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5)
- 2023(4911)
- 2022(4030)
- 2021(3915)
- 2020(3187)
- 2019(7551)
- 2018(7284)
- 2017(13898)
- 2016(7139)
- 2015(8387)
- 2014(8016)
- 2013(8239)
- 2012(7764)
- 2011(7340)
- 2010(7194)
- 2009(6684)
- 2008(6637)
- 2007(5575)
- 2006(4851)
- 2005(4537)
- 学科
- 济(37436)
- 经济(37408)
- 管理(18966)
- 业(17964)
- 方法(15517)
- 企(14137)
- 企业(14137)
- 数学(14092)
- 数学方法(14040)
- 中国(13070)
- 贸(10007)
- 贸易(10001)
- 易(9852)
- 农(8223)
- 关系(7068)
- 财(7056)
- 制(6853)
- 业经(6380)
- 体(6134)
- 银(5486)
- 银行(5484)
- 出(5459)
- 行(5337)
- 学(5321)
- 环境(5262)
- 融(5221)
- 金融(5221)
- 农业(5201)
- 发(5103)
- 和(4790)
- 机构
- 大学(109020)
- 学院(105704)
- 济(56951)
- 经济(56284)
- 研究(43008)
- 管理(39738)
- 理学(34340)
- 理学院(33976)
- 管理学(33739)
- 管理学院(33535)
- 中国(33459)
- 京(23519)
- 财(23008)
- 科学(21617)
- 所(20795)
- 经济学(19403)
- 研究所(19024)
- 财经(18936)
- 中心(17909)
- 经(17633)
- 经济学院(17459)
- 北京(15733)
- 院(15241)
- 财经大学(14328)
- 农(14302)
- 范(13627)
- 师范(13561)
- 科学院(13112)
- 江(12877)
- 研究中心(12740)
- 基金
- 项目(69608)
- 科学(56637)
- 基金(54541)
- 研究(53298)
- 家(47593)
- 国家(47290)
- 科学基金(40169)
- 社会(37514)
- 社会科(35674)
- 社会科学(35669)
- 基金项目(27690)
- 教育(24209)
- 自然(23467)
- 自然科(22950)
- 自然科学(22944)
- 资助(22677)
- 自然科学基金(22609)
- 省(22116)
- 划(20294)
- 编号(19566)
- 中国(18296)
- 部(18121)
- 国家社会(17463)
- 成果(16666)
- 教育部(16089)
- 重点(15921)
- 发(15384)
- 人文(14724)
- 创(14501)
- 社科(14056)
共检索到16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侯振宇
中国—东盟合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经济领域。但更深层次的合作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有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推动深层次合作,双方要建立新的价值基础,要认识到合作对双方的相互价值,建立地区化的共同愿景。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合作价值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 葛顺奇
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有利于促进各自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本文在考察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和特征,指出东盟日益显现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动机、从海外合同获得收入增长的战略以及中国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特征体现为多样化的投资动机、非股权安排为主导、"点式"和分散的投资形式。未来需要通过强化政治互信、完善投资合作机制、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投资合作。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海外工程承包 东盟基础设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翔
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题中之义,也是双方全方位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安全—发展联结”理论,中国与东盟的蓝色经济合作与海洋安全合作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建构的逻辑关系,体现在蓝色经济的双重内涵本身关联安全议题与发展议题。蓝色经济的双重功能嵌入安全与发展的互动结构之中,其目标性角色推动安全的发展化,而工具性角色助力发展的安全化,蓝色经济的双重效应影响双方安全与发展互动的进程及其结果,由此导致“安全—蓝色经济—发展联结”的生成。在“安全—蓝色经济—发展联结”框架下,蓝色经济合作需要坚实的安全基础与稳定的区域环境,持续的海洋安全合作促进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发展,蓝色经济合作会“外溢”到政治互信与安全互动。尽管蓝色经济合作目标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海洋安全合作,但是中美竞争、南海问题以及东盟成员国内政治等因素掣肘双方的海洋安全互动,进而影响中国与东盟的蓝色经济合作。中国需要通过夯实物质基础、强化制度建设以及构建互信格局等路径强化同东盟的海洋安全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友孝 宁静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也是制约中国-东盟合作的瓶颈。目前中国-东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东盟各国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合作机制对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交通、能源以及电力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并基于2001~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东盟基础设施限制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能源、交通以及通讯基础设施解释变量均对双边贸易额产生正的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大,能源基础设施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基础设施状况 双边贸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彤娟 孙瑾
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VAR模型,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开放度、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相似性等方面具备货币合作基础。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6国的供给冲击对称性较高,货币冲击次之,需求冲击最差。中国-东盟具有深入开展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但未来还需克服政治障碍和外来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学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导向,也是改善双边贸易质量、加快贸易转型的主要基础。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在深化"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深度,加快产业合作与行业对接,共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学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导向,也是改善双边贸易质量、加快贸易转型的主要基础。文章实证检验了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与东盟十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显著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在深化"一带一路"双边合作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工作深度,加快产业合作与行业对接,共同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新华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能源合作有了很大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应全面深化双方的友好关系、拓宽双方能源合作的领域、建立中国-东盟能源合作论坛、加强双方能源合作的机制化建设。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能源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薇 陈磊
中国经济走出去,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政治、经济以及金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发展,在分析了对东盟投资的主要特征基础上,研究指出投资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整体投资力度偏弱、投资布局不均、投资层次偏低,融资渠道不畅,管理人才资源匮乏以及东道国政局不稳带来的政策风险等。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金融扶持、政府功能以及发展思路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东盟 投资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海蓉 蒋伏心
本研究从贸易合作方式、价值链合作形式和价值链合作程度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东盟价值链合作模式及其演变过程,并借鉴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价值链合作模式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以价值链合作、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为主,以非价值链合作、间接和深度价值链合作为辅;双方价值链合作整体较稳定,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度呈上升趋势;物质资本禀赋差异等因素对不同价值链合作模式的影响各异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鉴于此,文章提出加强中国与东盟价值链合作紧密性,警惕中国与东盟价值链断裂风险等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朝阳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之后,摆在各成员国面前的是如何进行后续建设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整体效果这一现实难题。而在诸多制约自贸区发展的因素中,包含交通、电力、电信、能源管道等诸多领域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剖析中国—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慧 韩琪
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最后加入东盟的四个国家电力基础设施滞后,严重阻碍了整个东盟电力基建的建设,更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新四国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现状来充分挖掘四国的投资潜力,为今后中国投资者对新四国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增强信心和提供对策。
关键词:
东盟新四国 电力基础设施 投资 潜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宏宇 竺彩华
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影响范围超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对全球的政治与经济版图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升级版与海上丝绸之路方略分析了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延伸至中国、东盟、区域内大国和区域外大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博弈,以及我国产业转型、金融监管、政府分权对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制约。本文建议,在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要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注重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对接,并且努力控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风险。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剑军
东盟各国在金融危机后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显示出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全球经济萎靡的背景下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作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东盟投资环境的改善、竞争力的提升使得其在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方面正加速赶超中国。同时,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正日趋成熟,随着东盟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双方竞争力水平的相对变化不仅对传统的经贸合作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和方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宏恩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外资流入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