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0)
2023(13440)
2022(11333)
2021(10502)
2020(8784)
2019(20399)
2018(19886)
2017(38129)
2016(20469)
2015(23406)
2014(23336)
2013(23453)
2012(22417)
2011(20690)
2010(20921)
2009(19663)
2008(19614)
2007(17824)
2006(15840)
2005(14525)
作者
(60567)
(50953)
(50877)
(48610)
(32573)
(24231)
(23055)
(19886)
(19207)
(18184)
(17601)
(16662)
(16343)
(16323)
(16254)
(15908)
(15088)
(14986)
(14723)
(14709)
(12866)
(12627)
(12351)
(11673)
(11608)
(11455)
(11128)
(10988)
(10293)
(10171)
学科
(108297)
经济(108211)
管理(56931)
(53048)
方法(42490)
(41076)
企业(41076)
数学(37790)
数学方法(37476)
中国(28501)
(26505)
贸易(26492)
(26161)
(25720)
地方(23703)
(22961)
业经(19835)
(19164)
(18310)
农业(17038)
(15548)
银行(15519)
(15285)
金融(15283)
环境(15102)
(14983)
地方经济(14627)
(14039)
(13733)
(12646)
机构
大学(309654)
学院(309352)
(149711)
经济(147006)
管理(115300)
研究(114520)
理学(98132)
理学院(97044)
管理学(95658)
管理学院(95073)
中国(87570)
(66075)
(64869)
科学(64630)
(58556)
研究所(52846)
财经(52191)
中心(50681)
(50284)
经济学(48473)
(47392)
(46514)
经济学院(43627)
北京(41759)
业大(41503)
(40361)
农业(39554)
(39204)
师范(38907)
财经大学(38334)
基金
项目(195228)
科学(154240)
研究(144456)
基金(143846)
(124961)
国家(123997)
科学基金(105033)
社会(95174)
社会科(90482)
社会科学(90457)
基金项目(74195)
(73005)
教育(65216)
自然(64621)
自然科(63111)
自然科学(63085)
(62290)
自然科学基金(62012)
资助(60455)
编号(56895)
成果(47190)
(45414)
重点(44324)
(44215)
国家社会(40665)
课题(39939)
(39934)
教育部(39181)
中国(37906)
人文(37738)
期刊
(170467)
经济(170467)
研究(100155)
中国(59198)
(49613)
(46143)
学报(44199)
管理(42509)
科学(42095)
大学(33485)
(32093)
金融(32093)
学学(31681)
农业(31248)
经济研究(29779)
财经(26981)
教育(26978)
技术(25875)
业经(24727)
(24506)
(23464)
问题(23204)
国际(22007)
世界(18585)
技术经济(17543)
(17382)
统计(16366)
商业(14790)
(14291)
理论(13847)
共检索到48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碧媛  张建中  
文章在梳理中国—东盟现有经贸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从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和金融开放度三方面探讨中国—东盟经贸政策的实施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对外贸易开放度每增长1%,经济增长率将会增长0.83%;中国—东盟投资开放度每增长1%,经济增长率将会增长0.67%;我国金融开放度每增长1%,经济增长率将会增长0.26%。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效应略大于双向投资带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韦苏倢  李立民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康  
本文在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组建动因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CAFTA 的经济效应:经验数据表明,自2003年启动以来,CAFTA 已产生较为显著的贸易创造静态效应和投资扩大效应;从长期看,将在经贸合作、生产效率、规模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对双方产生更深远和积极的动态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丽霜  苏美祥  
“新南向”政策并未对台湾地区与东盟及其各成员的贸易流量、贸易结构、贸易强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随着RCEP经济体之间贸易壁垒的不断削弱及贸易便利化的提升,可能导致贸易从台湾地区向RCEP区域内的经济体转移,“新南向”政策不可能帮助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台湾当局唯有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才是正确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会出现"多赢"局面。此外,FTA框架下的中国、欧亚经济联盟及中亚三国之间的经济福利具有较强契合性,且福利提升呈现典型的帕累托改善特征,但中国产能过剩的部门产出将面临负面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程中海  袁凯彬  
缔结FTA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建设的预选方案。文章利用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对双边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偏效应分解法分析各类效应的特征及引致原因。研究发现: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若缔结FTA,那么非关税壁垒削减比关税减让更能显著提高双方的经济福利和实际收入;不同区域在FTA下的行业产出水平会因为贸易创造效应而出现差异化调整;中国行业产出主要受双边关税壁垒影响,而欧亚经济联盟和中亚三国则视具体产业而呈现差异化特征;中亚三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后,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苹  周小青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国和东盟于2004年1月(泰国于2003年)先期启动了对农产品降税,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水果自由贸易。这是双边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实现"零关税"的领域。因此,分析水果自由贸易的经济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是有意义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红  方冬莉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及出口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伴随人民币名义汇率的上升,中国从东盟的进口以及对东盟的出口均增加,即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中国-东盟贸易有一定正效应,而且对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强度大于对中方进口的影响,但对中方从东盟进口的效应更显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传辉  
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政策将会对银行业税负、银行业上下游行业税负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在提出的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方案基础上,在其他行业已经实施增值税税收政策的假设前提下,对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政策造成的银行业税负、上下游行业税负以及银行贷款定价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探讨。通过分析得出: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政策对银行业税负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不管是银行上游行业还是银行下游行业,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政策都会导致其税负下降;银行业贷款利率可能会随着改征增值税制度的落实而降低,但降低幅度会很小,不会对利率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逐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仅为区域间经济往来奠定了夯实的物质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自贸区内多个城市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实现了较为杰出的农产品贸易效应。但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是有利有弊,云南省与东盟自贸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文从云南省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出发,探究东盟自贸区建设对云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得出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求东盟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加速云南省农产品贸易的新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芬  
基于自贸区的区内和区外双重角度,对进口需求模型进行修订,采用稳健的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反事实估计,全面准确测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和东盟均存在进口贸易创造效应和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扩大了区外进出口贸易,不存在低效率替代的进出口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和东盟进口的贸易总效应均大于出口,且对二者进口贸易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对中国的贸易总效应和贸易推动作用大于东盟,自贸区更利于中国贸易;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自贸区对东盟的贸易推动作用较大,且东盟获得了较大的出口利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帆  
2001年11月7日,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本文认为,建立CAFTA所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大,对于贸易创造效应的获得却有很大的潜力,在投资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外资金的流入和区内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CAFTA可以使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利益关系上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化解目前双方在对外出口与引进外资领域的不利竞争状况,有助于实现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及其持续深化所面临的障碍,着重对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斌  刘欣  
利用最新发布的GTAP9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有利于促进中国GDP增长,改善社会福利和贸易条件,但对贸易收支产生不利影响。(2)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具有明显行业差异性,对轻工业的产出和贸易收支的正向影响较大。(3)进一步地,加入了TPP协议实施后的情景模拟,中国加入TPP是实现经济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