,更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新四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来充分挖掘四国的投资潜力,为今后中国投资者对新四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增强信心和提供对策。
关键词:
东盟新四国 电力基础设施 投资 潜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鸿雁 宋学文
文章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关税水平渐次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服务贸易稳步发展、投资协议正式实施和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从货物和服务贸易、非金融类投资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为深化自贸区合作提出了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军 鄢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港口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运输通道、国际物流链上的关键节点、全球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枢纽,在国际贸易物流和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为中国与东盟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可基于东盟主要国家2007—2014年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引力模型的贸易效应测度和分解两步法,分别从水产品总体和分类产品两个维度测算港口基础设施贸易效应,进而分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对双边水产品总体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加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汪冰 张海峰
高速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全球正在兴起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热潮。本文指出了当前这一趋势,分析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的若干特征。本文还就信息业状况、通信业状况和技术状况讨论了我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条件,介绍了我国在信息网络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文章最后就建设我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娣
中国是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已成为拉动双边经济增长、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验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1年实证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改善对提高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均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缓解边界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最强。据此,建议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重要促进作用;依托科技进步,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通信互联体系;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金融合作,以能源发展推动贸易合作深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密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资源整合和供求互补的需求凸显。近年来,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而中国工程承包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路红艳
由于受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下去势必将影响沿边和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边境稳定。应以实施"兴贸富边市场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沿边和民族地区边贸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基地和跨境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改善沿边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边境贸易、民族贸易繁荣发展,改变沿边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局面。
关键词:
沿边和民族地区 流通基础设施 商贸流通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睿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自贸谈判在2015年底如期完成,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区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推动力量,在各领域中都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然而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间商贸流通往来的持续增多,必然会产生一些商贸纠纷,所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来有效维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极其必要。因此本文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的法律基础作为全文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的利弊后,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完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商贸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进而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睿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自贸谈判在2015年底如期完成,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自由贸易区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推动力量,在各领域中都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然而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间商贸流通往来的持续增多,必然会产生一些商贸纠纷,所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来有效维护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极其必要。因此本文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的法律基础作为全文切入点,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的利弊后,就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流通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银娥 李鑫 尹湘
近年来,中国鼓励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如PPP、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等,筹集资金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对这些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目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债券面临的主要障碍,分析了国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长期债券的经验及启示。研究发现,长期债券具有融资成本低、信用风险小、偿债安全性等特点,或将成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债券 融资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