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6)
- 2023(13061)
- 2022(10852)
- 2021(9906)
- 2020(8155)
- 2019(18563)
- 2018(17665)
- 2017(32948)
- 2016(17054)
- 2015(18996)
- 2014(18243)
- 2013(18422)
- 2012(17511)
- 2011(16376)
- 2010(16091)
- 2009(14894)
- 2008(14481)
- 2007(12638)
- 2006(11472)
- 2005(10509)
- 学科
- 济(96180)
- 经济(96083)
- 管理(46350)
- 业(44337)
- 方法(36519)
- 数学(32658)
- 数学方法(32483)
- 企(31492)
- 企业(31492)
- 贸(24648)
- 贸易(24635)
- 中国(24428)
- 易(23918)
- 农(23300)
- 地方(21276)
- 学(19010)
- 财(17955)
- 业经(17079)
- 农业(16752)
- 环境(14929)
- 制(14136)
- 地方经济(13884)
- 融(12858)
- 金融(12857)
- 银(12143)
- 银行(12100)
- 关系(11934)
- 行(11722)
- 出(11546)
- 体(10915)
- 机构
- 大学(264905)
- 学院(261337)
- 济(130092)
- 经济(128220)
- 研究(103417)
- 管理(94755)
- 理学(82278)
- 理学院(81292)
- 管理学(80098)
- 管理学院(79647)
- 中国(77001)
- 科学(61326)
- 京(55862)
- 财(53353)
- 所(53182)
- 农(50742)
- 研究所(48892)
- 中心(43964)
- 财经(43471)
- 经济学(43208)
- 业大(41101)
- 农业(40232)
- 经(39890)
- 经济学院(39025)
- 院(37066)
- 江(36292)
- 北京(35627)
- 科学院(32946)
- 财经大学(32520)
- 范(31283)
- 基金
- 项目(178705)
- 科学(141180)
- 基金(135594)
- 家(122663)
- 研究(121906)
- 国家(121774)
- 科学基金(102065)
- 社会(84436)
- 社会科(80359)
- 社会科学(80340)
- 基金项目(70711)
- 自然(65820)
- 省(64679)
- 自然科(64281)
- 自然科学(64256)
- 自然科学基金(63192)
- 划(56443)
- 资助(55472)
- 教育(52978)
- 编号(42964)
- 重点(41194)
- 部(40895)
- 发(40157)
- 国家社会(37995)
- 创(36831)
- 中国(35191)
- 创新(34850)
- 教育部(34694)
- 科研(34651)
- 成果(33352)
- 期刊
- 济(140497)
- 经济(140497)
- 研究(81736)
- 学报(48305)
- 中国(48198)
- 农(45350)
- 科学(43652)
- 财(37823)
- 大学(35924)
- 管理(34911)
- 学学(34658)
- 农业(30934)
- 经济研究(26364)
- 融(23496)
- 金融(23496)
- 财经(22965)
- 贸(21924)
- 经(20059)
- 问题(19964)
- 国际(19941)
- 业经(19394)
- 技术(18118)
- 业(17547)
- 世界(17062)
- 教育(14862)
- 技术经济(14199)
- 统计(12782)
- 版(12314)
- 商业(12163)
- 资源(12043)
共检索到39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淼杰 高恺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涉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全球GDP总量第三大的经济合作区。自贸区成员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共同挑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还具有至关重要的减贫效应。自2002年初步签订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投资、基础建设等领域达成了多项经济合作协议,推进了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增长,推动了世界减贫事业发展。本文回顾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历程,梳理了自贸区在贸易与投资领域的促进措施以及双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以及其经济影响和减贫效果。最后,本文阐述了自贸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未来,推动世界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将继续成为世界的减贫良方。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 减贫 贸易自由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辅靖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关于战略背景、战略意义的研究,而对经济影响的评估显得不足。虽然现在已经建成的自由贸易区或多或少都有政治战略方面的考虑,但自由贸易区首先和主要是经贸关系安排,它虽是实现政治战略意图的一个轮子和工具,但它本身并不是一项政治安排,它的战略、政治和外交意义是经贸意义的衍生物而不是替代物,因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双方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如果它不能对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切实的促进作用,那么它的政治战略作用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挥经济功能。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未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经济影响 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轩
本文尝试利用单边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效应、创造效应、转移效应,兼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瑾 江山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康
本文在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组建动因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CAFTA 的经济效应:经验数据表明,自2003年启动以来,CAFTA 已产生较为显著的贸易创造静态效应和投资扩大效应;从长期看,将在经贸合作、生产效率、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对双方产生更深远和积极的动态效应。
关键词:
CAFTA 贸易创造 投资扩大 规模经济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光
东盟是亚洲重要的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合作,能够提高双方的国际政治地位,给中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带来更大的发言权,也有利于应对美、欧区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总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东盟 自由贸易区 经济关系 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文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广西外贸、财政收入和投资的增长。文章认为,广西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冶金业,创建龙头企业,带动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增长。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 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群阳 宋玉华
本文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清晰界定了研究对象的概念,提出两层次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模型,分析了中国及东盟地区FDI的现状与趋势,指出投资创造与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将是未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FDI效应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占熬 陈小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步入到"深度一体化"阶段,深入分析及度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效应对此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生产转移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说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成员国FDI流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力度较小,远远低于生产规模及消费规模等更为直接的因素,自贸区内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在进一步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产业转移产生“加速器”的作用:加速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加大产业转移规模,促进中国—东盟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和升级,加快产业内转移的步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万经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又与东盟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启动。随着这一合作的进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浙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在明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关键词:
东盟华商 华商企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