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4)
- 2023(10986)
- 2022(9172)
- 2021(8510)
- 2020(7110)
- 2019(16060)
- 2018(15993)
- 2017(30160)
- 2016(16102)
- 2015(18759)
- 2014(18781)
- 2013(18589)
- 2012(17864)
- 2011(16579)
- 2010(16684)
- 2009(16063)
- 2008(15982)
- 2007(14493)
- 2006(13210)
- 2005(12404)
- 学科
- 济(91450)
- 经济(91334)
- 管理(52924)
- 业(44968)
- 企(38035)
- 企业(38035)
- 方法(32742)
- 数学(28662)
- 数学方法(28421)
- 中国(23752)
- 财(20413)
- 制(19227)
- 地方(18722)
- 农(17770)
- 业经(17235)
- 学(15913)
- 贸(15764)
- 贸易(15753)
- 易(15331)
- 体(14287)
- 融(13504)
- 金融(13501)
- 银(13441)
- 银行(13424)
- 地方经济(13087)
- 环境(12977)
- 行(12955)
- 农业(11242)
- 和(11240)
- 务(11195)
- 机构
- 大学(253700)
- 学院(248869)
- 济(120223)
- 经济(118084)
- 研究(92032)
- 管理(91056)
- 理学(77481)
- 理学院(76559)
- 管理学(75415)
- 管理学院(74947)
- 中国(72173)
- 财(56501)
- 京(53686)
- 科学(50103)
- 所(46145)
- 财经(44227)
- 研究所(41156)
- 经(40153)
- 中心(40064)
- 经济学(39815)
- 江(36946)
- 经济学院(35465)
- 北京(34815)
- 农(34621)
- 财经大学(32693)
- 院(32470)
- 范(31445)
- 师范(31200)
- 业大(30245)
- 州(28636)
- 基金
- 项目(154452)
- 科学(123459)
- 基金(116488)
- 研究(114462)
- 家(100445)
- 国家(99676)
- 科学基金(85443)
- 社会(78553)
- 社会科(74593)
- 社会科学(74577)
- 基金项目(59927)
- 省(55399)
- 教育(52339)
- 自然(51547)
- 自然科(50379)
- 自然科学(50364)
- 自然科学基金(49535)
- 资助(48723)
- 划(47206)
- 编号(43092)
- 成果(37242)
- 部(36987)
- 重点(34845)
- 国家社会(34271)
- 制(33516)
- 发(33317)
- 教育部(32671)
- 中国(31578)
- 创(31315)
- 人文(30960)
- 期刊
- 济(142665)
- 经济(142665)
- 研究(83951)
- 中国(53358)
- 财(44373)
- 管理(38129)
- 学报(35499)
- 科学(34935)
- 农(32832)
- 大学(28405)
- 学学(26828)
- 融(25895)
- 金融(25895)
- 财经(24527)
- 经济研究(23997)
- 教育(23598)
- 农业(21948)
- 经(21363)
- 技术(20789)
- 问题(18575)
- 业经(18188)
- 贸(17535)
- 世界(16159)
- 国际(15992)
- 技术经济(14073)
- 统计(12612)
- 业(11768)
- 经济问题(11295)
- 策(11156)
- 现代(11003)
共检索到39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颖 黄立群
以政治经济互动为视角,在探寻中国—东盟从"磋商伙伴和全面对话伙伴"到"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阶段升级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盟以政治合作为先导,经济合作为主体的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并探讨了中国—东盟在"十加一"合作框架下结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协议、合作平台等合作形式,协调运行、互相影响、互为促进,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政治合作 经济合作 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祚军 张宏杨
一、前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亚洲地缘政治风云变幻,面对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东盟国家抱团集力以小博大,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新格局的形成,各国外交政治经济互动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因素和经济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发掘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机制奠定基础,为下一步制定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姚云风
文章基于系统性文献梳理,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因素作用的理论假设,并运用SmartPLS 3.0软件和PLS-SEM模型,对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与东盟各国产能合作的具体路径。分析得出:文化距离、金融合作和政治关系对产能合作产生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汇率、经济不确定性通过其他四个因素间接影响产能合作;文化距离和政治关系除对产能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外,还分别通过金融合作对产能合作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根据产能合作的具体影响机制,促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进一步深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瑞芳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针对当前中国—东盟在进一步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应该注意完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错位竞争、扩大双向投资优惠政策、密切人文交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尹宗华 李文韬
APEC能否以及如何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已经成为APEC发展与改革进程中的战略问题。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作为APEC框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发展中成员联盟,对FTAAP战略构想的推进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东盟APEC整体战略入手,研究东盟参与FTAAP谈判进程的潜在收益与现实困难,进而对东盟在FTAAP主体框架设计方面的可能立场进行政治经济分析。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联盟 亚太自由贸易区 APEC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文鹏 李达
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地缘上的亲和力和经济优势的互补,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区域分工协作机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这种协作机制的建立必将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重大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皖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升级,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21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未来,双方继续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充实合作内容,在互惠双赢基础上的全面经贸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 东盟 经济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文月 任保平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机制。采用SYS-GMM估计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并以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分析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及其交互项对经济增速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不仅降低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因技术与制度协同反馈机制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双重制约。因此,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互促机制,以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 陆潇原
针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程度不深,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需要从宏观上建立国家和省区,乃至学校同东盟国家政府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大前提。在微观上,从合作双方的利益机制到行动机制予以落实,以保证合作的深入和广泛推进。作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技能实训,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都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对口企业的参与。因此,组建中国-东盟企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跨国职教集团,才有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职教合作。在这样的集团化合作中,不仅需要建立起适应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宏观行动计划,更需要针对合作单位的互动共赢行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亚夏 张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东南亚区域合作中一件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 ,在此过程中 ,东盟为何放弃与它有着紧密联系的日本而选择了中国 ?作者将从多边主义及区域主义的角度出发 ,从内外环境两个层面切入 ,透视东盟与中国、日本互动关系的演变 ,依此分析东盟的决策过程 ,揭示其中的结构性因素和背景因素。最后作者将在东亚合作的背景下做出几点分析与展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津
文章澄清了对政治改革“滞后”的误解,认为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原本就是一次政治转变,也就是“政治经济化”。政治经济化的必要性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要改变过去政治运作的模式,二要把本来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主要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
关键词:
政治经济化 市场经济 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宏恩
在东亚金融危机背景下,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动机主要是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和本地区的外资流入,其中后者的实现以前者为重要条件。本文为此建立了3个计量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东盟宪章》等文件的生效将会有利于东盟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在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应该采取有区别的灵活的政策。
关键词: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动机 东盟宪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协 张伟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中国和东盟各国积极推进CAFTA的发展。CAFTA具有经济基础比较脆弱、非经济因素敏感和合作博弈愿望等特征,因此,推进CAFTA建设,政府的决策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的战略目标,超越利益集团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体制的积极作用,发展产业内贸易。同时,CAFTA要分步骤、分层次发展,并且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晓磊 吴国蔚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从2002年1月1日到2012年1月1日的十年期间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将逐步建立。展望CAFTA的建设前景,尽管其前进道路会有些曲折,但其步伐将不可阻挡,因为这是双方经济发展的长期内在的需要。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驱动机制,从而论证该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传统及非传统经济利益共同驱使的适时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尤宏兵 黄鸶涵 温珺
政治风险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对的主要风险。本文选择政府稳定性、腐败和内部冲突三个维度刻画东盟国家特有的政治风险,并分别与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寻求型以及效率寻求型企业投资动机变量相乘加入引力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分析政治风险对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政治风险的敏感度最高,而自然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政治风险的"规避效应"只针对内部冲突一个维度,该类型投资对其他政治风险维度具有显著规避倾向;市场寻求型投资对政治风险的敏感度弱于自然资源寻求型投
关键词:
政治风险 投资动机 引力模型 规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