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4)
2023(6030)
2022(5071)
2021(5070)
2020(4127)
2019(9520)
2018(9282)
2017(17641)
2016(9335)
2015(10626)
2014(10324)
2013(10479)
2012(9967)
2011(9111)
2010(9238)
2009(8759)
2008(8868)
2007(7800)
2006(7208)
2005(6884)
作者
(25747)
(21503)
(21455)
(20810)
(13758)
(10259)
(9760)
(8206)
(8173)
(7675)
(7471)
(7200)
(6995)
(6837)
(6795)
(6650)
(6418)
(6255)
(6125)
(5814)
(5415)
(5175)
(5049)
(4889)
(4825)
(4677)
(4671)
(4533)
(4329)
(4302)
学科
(44495)
经济(44449)
管理(25792)
(25004)
(19318)
企业(19318)
方法(18834)
数学(17266)
数学方法(17095)
中国(15686)
(12516)
(11909)
贸易(11903)
(11725)
(11694)
(9348)
(7990)
银行(7990)
业经(7898)
(7717)
(7702)
财务(7702)
财务管理(7686)
(7661)
金融(7661)
关系(7639)
农业(7412)
企业财务(7366)
(6592)
环境(6352)
机构
大学(140423)
学院(137511)
(69531)
经济(68492)
研究(53751)
管理(49996)
中国(44022)
理学(42008)
理学院(41550)
管理学(41010)
管理学院(40759)
(32301)
(30588)
科学(27580)
(27117)
财经(25455)
研究所(24091)
(23331)
中心(23208)
经济学(23029)
北京(20862)
经济学院(20688)
(19064)
财经大学(18994)
(18806)
(17899)
师范(17818)
(17739)
科学院(16071)
(15262)
基金
项目(83237)
科学(66879)
研究(63663)
基金(63492)
(54832)
国家(54444)
科学基金(46274)
社会(43148)
社会科(41075)
社会科学(41064)
基金项目(32133)
教育(29095)
(27612)
自然(27607)
资助(27435)
自然科(27008)
自然科学(27001)
自然科学基金(26553)
(24767)
编号(24344)
成果(21010)
(20821)
中国(20297)
国家社会(19168)
重点(18944)
教育部(18507)
(18047)
人文(17156)
课题(17129)
(17004)
期刊
(79079)
经济(79079)
研究(49710)
中国(26931)
(24581)
管理(19762)
科学(17759)
(17225)
(16977)
金融(16977)
学报(16882)
经济研究(13995)
大学(13705)
财经(13661)
教育(13447)
(12993)
学学(12702)
国际(12606)
农业(12104)
(11906)
问题(11211)
世界(11140)
技术(10433)
业经(10282)
技术经济(7279)
(6883)
统计(6592)
经济问题(6356)
理论(5960)
(5904)
共检索到223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曙光  竺彩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江西元  江涛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从这一地区适当收缩军事力量,同时积极谋求主导冷战后东南亚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内部动乱和外部军事威胁的减少,使东盟对美国军事存在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并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接近中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保持美、日、中三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东盟还积极倡导、主持亚太地区集体安全对话,推行大东盟计划,把印支三国纳入东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葛红亮  鞠海龙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鱼金涛  
最近,我国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同日、韩、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东盟成员国新加坡的同行们一起探讨了亚太地区经济协作发展诸问题。这在世界经济日益趋向地区集团化的今天,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把视点集中在外资的作用上加以探讨,说明外资对于“后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撖晓宇  赵霞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东盟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农业资源丰富,投资潜力巨大。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近年来取得初步成效,具体表现为东盟成为农业投资重点区域、投资分布较为集中、对东盟投资经济效益高、对不同国家投资方式与领域存在差异。同时,中国在对东盟投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投资大多产业链低端、小规模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完善投资产业链布局、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琼  
中国和东盟作为山水相隔的近邻,近年来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随着东亚成为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尽管中国与东盟的进一步经贸合作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无论从双方近几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从双方取得的成绩来看,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保建云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增长,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东盟北部地区四国和南部地区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存在显著的差异,北部四国中的越南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南部六国中新加坡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与多边贸易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性、农产品贸易摩擦、敏感产品与大宗产品贸易摩擦、区域外部势力不当干预等多方面的风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修志  谭艳斌  
深入推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在良好的贸易合作基础上推动双方的相互投资,优化区域分工格局,促进区域技术进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资本配置效率,有效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对自由贸易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鑫炜  
近年来,东盟十国与我国的经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02年11月双方在柬埔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它为2010年前建成涵盖18亿人口、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的世界最大的自贸区确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表。框架协议涵盖了货物、服务、投资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广泛合作,包括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唐志武  王岩  
自2000年中国和东盟领导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以来,双方全面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不断完善,尤其是《投资协议》的签署,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规模逐步扩大、领域逐步拓宽、投资增长迅速,但仍存在总体规模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应积极采取加强政府宏观引导、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调整投资领域等策略,促进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得以更好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晓梅  
1995年7月29日,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举行的东盟第28届会议正式接纳越南为其成员国。目前,缅甸、老挝、柬埔寨已申请加入,就连南亚大国印度也表示准备申请。东盟的发展前景为世界所瞩目。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但笔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徐长文  
东盟国家和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又大多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10+3”成员。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上既有一定的竞争性也有很强的互补关系。中国同东盟某些国家虽然社会制度有所不同,但是相互都有加强友好合作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已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经贸伙伴90年代以来,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1998年以后我国从东盟进口连年大幅增长,1999年比上年增长18.0%,2000年增长幅度更大,达48.6%,2001年上半年也达16.1%。所以近年来,中国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一平  
全球化和地区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地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将是地区化的最终结果。在东亚,地区主义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与发展,正处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是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典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国川  黄寿生  
拟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额;有利于调整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双方相互投资;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合作,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应籍此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与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东南亚华人的特殊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