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7)
2023(9233)
2022(7220)
2021(6805)
2020(5202)
2019(11903)
2018(11148)
2017(21187)
2016(10746)
2015(12212)
2014(11642)
2013(11641)
2012(10870)
2011(9858)
2010(9901)
2009(9464)
2008(8240)
2007(7142)
2006(6405)
2005(6026)
作者
(28487)
(23928)
(23594)
(22619)
(14926)
(11267)
(10633)
(9225)
(9179)
(8265)
(8263)
(7852)
(7624)
(7497)
(7486)
(7316)
(7094)
(6907)
(6829)
(6370)
(5919)
(5709)
(5592)
(5413)
(5370)
(5247)
(5126)
(4955)
(4784)
(4713)
学科
(49568)
经济(49530)
(28413)
管理(28358)
(25622)
金融(25621)
中国(23980)
(22975)
银行(22970)
(22407)
(22017)
企业(22017)
方法(18357)
数学(16995)
数学方法(16906)
(13916)
(12992)
(12582)
贸易(12567)
(12389)
(11793)
中国金融(11224)
业经(11026)
地方(10376)
农业(9612)
(9514)
环境(9219)
(7856)
关系(7646)
(7325)
机构
学院(150185)
大学(149369)
(76335)
经济(75161)
研究(57181)
管理(54613)
中国(51681)
理学(46530)
理学院(46096)
管理学(45617)
管理学院(45361)
(33100)
(31009)
科学(29134)
中心(27363)
(27203)
财经(26781)
经济学(26223)
研究所(24814)
(24697)
经济学院(23788)
(21860)
(20595)
(20426)
北京(20385)
财经大学(20249)
金融(20060)
(19712)
(18326)
业大(17892)
基金
项目(100198)
科学(80351)
研究(77379)
基金(75221)
(64895)
国家(64399)
科学基金(55119)
社会(53082)
社会科(50683)
社会科学(50674)
基金项目(38467)
(36296)
教育(34105)
自然(31464)
(30955)
自然科(30788)
自然科学(30782)
资助(30675)
自然科学基金(30266)
编号(29535)
成果(24277)
国家社会(23895)
(23773)
(23637)
重点(23005)
中国(22798)
(22118)
课题(20942)
教育部(20916)
创新(20887)
期刊
(80196)
经济(80196)
研究(49494)
(31837)
金融(31837)
中国(30809)
(23323)
(21719)
管理(20056)
科学(19638)
学报(19278)
大学(15671)
学学(14917)
经济研究(14419)
农业(14347)
财经(13707)
教育(13412)
(11941)
国际(11764)
(11761)
技术(11613)
业经(11359)
世界(10696)
问题(10642)
(7833)
技术经济(7087)
理论(6658)
经济问题(6596)
(6492)
论坛(6492)
共检索到235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碳中和背景下,国际经贸合作应当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中国—东盟的绿色金融合作迎来历史性机遇。推动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有利于提高我国绿色金融国际话语权。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海全   唐明知   赵鹏   
中国—东盟绿色金融合作现状中国—东盟已形成稳定的环保合作机制。一是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为完成《巴黎协定》目标,中国和东盟相继提出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中国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是建成国家层面的环保合作框架。2003年,中国和东盟启动环境政策对话。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提出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并制定合作战略,此后,双方环保合作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9年开始,中国和东盟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合作战略等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尤宏兵  徐孟云  王恬恬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入,互设金融分支机构逐渐增加,区域金融稳定机制逐步完善,金融交流平台不断增多。实践证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推进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提升基础建设效率、推动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及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双边金融合作的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如双边政治互信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东盟部分成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疑虑、双边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高度及制度创新不够及双边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障碍,如果双方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提升相互信任、实行"求同存异"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快双边金融合作创新,同时加强与国际、地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双边金融合作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云倩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优先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中国—东盟之间将产生较大规模的金融需求。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建议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强化面向东盟的金融市场合作、搭建中国—东盟金融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平台、稳步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君  
东盟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合作区域,同时也是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据此,从金融业务合作规模、合作业务品类与合作机构数量等方面,研究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与新机遇,并深入探讨双方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困境。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仍面临政策协调难度大、网络支付体系匹配度较差及金融交易安全问题突出等困境。继而基于未来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方向,从机制创新、支付方式创新、金融平台创新等五个方面,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创新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应甲  付腾瑞  
绿色金融是刺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双循环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国外将绿色金融普遍定义为“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和减少碳排放,而开展的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活动”。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艳  冯大军  
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绿色信贷绿色转贷款/中间贷款。一般而言,国际金融组织绿色转贷款或中间贷款在利率、期限等方面都比较优惠,期限基本可以和项目建设经营周期相匹配,可采用信用方式,也可以追加抵质押,有时国内商业银行在叙做转贷款业务的同时,也配套提供部分资金。本金风险分担机制。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龙  
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展开绿色金融与消费融合的剖析,最后以绿色金融为指引,积极探索绿色消费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对该区域的金融合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探讨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对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私人部门的资本流动和货币当局之间的合作进行观察;然后具体探讨了如何看待今后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世界及区域的经济环境变化给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文章接着对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金融合作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在推进金融合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最后是全文总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丁文丽  
尝试从货币合作、金融基础设施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市场合作和金融监管合作五大方面,运用事件赋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指数。研究发现:2018年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指数值为43. 71%,其中货币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监管合作较为领先,其他方面的合作较为滞后。今后,应进一步明确中国与东盟各国金融合作的目标,变"危机推动型合作"为"自愿型合作",并不断加强和深化金融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开创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局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聂勇  彭文文  
自2000年《清迈协议》签订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我国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中国-东盟金融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近些年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关于中国-东盟金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大的方面,即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内容和途径、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以及中国-东盟金融监管和金融政策。通过总结和厘清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研究成果和脉络,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供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丽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合作的步骤、路径选择及如何推动区域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货币联盟的形成,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文淑惠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建军  毛文莉  潘红玉  
基于1995-2019年东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水平测度的引力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能够提升东盟各国的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影响更大,效果更显著。鉴于此,建议从创新金融合作模式、吸引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提升金融合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金融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英杰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渐深入,与日本、韩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作为中国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国家赋予的使命,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以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为主线,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着力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试验场、面向东盟金融“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东盟国家金融“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先行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