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8)
- 2023(15410)
- 2022(13079)
- 2021(12345)
- 2020(10471)
- 2019(24412)
- 2018(23828)
- 2017(45390)
- 2016(24211)
- 2015(27728)
- 2014(27411)
- 2013(27360)
- 2012(25300)
- 2011(23014)
- 2010(22709)
- 2009(20967)
- 2008(20641)
- 2007(18011)
- 2006(15339)
- 2005(13807)
- 学科
- 济(110647)
- 经济(110546)
- 管理(66428)
- 业(63540)
- 方法(53174)
- 企(51314)
- 企业(51314)
- 数学(47326)
- 数学方法(46829)
- 中国(28616)
- 贸(27758)
- 贸易(27744)
- 易(26906)
- 农(26869)
- 财(25286)
- 地方(22254)
- 业经(20997)
- 学(20929)
- 制(18539)
- 农业(17796)
- 和(15679)
- 融(15662)
- 金融(15659)
- 务(15650)
- 财务(15605)
- 财务管理(15569)
- 环境(15349)
- 银(15306)
- 银行(15272)
- 理论(14983)
- 机构
- 大学(354027)
- 学院(351101)
- 济(153785)
- 经济(150970)
- 管理(136409)
- 研究(121222)
- 理学(118535)
- 理学院(117190)
- 管理学(115242)
- 管理学院(114594)
- 中国(91648)
- 京(73694)
- 科学(72233)
- 财(66849)
- 所(60006)
- 中心(55997)
- 农(55424)
- 研究所(54880)
- 财经(54625)
- 江(50303)
- 经(49907)
- 业大(49836)
- 经济学(48446)
- 北京(46119)
- 范(45738)
- 师范(45320)
- 院(44190)
- 经济学院(43977)
- 农业(43530)
- 财经大学(40808)
- 基金
- 项目(240212)
- 科学(191520)
- 基金(179209)
- 研究(173094)
- 家(156613)
- 国家(155494)
- 科学基金(133971)
- 社会(112753)
- 社会科(107130)
- 社会科学(107102)
- 基金项目(94627)
- 省(90573)
- 自然(87064)
- 自然科(85093)
- 自然科学(85070)
- 自然科学基金(83573)
- 教育(80024)
- 划(77873)
- 资助(73851)
- 编号(68210)
- 部(54909)
- 成果(54751)
- 重点(54668)
- 发(51696)
- 创(49843)
- 国家社会(48160)
- 教育部(47396)
- 科研(46840)
- 创新(46793)
- 课题(46739)
- 期刊
- 济(158197)
- 经济(158197)
- 研究(100259)
- 中国(62491)
- 学报(52874)
- 科学(50422)
- 财(50383)
- 农(48237)
- 管理(47512)
- 大学(40281)
- 学学(37966)
- 农业(33123)
- 教育(32068)
- 技术(30021)
- 融(29923)
- 金融(29923)
- 经济研究(27154)
- 财经(26701)
- 业经(24332)
- 贸(23709)
- 经(22970)
- 问题(22330)
- 国际(20900)
- 业(19075)
- 统计(18530)
- 世界(17745)
- 技术经济(17346)
- 策(16725)
- 资源(16399)
- 图书(16136)
共检索到509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邢泽宇
为揭示中国—东盟区域贸易的省际网络集聚态势,通过将社会网络和对应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中国31个省份与东盟10国间贸易网络的合作特征,探究贸易绝对和相对空间格局现状。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贸易(进出口)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距离、较强的节点资源控制能力,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但合作密度较低,出口网络具有更低的中间中心势;我国东北地区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关系相对广泛,东部地区各省份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相对均衡,西部地区各省份对东盟贸易资源的控制能力相对最强,中部地区处于中间状态;2020年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出口网络涌现4个网络子群,据此形成了中国各省份向东盟出口贸易的“1-1-3-26”非均衡相对空间格局。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贸易 贸易网络 空间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邢泽宇
为揭示中国—东盟区域贸易的省际网络集聚态势,通过将社会网络和对应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中国31个省份与东盟10国间贸易网络的合作特征,探究贸易绝对和相对空间格局现状。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贸易(进出口)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距离、较强的节点资源控制能力,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但合作密度较低,出口网络具有更低的中间中心势;我国东北地区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关系相对广泛,东部地区各省份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相对均衡,西部地区各省份对东盟贸易资源的控制能力相对最强,中部地区处于中间状态;2020年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出口网络涌现4个网络子群,据此形成了中国各省份向东盟出口贸易的“1-1-3-26”非均衡相对空间格局。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区域贸易 贸易网络 空间格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白子明 周慧秋
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水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并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视角对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密度有小幅下降,但整体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国家间的水产品贸易联系较为紧密,双边水产品贸易潜力正在被不断挖掘;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居于贸易网络中心位置,且中国的排名较为靠前;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比较稳定,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始终居于核心国地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中国水产品贸易结构、强化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中心位置、加强与网络内各国家间的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伟 屈四喜
本文在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各省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明显,东盟GDP影响并不明显,第三方GDP及其关税税率变化显著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且对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的影响大于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影响;②中国省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加强导致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减弱;③中国各省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竞争力水平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了正向影响;④不能把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归功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中国加入WTO,两者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作用较为有限,因而不能忽略世界经济增长对中...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引力模型 中国 东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娟娟 岳静
本文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度,利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的关税税率对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影响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对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蓝庆新 郑云溪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目前,东盟区域的贸易合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内的贸易,但其作用还很有限。通过对东盟5国的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关系的深入研究,明确了东盟5国之间的互补性、竞争性和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存在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东盟 区域贸易合作 显性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卓
本文扩展了传统的引力模型,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不仅包括GDP和绝对距离,还包括国土面积、贸易国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否相邻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文章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运用二元网络分析法,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各国在网络中的三种中心性,将整个网络分为四个子群,区分了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边缘地位的国家。文章还考察了国际贸易网络的权重结构,计算了国际贸易网络和剩余网络的顶点强度、平均最近邻顶点强度和顶点集聚强度等指标,探讨了这三个指标的关系。最后,计算了2004-2010年间国际贸易网络、剩余贸易网络和随机网络的网络强度熵、网络权重熵和冗余比,比较了三种网络在这三个指标上的差别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文婷 杨捷
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潜力,最后运用模型预测出200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长率。
关键词:
引力模型 东盟 贸易流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艳
文章采用2011-2015年联合国贸发会班轮运输相关指数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运用引力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海洋物流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影响,并在计量回归过程中分别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三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海洋物流水平与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洋物流水平每提升1%则会导致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0.846%,同时,这种正向影响关系不会因为计量方法的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证实了海洋物流与双边贸易的正向关系。
关键词:
海洋物流 中国与东盟 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再起 谢润德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对东盟10国OFDI和进出口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东盟OFDI贸易效应存在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对东盟各国OFDI均具有贸易创造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除了老挝和缅甸,对其他国家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都大于进口创造效应,总体上对东盟OFDI的出口创造效应略大于进口创造效应;从国别差异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大,其次是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对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老挝和文莱OFDI的贸易创造效应最弱。中国应当根据东盟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OFDI 贸易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逯宇铎 李丹
笔者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为例,探讨了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合作机制。首先分析了中国——东盟发展服务贸易的现实基础,并从合作博弈的角度提出合作是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唯一手段,利用议价模型进一步分析如何通过有效协商达成区域服务贸易合作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星 王金波 佟继英
文章选取WITS数据库2002-2015年的贸易数据,从贸易总额、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状况,并测算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细分商品及分国别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及东盟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出口相似度较高、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竞争性明显;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两地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具体国家和中国的贸易竞争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关键词:
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竞争性与互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亚斌 许苹
反映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主要指标有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与贸易相似度指数。对上述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和东盟的出口贸易结构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 ,双方贸易的竞争性远超过互补性。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贸易竞争力 贸易相似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淡化国与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呈现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跨国一体化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涉及中国和东盟十国的跨国经济合作区域,如何在该区域内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是在新经济形势下提升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必要性,并从技术创新网络平台、创新制度保障、创新网络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水果贸易网络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由贸易区的实证研究
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与空间分布——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大数据的实证研究
外商投资区域生态位、进化动量与空间分布——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实证研究
贸易网络地位影响企业跨国并购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全球贸易网络特征与中国贸易外部影响效应研究
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网络特征及其价值链地位变化
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与合作态势研究
贸易网络地位与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全球畜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原木贸易网络格局演变与中国地位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