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7)
2023(8282)
2022(7133)
2021(6809)
2020(5854)
2019(14121)
2018(13843)
2017(26290)
2016(14090)
2015(16585)
2014(16610)
2013(16938)
2012(16093)
2011(14810)
2010(14771)
2009(13937)
2008(14153)
2007(12638)
2006(10824)
2005(9894)
作者
(42114)
(35537)
(35506)
(34054)
(22663)
(17094)
(16291)
(14074)
(13440)
(12444)
(12297)
(11787)
(11463)
(11278)
(11252)
(11128)
(10812)
(10558)
(10338)
(10253)
(8893)
(8780)
(8652)
(8032)
(8026)
(7970)
(7837)
(7743)
(7185)
(7169)
学科
(67609)
经济(67556)
管理(36034)
(35411)
方法(33602)
数学(29776)
数学方法(29600)
(27289)
企业(27289)
(23350)
贸易(23336)
(22708)
中国(19657)
(17143)
(14646)
(12705)
业经(12021)
地方(11783)
(11655)
农业(10897)
(10612)
关系(10021)
(9996)
银行(9973)
(9855)
(9608)
金融(9606)
(9601)
环境(9456)
(8224)
机构
大学(218336)
学院(214908)
(102252)
经济(100594)
研究(79958)
管理(79690)
理学(68502)
理学院(67705)
管理学(66736)
管理学院(66327)
中国(61154)
(46581)
科学(46475)
(42986)
(41173)
研究所(37633)
(36795)
中心(35222)
财经(34889)
经济学(33570)
(31864)
经济学院(30550)
业大(30544)
(30541)
北京(30057)
农业(29289)
(28318)
(27346)
师范(27112)
财经大学(25860)
基金
项目(139302)
科学(109209)
基金(103224)
研究(101335)
(90343)
国家(89691)
科学基金(75100)
社会(65926)
社会科(62671)
社会科学(62653)
基金项目(53827)
(50774)
自然(46819)
教育(45987)
自然科(45740)
自然科学(45723)
自然科学基金(44958)
(44164)
资助(43432)
编号(39627)
(33013)
成果(32736)
重点(31986)
(30826)
中国(29016)
国家社会(28549)
(28456)
教育部(28288)
课题(27418)
科研(27189)
期刊
(107158)
经济(107158)
研究(65694)
中国(39258)
学报(33816)
(32786)
(32188)
科学(31362)
管理(27334)
大学(25281)
学学(23815)
农业(22497)
(19726)
经济研究(19579)
(18996)
金融(18996)
教育(17872)
财经(17696)
国际(17407)
技术(17091)
问题(16099)
业经(15676)
(15374)
(13766)
世界(13688)
技术经济(11649)
统计(10936)
商业(10381)
(9791)
理论(9683)
共检索到321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丽娟  郑旭芸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砚文  关建波  陈姗妮  
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的贸易现状及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早期收获计划"及零关税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中国热带水果及其加工品进口量的增长,丰富了中国热带水果消费市场,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影响突出,也提高了中国热带水果贸易的经济效率,但同时却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的根源。随着低价格东盟热带水果进口量的进一步增长,中国热带水果生产及加工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欣  王子泰  陈宇豪  
文章以2002—2016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创意文化产品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因素,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结果显示,传统因素如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等仍然是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贸易自由度、国民宽带使用量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间文化贸易效率整体较高,存在一定的贸易潜力,说明自贸区建设对双边文化产品贸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自峥  吴国春  曹玉昆  刘意  
以2006—2015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的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利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分析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测算其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大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森林资源禀赋差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正相关作用,而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具有负相关作用;中国和东盟各个国家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属于"贸易开拓型",双边木质林产品还有可开发的贸易潜力空间;双边可以发挥有利因素,促进双边木质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章家清  林莉  
基于中国和东盟水产品贸易五个主要国家及CAFTA外其他几个代表国家的贸易数据,本文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在CAFTA框架下双边水产品的贸易创造净效应,并从贸易指数入手分析双边的产品贸易结构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以评析贸易潜力,旨在为我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的产业升级和贸易福利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守峰  马惠兰  
近年来,中国水果出口对印度尼西亚的依存程度日益增强,2009年,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水果出口市场。文章选取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依存度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水果贸易特征,然后测算了两国水果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互补性以及贸易强度。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均具有优势水果,且有较明显的差异;两国水果贸易具有较强的的互补性;中国水果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前景不错,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乔  程成  
采用1994~2015年涵盖全球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混合效应、随机效应模型,分阶段、分国别量化评估海上通道对中国-东盟贸易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年减弱,对出口贸易促进作用正逐步增强;航运距离与进出口贸易成反比,航运距离缩短1%,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增加0. 57%,出口增加0. 18%;货物周转时间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负相关,且对进口贸易的阻碍作用小于出口贸易;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属于贸易不足型,出口属于贸易适度型,且不同成员国个体贸易潜力差异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廖东声  庄定鹏  
基于2005—2021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双边ICT产品贸易面板数据,运用RCA指数、TCI指数、GL指数和BI指数,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ICT产品贸易特征、贸易效率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ICT产品进出口结构失调,商品结构集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双方具有较强的ICT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和贸易结构互补性,但均存在下降趋势;同时,双边依据自身竞争优势,形成了优势互补、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的贸易结构。东盟十国ICT产品的平均贸易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多数东盟国家贸易效率保持增长态势;中国和东盟的双边ICT贸易已具有相当的贸易潜力和扩展空间,但贸易潜力国别差异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俭  肖功为  罗朝艳  陈果果  
中国与东盟林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合作潜力较大,在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引入ESI、RCA、TCI指数并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和运用TPI指数法对双边林产品贸易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林产品的出口以加工类产品为主,进口以原材料类产品为主;双方近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有所减弱,人造板是主要竞争类产品;东盟对中国互补性高于中国对东盟,近年中国对东盟互补性较强的为加工类产品,而东盟对中国互补性较强的则为原材料类产品;人均收入规模与人均森林规模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显著正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双方林产品贸易有正向推动作用,而经济危机则起显著阻碍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出口额、进口额及进出口总额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贸易潜力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海华  林海英  张丽艳  鑫颖  包家辰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共同构想,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如何,是持续推进中国-东盟经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2009-2018年中国对东盟及各国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数据,借助引力模型,构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效应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对贸易具有显著的创造性互补效应,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年末人口数对贸易也具有显著影响。中国对东盟各成员国间的直接投资以及各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间的直接投资均存在不均衡现象,文莱、缅甸、老挝等小成员国贸易潜力值较小,越南是所有成员国中贸易潜力类型跨度最大的国家。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中国对东盟贸易发展"提质升级"的政策启示,以期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融合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投资方向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叶青  刘志雄  尹湘源  
基于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2002年CAFTA的建立以及双边经济差距均能促进双边贸易;距离及东盟对华投资影响中国出口东盟,但却不影响东盟出口中国。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存在差异,中国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潜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继续深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双边贸易互补性,减少双边贸易竞争;加强相互直接投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苹  周小青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国和东盟于2004年1月(泰国于2003年)先期启动了对农产品降税,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水果自由贸易。这是双边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实现"零关税"的领域。因此,分析水果自由贸易的经济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是有意义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雨霖  林光华  
贸易引力模型是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传统引力模型为基础,并结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贸易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影响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有GDP总量、人口数量、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潜力,得出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之间存在"贸易不足",认为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萌  
东盟是福建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近年福建与东盟贸易呈现出双边贸易规模大、增长快,贸易依存度高,在福建外贸中的比重快速提高等特点。从模型实证分析看,福建与东盟的传统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贸易潜力逐年下降,需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与文莱、老挝等国的贸易潜力尚可充分挖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庄丽娟  姜元武  刘娜  
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但对东盟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的不利局面。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受东盟国家的GDP、人均GDP、距离以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同大多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广东农产品对东盟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