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7)
2023(15102)
2022(12229)
2021(11093)
2020(9154)
2019(20311)
2018(19902)
2017(37185)
2016(19843)
2015(22686)
2014(22579)
2013(22116)
2012(20872)
2011(19179)
2010(19473)
2009(18561)
2008(17653)
2007(15968)
2006(14724)
2005(13846)
作者
(58453)
(48729)
(48254)
(46255)
(31148)
(23117)
(21846)
(18832)
(18690)
(17263)
(16752)
(16335)
(15780)
(15664)
(15326)
(15226)
(14422)
(14191)
(13804)
(13537)
(12584)
(11875)
(11769)
(11165)
(11009)
(10972)
(10644)
(10486)
(9860)
(9745)
学科
(103031)
经济(102931)
管理(53203)
(47703)
(37611)
企业(37611)
中国(35153)
方法(33496)
数学(29233)
数学方法(28921)
(28094)
金融(28086)
地方(26386)
(26151)
银行(26127)
(25358)
(24225)
业经(21459)
(21165)
(20940)
(20600)
(17839)
贸易(17821)
(17337)
农业(16400)
(15798)
地方经济(15245)
环境(14263)
理论(14072)
(13996)
机构
大学(291611)
学院(289423)
(133364)
经济(130768)
研究(110890)
管理(101183)
中国(91086)
理学(84987)
理学院(83934)
管理学(82361)
管理学院(81837)
科学(63795)
(63650)
(60776)
(56436)
研究所(50847)
中心(50830)
财经(47500)
(46733)
(44283)
经济学(44142)
(43127)
北京(41172)
(39757)
经济学院(39517)
(39072)
师范(38655)
业大(37836)
农业(36320)
(35602)
基金
项目(183601)
科学(144847)
研究(136507)
基金(134297)
(117396)
国家(116485)
科学基金(98338)
社会(89892)
社会科(85306)
社会科学(85284)
(69237)
基金项目(68586)
教育(61306)
自然(59054)
(58640)
自然科(57732)
自然科学(57714)
自然科学基金(56666)
资助(55485)
编号(53501)
成果(45457)
重点(42412)
(42162)
(41062)
国家社会(39206)
课题(38693)
(37574)
中国(35829)
创新(35485)
教育部(35336)
期刊
(156546)
经济(156546)
研究(96420)
中国(66159)
(46105)
学报(45444)
(44388)
科学(42095)
(42081)
金融(42081)
管理(40795)
大学(35063)
学学(32802)
教育(32511)
农业(29446)
经济研究(26898)
财经(25455)
技术(25239)
(22267)
业经(21626)
问题(20333)
(18808)
国际(17712)
世界(17155)
(16125)
技术经济(15171)
统计(14869)
(13151)
(13038)
图书(12772)
共检索到47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啸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盛  王晨姝  李文玉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亮点。以大连市为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连市作为该发展战略的核心城市与龙头,"全域化"进程步伐加快,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于2010年4月份将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州区合并整合成立金州新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中新的经济增长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欣广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占奎  于晓燕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邵秀燕  
文章分析东盟1996—2007年吸收FDI的情况,发现:东盟老成员国吸收的FDI占据了东盟总额的80%以上,而东盟新成员国吸收的FDI与其加入东盟之前变化不大。本研究通过对1996—2007年东盟各成员国FDI流入量、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由哪些因素造成这种情况。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文琳  李雄师  
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各种区域经济集团的成立,成员国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逐渐降低,这必然引起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重新集聚和扩散,从而导致将产业在成员国之间的转移。而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交易成本降低原因,产业经历了一个从集聚到扩散的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盾,董云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属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但有其独自的特点。香港、澳门CEPA的出台,标志着在制度协调下三地经济合作的开始。随着CEPA的实施,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冯月秋  
CEPA迈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构筑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层”,是开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把“钥匙”。本文的研究着眼于  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的作用。  的签订将会带动香港经济振兴,对台湾经济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持续的影响。  为解决两岸四地的经济一体化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同时,为中国跨境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沪港之间的合作,以及“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进而为可能打通  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云中  刘泽云  
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有效度量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推进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观察各个区域间经济波动一致性程度的变化来度量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并由此刻画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轨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武强  
东盟和福建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文关系也十分紧密,自古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悠久的贸易联系。随着我国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盟成员国在福建的投资日渐增多,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研究,对于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福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下福建与东盟的产业合作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经贸往来的策略,促进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军林  姚东旻  许晓晨  
本文通过计算边境效应来测定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程度。通过2000—2009年这10年的面板数据,在理论上验证了以下结论:东盟区域内部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边境效应普遍降低;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边境效应却在不断提升,这反映出东盟的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提高。此外,在本文的研究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与其他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同质化结构不同,东盟区域内既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也有依然被联合国定义为贫穷、欠发达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结构必然会造成贸易层面上的分化,折射出东盟在内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协调和分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伯伟  温祁平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东盟经济一体化沿着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路径演进和深化。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格局中的地位也随着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不断变迁。由原先的"被动追随者"到"积极参与者",再到"中心主导者",其地位逐步提升。东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是东盟地位提升的根本原因。它为东盟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特殊利益,对于东亚经济合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  
本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及其持续深化所面临的障碍,着重对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云华  
今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东盟政府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决定,将在未来15年内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决定,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和东盟区域合作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构想的主要内容根据东盟各国领导人的讲话和新加坡首脑会议通过的《新加坡宣言》、《经济合作架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