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1)
- 2023(13638)
- 2022(11127)
- 2021(10436)
- 2020(8938)
- 2019(20234)
- 2018(19914)
- 2017(38277)
- 2016(20472)
- 2015(22935)
- 2014(22411)
- 2013(22856)
- 2012(21234)
- 2011(19171)
- 2010(19102)
- 2009(18431)
- 2008(18583)
- 2007(16483)
- 2006(14799)
- 2005(13706)
- 学科
- 济(97952)
- 经济(97843)
- 业(87403)
- 企(78071)
- 企业(78071)
- 管理(73186)
- 方法(44550)
- 数学(35837)
- 数学方法(35703)
- 财(30943)
- 业经(29769)
- 农(29692)
- 中国(27599)
- 贸(27244)
- 贸易(27230)
- 易(26552)
- 务(22086)
- 财务(22080)
- 财务管理(22060)
- 企业财务(20922)
- 农业(20723)
- 制(20715)
- 技术(18419)
- 策(16765)
- 划(16405)
- 和(15813)
- 体(15337)
- 银(15293)
- 银行(15259)
- 行(14754)
- 机构
- 学院(311325)
- 大学(308864)
- 济(146262)
- 经济(144103)
- 管理(123197)
- 研究(106050)
- 理学(105841)
- 理学院(104827)
- 管理学(103747)
- 管理学院(103186)
- 中国(85023)
- 财(67340)
- 京(64563)
- 科学(59900)
- 农(54414)
- 财经(54081)
- 所(53637)
- 经(49315)
- 研究所(48371)
- 中心(46023)
- 经济学(45790)
- 业大(44667)
- 江(44304)
- 农业(43122)
- 经济学院(41703)
- 北京(41353)
- 财经大学(40187)
- 院(37547)
- 商学(36512)
- 商学院(36193)
- 基金
- 项目(198216)
- 科学(157459)
- 基金(148556)
- 研究(142395)
- 家(130441)
- 国家(129338)
- 科学基金(110619)
- 社会(95833)
- 社会科(91159)
- 社会科学(91135)
- 基金项目(78293)
- 省(73615)
- 自然(70647)
- 自然科(69003)
- 自然科学(68975)
- 自然科学基金(67863)
- 划(62768)
- 教育(62752)
- 资助(60793)
- 编号(54180)
- 部(45778)
- 重点(44416)
- 创(43881)
- 业(43462)
- 发(43164)
- 成果(42299)
- 国家社会(41161)
- 创新(40372)
- 教育部(39368)
- 人文(38414)
- 期刊
- 济(160609)
- 经济(160609)
- 研究(94494)
- 中国(53781)
- 财(53383)
- 管理(49612)
- 农(49558)
- 学报(45804)
- 科学(44617)
- 大学(35014)
- 农业(34022)
- 学学(33761)
- 融(31389)
- 金融(31389)
- 财经(27988)
- 经济研究(27537)
- 业经(26441)
- 技术(24760)
- 贸(24519)
- 经(24214)
- 问题(23000)
- 国际(22044)
- 业(21234)
- 教育(18602)
- 技术经济(18264)
- 世界(18226)
- 商业(16001)
- 现代(15451)
- 统计(14017)
- 经济管理(13696)
共检索到46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邢厚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玉春 余炳 姜颖佳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企业投资东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认为,应通过创新业务模式,结合自身优势,提供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交易双方公共信息平台;完善供应链金融保障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发挥华人资源优势,加快供应链人才培养和建立健全企业投资东盟的激励协调机制等举措,解决我国企业投资东盟的融资难题,促进我国企业在东盟市场的快速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占熬 陈小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步入到"深度一体化"阶段,深入分析及度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效应对此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生产转移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说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成员国FDI流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力度较小,远远低于生产规模及消费规模等更为直接的因素,自贸区内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在进一步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轩
本文尝试利用单边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效应、创造效应、转移效应,兼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秀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会对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产业转移产生“加速器”的作用:加速产业转移区域内部化,加大产业转移规模,促进中国—东盟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和升级,加快产业内转移的步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万经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又与东盟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启动。随着这一合作的进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浙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在明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关键词:
东盟华商 华商企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解春艳 朱红根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出发,基于2000-200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另外,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距离、优惠贸易区对双边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边界有显著负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帆
2001年11月7日,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本文认为,建立CAFTA所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大,对于贸易创造效应的获得却有很大的潜力,在投资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外资金的流入和区内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CAFTA可以使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利益关系上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化解目前双方在对外出口与引进外资领域的不利竞争状况,有助于实现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贸易效应 投资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该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商品、资本、人才的流动也更为频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如何充分发挥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缓解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就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尽管东盟各国都致力于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国准则趋同的程度和进度都有着较大差异,也就是说东盟会计准则趋同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日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国川 黄寿生
拟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额;有利于调整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双方相互投资;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合作,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应籍此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与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东南亚华人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华人 机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乔林生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东盟与中国就 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是面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 ,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东盟和日本却由于经济上的差距、政治方面的障碍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 ,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自由贸易。在新的形势下 ,日本将积极采取对策 ,与东盟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推进其东亚经济战略和政治大国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