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1)
2023(14091)
2022(12114)
2021(11570)
2020(9613)
2019(22334)
2018(22222)
2017(43299)
2016(23011)
2015(26151)
2014(26077)
2013(26328)
2012(24180)
2011(22103)
2010(22073)
2009(20314)
2008(19771)
2007(17198)
2006(15231)
2005(13347)
作者
(65901)
(55368)
(54367)
(51950)
(34718)
(26330)
(24792)
(21795)
(20791)
(19404)
(18571)
(18570)
(17363)
(17235)
(16747)
(16682)
(16237)
(16176)
(15676)
(15410)
(13660)
(13627)
(13172)
(12541)
(12284)
(12232)
(12080)
(12028)
(11131)
(10902)
学科
(102891)
经济(102791)
(68605)
管理(60032)
(48563)
(46119)
企业(46119)
方法(44288)
数学(38468)
数学方法(38156)
农业(32200)
中国(27632)
(26933)
贸易(26919)
(26214)
业经(25498)
地方(21083)
(20313)
(18805)
(18033)
技术(15636)
环境(14941)
(14558)
(14219)
银行(14186)
(14153)
产业(13868)
理论(13823)
(13756)
(13651)
机构
学院(334105)
大学(333145)
(148000)
经济(145404)
管理(134830)
理学(117616)
理学院(116442)
研究(115976)
管理学(114816)
管理学院(114245)
中国(87423)
(70532)
科学(68642)
(66995)
(59792)
(57443)
业大(53247)
研究所(52554)
中心(51965)
农业(51470)
财经(48898)
(46519)
(44774)
北京(44542)
经济学(44308)
(42498)
师范(42193)
(41130)
经济学院(40166)
经济管理(38114)
基金
项目(229414)
科学(181169)
研究(171590)
基金(168169)
(145600)
国家(144402)
科学基金(123845)
社会(110354)
社会科(104445)
社会科学(104419)
基金项目(89481)
(87662)
自然(78037)
自然科(76187)
自然科学(76172)
教育(75705)
自然科学基金(74828)
(72906)
编号(70230)
资助(68787)
成果(56253)
(52096)
(50773)
重点(50558)
(47715)
课题(46806)
国家社会(45956)
教育部(44592)
创新(44518)
人文(44004)
期刊
(162711)
经济(162711)
研究(99265)
(68011)
中国(60745)
学报(50234)
科学(48450)
农业(46830)
管理(45634)
(40717)
大学(39110)
学学(37081)
业经(31042)
教育(30655)
(29378)
金融(29378)
技术(27071)
经济研究(25579)
问题(23598)
财经(22910)
(22648)
(20882)
(19690)
世界(18733)
国际(17799)
技术经济(16952)
科技(16078)
(15936)
理论(15711)
图书(15462)
共检索到487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巧娟  李淑贞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在2001—2010年大体上得到了稳步的增长,且其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11%增长到2010的16%,东盟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本文运用格鲁贝尔-洛伊德(G-L)指数和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对2001—2010年中国和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而且贸易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保持平稳中有所上升。最后,通过对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江奕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在2003~2012年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一些产业内贸易指数工具的测算(如G-L指数、Brti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但总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量主要是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拉动的。同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取长补短、深化农产品加工、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测算了19922015年中国与东盟10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呈现先降后增态势,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从产品类别来看,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于食品及活动物类产品贸易;从国别来看,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泰国与中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双方经济规模差异以及贸易距离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FDI和对外开放程度则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竹枝  王彦  
采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东盟2001—2010年农产品整体以及各章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比较,在Brülhart指数的基础上应用Thom&Mc-Dowell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细分。测算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以部分农产品为代表仍然存在突出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十年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为缓慢,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中朝  朱诗萌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10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增速趋缓;第二,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很低,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较为明显;第三,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所占份额略高,但大部分类别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建议中国应缩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强化农产品的水平差异性特征,有选择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文娟  朱宏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东盟各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文采用G-L指数、BrüeLhart指数、thom&mc 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对2009—201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马在农产品贸易中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总体上产业内贸易的作用有所上升;而在产业内贸易中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萧消  黄佛君  马莉  邱畅坤  尚玉涛  
本文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199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具有递进关系的GL、BI、TM和TC指数就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波动性较大,易于转化为产业间贸易,总体上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现不稳定性的增长发展态势。中国与南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较明显,在贸易结构方面总产业内贸易和总产业间贸易呈现"低—高—低"和"高—低—高"的态势,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应从多方面提升中国与南亚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齐晓辉  刘亿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标分析中国与中亚5国2004—201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结构。从整体来看,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产业内贸易增量全部来源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分国别来看,中国与各国农产品贸易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从4大类农产品上看,中国与中亚5国第二类农产品(植物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另外3类农产品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采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汤姆&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本文综合评估了1996年以来中国与欧盟1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双方四大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宁宁  吕新业  白描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莹  李二青  
根据2003—2013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在分析中国-东盟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GL指数和MIIT指数从静态与动态角度对双边各类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并基于GHM方法对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随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雪  崔振东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和以静态、动态以及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表明中国与日韩之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韩间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