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46)
- 2023(18722)
- 2022(16118)
- 2021(15206)
- 2020(12879)
- 2019(28923)
- 2018(28212)
- 2017(54179)
- 2016(29058)
- 2015(32378)
- 2014(32255)
- 2013(31799)
- 2012(28958)
- 2011(26148)
- 2010(25775)
- 2009(23624)
- 2008(22904)
- 2007(19538)
- 2006(16683)
- 2005(14654)
- 学科
- 济(117613)
- 经济(117486)
- 管理(81590)
- 业(79064)
- 企(63620)
- 企业(63620)
- 方法(55941)
- 数学(49476)
- 数学方法(48880)
- 中国(34473)
- 财(30519)
- 农(30186)
- 贸(25459)
- 贸易(25448)
- 易(24863)
- 业经(24702)
- 学(24552)
- 地方(23166)
- 制(21552)
- 农业(20207)
- 银(19415)
- 银行(19375)
- 务(18920)
- 财务(18848)
- 财务管理(18808)
- 融(18637)
- 金融(18632)
- 理论(18494)
- 行(18471)
- 环境(17910)
- 机构
- 大学(410046)
- 学院(406274)
- 济(168535)
- 经济(165265)
- 管理(161436)
- 理学(140825)
- 理学院(139273)
- 研究(137395)
- 管理学(136771)
- 管理学院(136032)
- 中国(105848)
- 京(86191)
- 科学(84151)
- 财(76581)
- 所(67542)
- 农(63455)
- 财经(62527)
- 中心(62396)
- 研究所(62166)
- 业大(59416)
- 经(57325)
- 江(56023)
- 北京(54165)
- 经济学(52818)
- 范(52665)
- 师范(52153)
- 院(50486)
- 农业(49941)
- 经济学院(47899)
- 财经大学(47169)
- 基金
- 项目(286819)
- 科学(227191)
- 基金(211893)
- 研究(207492)
- 家(185335)
- 国家(183870)
- 科学基金(158582)
- 社会(133780)
- 社会科(126915)
- 社会科学(126887)
- 基金项目(111649)
- 省(108706)
- 自然(103364)
- 自然科(101025)
- 自然科学(101000)
- 自然科学基金(99188)
- 教育(95255)
- 划(92674)
- 资助(87751)
- 编号(82432)
- 成果(65907)
- 部(64395)
- 重点(64115)
- 发(60543)
- 创(59327)
- 国家社会(56371)
- 课题(56153)
- 教育部(55587)
- 创新(55511)
- 科研(55342)
- 期刊
- 济(171801)
- 经济(171801)
- 研究(119695)
- 中国(72767)
- 学报(64845)
- 科学(60053)
- 财(56904)
- 管理(56882)
- 农(56498)
- 大学(49677)
- 学学(46931)
- 教育(40825)
- 农业(39666)
- 融(36981)
- 金融(36981)
- 技术(33646)
- 财经(30093)
- 经济研究(29353)
- 业经(26909)
- 经(25834)
- 问题(22613)
- 业(20976)
- 贸(20437)
- 图书(19042)
- 科技(18861)
- 技术经济(18818)
- 版(18815)
- 理论(18683)
- 统计(18340)
- 资源(17904)
共检索到580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莫国莉 于学增 谭春枝
自2018至2023年,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遭遇了疫情冲击,但同时获得了贸易规模升级、RCEP协议生效的发展成果,经济金融的“同频”效应加强。文章从流动性风险视角运用Vine-Copula类模型来研究该区域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采用R-Vine-Copula模型及设计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较好地刻画了该区域2018—2023年期间流动性风险溢出状况,还揭示了影响风险变动的主要因素;(2)2018—2020年初疫情发生前、疫情发生后至2022年初RCEP协议生效前、RCEP生效后这三个阶段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各不相同:疫情发生前区域的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在三个阶段中最低;疫情期间整体溢出效率最低且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处于最高位,2022年后整体流动性风险值由于俄乌冲突与疫情反扑等内外部因素冲击未能回落到2018—2020年初状态,而整体溢出效应却达历史新高;(3) RCEP协议在带来更加紧密经济金融合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区域流动性风险整体溢出效应,但各国间的溢出关系从负向溢出更多地变为正向溢出,中国—东盟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逐渐代替竞争关系。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东盟区域流动性风险溢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的“流动性竞争”理论概念为研究金融风险溢出问题开辟了新视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关键词:
疫情冲击 股市风险 溢出网络 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晓文 郭文伟 沈明浩
结合全球28个股市在2003—2021年的日度数据,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波动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股市波动溢出风险及其连通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来揭示疫情对股市波动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全球重大危机事件(金融危机、疫情危机)冲击均会加剧各国股市的极端波动风险且危机发生国成为波动溢出的主要来源;第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剧全球股市的总体溢出水平和网络连通性水平,使得大部分国家股市面临危机发生国股市的波动溢出风险;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沪深股市自身波动风险不大,但面临海外国家股市波动溢出风险;第四,从全球来看,总体上存在着"疫情冲击→股市波动率(波动溢出风险)→股市尾部风险"的影响路径和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孟祥璐
本文以中国上市金融机构为代表,运用KMV模型和GARCH-MIDAS模型分别计算出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倒闭概率和信用衍生产品指数短期波动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构建风险传染指数,研究发现:第一,澳大利亚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二,欧洲高波动率指数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信托业和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三,新兴市场国家信用风险和北美债券信用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第四,日本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很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昱帆 花俊国 张俊华
本文基于2009年2月至2020年1月生猪疫情相关月度数据,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和VAR模型研究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时变冲击和肉类产品间的横向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显著的横向溢出效应。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滞后期、不同时点上的冲击方向及冲击大小存有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生猪疫情冲击,牛肉、鸡肉价格随猪肉价格变化出现同向波动、先负向后正向,但鸡肉波动幅度更大;羊肉与其他3种肉类受生猪疫情冲击表现不同,呈持续正向冲击。据此研究结果,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产业发展预警机制、及时展开生猪疫情防控、进行舆情管理,实现生猪疫情期肉类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昱帆 花俊国 张俊华
本文基于2009年2月至2020年1月生猪疫情相关月度数据,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和VAR模型研究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时变冲击和肉类产品间的横向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显著的横向溢出效应。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不同滞后期、不同时点上的冲击方向及冲击大小存有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生猪疫情冲击,牛肉、鸡肉价格随猪肉价格变化出现同向波动、先负向后正向,但鸡肉波动幅度更大;羊肉与其他3种肉类受生猪疫情冲击表现不同,呈持续正向冲击。据此研究结果,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产业发展预警机制、及时展开生猪疫情防控、进行舆情管理,实现生猪疫情期肉类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娜 王珮瑶 解娜琳 刘精山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和风险传染日益增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愈发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更加显著。本文选取四种代表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通过计算已实现半方差将其波动率分解为好波动和坏波动以区分由资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带来的波动,进而采用基于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方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且在不同冲击方向和冲击规模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主要由坏波动驱动,而极端状态下主要由好波动驱动;第二,极端状态与正常状态下的风险溢出走势存在较大的差异,极端状态下风险溢出水平远高于正常状态;第三,方向性溢出在总波动、好坏波动上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且与国际金融危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极端经济金融事件密切相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工业金属市场的好坏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强,外汇市场接收的溢出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防范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溢出,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思峣 粟良莹 蒋坤良 宋加山
国际油价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还有待拓展。鉴于冲击类型不同,本文将日度频率的油价波动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并基于基准回归模型与动态GARCH-Copula-CoVaR模型考察三类冲击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影响与风险溢出。回归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引起的油价上涨能显著提高两地区股市的平均收益,而供给冲击对此几乎无影响。从风险溢出视角看,中国股市在亚太地区主要扮演被动接受风险传染的角色:从需求冲击看,中国股市更易受到影响,呈现出风险净溢入的角色;但从风险冲击看,中国股市并不是联动亚太股市整体波动的源头,角色较为独立。结合上下行风险视角发现,两地区股市的上行风险总是显著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但与亚太股市相比,中国股市风险值的波动更为剧烈。本文认为,辨析不同成因、来源的油价冲击,前瞻性预警亚太地区的油价波动风险,对于稳定我国股市、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夯实我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治理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加根 何家璇
通过对A股市场规模效应的检验,发现近四年来小公司规模溢价转变为负,表现出和发达国家股市20世纪80年代后相似的规律,与当前股市机构抱团大市值股票现象也相互印证。本文基于流动性冲击视角对规模效应的变化提供了解释。研究发现,个股的流动性冲击与同期的股票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流动性冲击对规模溢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样本期内,大小公司承受了非对称的流动性冲击,调整流动性冲击带来的影响后,小公司规模溢价仍然为正。实证结果显示,只要控制了流动性冲击的影响,规模效应并没有消失。
关键词:
规模效应 流动性冲击 A股市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嘉望 李博阳 杜强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迫在眉睫,在信息溢出视角下深入探究中国区域试点碳市场间价格联动和风险溢出效应能够为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模型对2014年6月19日至2021年5月31日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整体收益率溢出水平较低,平均溢出指数为10.30%,收益率溢出方向具有非对称性,北京和湖北碳市场具有较强的碳配额定价影响力;我国碳市场整体波动率溢出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溢出指数为17.40%,北京、天津和湖北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溢出者,上海、广东、深圳和重庆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者;碳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指数具有时变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周期性,其中收益率溢出指数在15%~39%之间变动,每年6月履约期前后都会经历一次先上跳后下跌的周期性波动,波动率溢出指数在24%~69%之间变动,每年从履约期前到履约期后,呈现出“前峰—中谷—后峰”的“M”形周期性波动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蔡泽栋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入探究贸易部门之间的金融风险交互特征、及时预警风险并做出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表测度结果,本文从关联网络和市场冲击两个视角出发,对中国产业贸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型和外向型部门展开金融风险溢出与预警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中心型部门大多位于产业链中后端,而外向型部门大多处于中游制造行业,两类部门的波动溢出与市场有强相似性,容易受到国内外市场震荡的影响;市场对于两类部门整体风险的冲击具有持续性,且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有助于化解风险,而股市波动则会加剧风险集聚;以上述变量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呈现两类部门金融风险的时变性。该结论对产业贸易风险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安辉 丁志龙 谷宇
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持续地受到流动性冲击风险的影响。本文以金融压力指数衡量"金砖国家"面临的流动性冲击风险,基于影响流动性冲击风险的国际因素、传导因素和国内因素,构建了影响"金砖国家"流动性冲击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年1月-2014年9月"金砖国家"的月度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对国际、传导和国内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对"金砖国家"在2008-2014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承受的冲击风险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传导因素对"金砖国家"流动性冲击风险影响最显著,国际因素其次,国内因素影响很小。本文据此提出了"金砖国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广印 张胜全 刁伟涛 褚福崴
运用动态Nelson-Siegel模型将我国2015—2020年国债收益率分解为三因子,与代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5年期地方债利差因子构建VAR模型,对两者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和新冠疫情前后是否存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地方债务风险增大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而短期国债收益率会因资金避险投向而走低;第二,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长端和短端能够解释地方债务风险的大部分波动;第三,疫情的外生冲击强化了上述传导机制,表现为因子间的冲击大小和持续时间均高于疫情前,并呈现出“高波动、缓收敛”的特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棣 严予若 雷蕾
本文尝试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根源在于资产负债的结构性错配,而不仅限于期限错配",将流动性细分为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和负债的融资流动性,以此去度量商业银行在时间维度下的流动性风险。接着,本文将构建的流动性指标嵌入分位数回归法中,优化了对CoVaR的估计方法,度量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在空间维度的溢出效应,动态地刻画了银行间流动性风险的联动关系。经过测算,本文得到三个结论:第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最强,体现为冲击力度大和波及范围广两个方面,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也承受了最强的风险溢出。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远甚于其他不同类银行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第三,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还与资产负债的结构组成有着潜在的关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肖冰 陈庆海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的不断蔓延,欧洲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交织,促使欧洲各国不得不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债务风险随之开始凸现,引发各方广泛关注。现阶段欧元区国家债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政府债务杠杆率高企,企业部门债务风险持续上升,债务货币化特征突出。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风险将严重损害长期经济增长,易引发债务危机,削弱欧央行独立性,加剧内部发展失衡等。为此,我国应吸取欧洲的经验教训,警惕欧债危机重演,防范过度负债陷阱,审慎对待债务货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