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33)
2023(20684)
2022(17666)
2021(16459)
2020(13883)
2019(31689)
2018(31111)
2017(59403)
2016(32043)
2015(36166)
2014(35946)
2013(35407)
2012(32474)
2011(29405)
2010(29211)
2009(27058)
2008(26341)
2007(22973)
2006(20119)
2005(17849)
作者
(93350)
(78028)
(77084)
(73318)
(49367)
(37171)
(34984)
(30528)
(29590)
(27434)
(26544)
(26073)
(24701)
(24433)
(23987)
(23880)
(23186)
(23029)
(22215)
(22195)
(19216)
(19192)
(18719)
(17633)
(17417)
(17253)
(17057)
(16883)
(15660)
(15170)
学科
(140335)
经济(140162)
管理(93582)
(86046)
(72010)
企业(72010)
方法(59218)
数学(51195)
数学方法(50588)
中国(36426)
(34509)
(34133)
业经(30049)
(28968)
地方(27777)
(27089)
(24915)
贸易(24900)
(24185)
农业(22899)
理论(20890)
(20853)
环境(20740)
(20704)
财务(20624)
财务管理(20582)
(20428)
银行(20361)
(19978)
(19956)
机构
大学(461894)
学院(458638)
(192140)
经济(188296)
管理(176893)
研究(159393)
理学(153452)
理学院(151722)
管理学(149041)
管理学院(148213)
中国(118245)
(97653)
科学(97187)
(86951)
(79832)
(77320)
研究所(72940)
中心(71213)
业大(69774)
财经(69767)
(65700)
(63539)
北京(61565)
农业(60677)
(59198)
经济学(59097)
师范(58538)
(57494)
经济学院(52999)
(52366)
基金
项目(314514)
科学(247080)
基金(229676)
研究(226269)
(201937)
国家(200297)
科学基金(171092)
社会(145359)
社会科(137809)
社会科学(137773)
基金项目(121132)
(120849)
自然(111161)
自然科(108553)
自然科学(108521)
自然科学基金(106584)
教育(104063)
(102516)
资助(94520)
编号(90156)
成果(73424)
重点(70854)
(69984)
(66795)
(65102)
课题(62338)
创新(60936)
国家社会(60666)
科研(60268)
教育部(60140)
期刊
(210791)
经济(210791)
研究(135843)
中国(86888)
学报(76928)
(70497)
科学(68978)
(66554)
管理(65639)
大学(58598)
学学(55550)
农业(48080)
教育(47559)
技术(38810)
(38793)
金融(38793)
财经(35069)
经济研究(34720)
业经(32315)
(30191)
问题(27169)
(25023)
(22480)
(22354)
技术经济(22233)
科技(21945)
世界(20978)
图书(20701)
统计(20291)
理论(20256)
共检索到673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姚云风  
文章基于系统性文献梳理,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因素作用的理论假设,并运用SmartPLS 3.0软件和PLS-SEM模型,对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以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中国与东盟各国产能合作的具体路径。分析得出:文化距离、金融合作和政治关系对产能合作产生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弱;汇率、经济不确定性通过其他四个因素间接影响产能合作;文化距离和政治关系除对产能合作具有直接影响外,还分别通过金融合作对产能合作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根据产能合作的具体影响机制,促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进一步深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崇伯  陈慧  
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税收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产能合作税收协调难度较大且存在诸多税收风险。本文对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税收协调的现状及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从构建税收协调平台、加强税收协定更新与谈签、加强税收协调的规则与制度建设、构建税收管理与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税收协调机制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与东盟开展更深入紧密产能合作提供助力支持和制度机制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祚军  张宏杨  
一、前言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亚洲地缘政治风云变幻,面对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东盟国家抱团集力以小博大,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新格局的形成,各国外交政治经济互动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因素和经济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找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发掘中国—东盟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机制奠定基础,为下一步制定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策略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颖  黄立群  
以政治经济互动为视角,在探寻中国—东盟从"磋商伙伴和全面对话伙伴"到"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阶段升级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盟以政治合作为先导,经济合作为主体的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并探讨了中国—东盟在"十加一"合作框架下结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协议、合作平台等合作形式,协调运行、互相影响、互为促进,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海漓  夏惟怡  陈修谦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该区域间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新格局的建立与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面板数据,对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合作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面:技术进步偏向要素相同的区域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是相互邻近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偏向对于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且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是一种根本途径;不同技术进步偏向要素对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具有正向积极作用,而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在区域经济产业机构合理化的实现当中则具有负面消极作用。并从增强战略互信、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扶持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海洋经济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瑞芳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针对当前中国—东盟在进一步深化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应该注意完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错位竞争、扩大双向投资优惠政策、密切人文交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耀顺  孙康  丁红卫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然而在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前提下的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最重要基石。本文在非传统安全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现状及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勤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东盟七国参与IPEF的动因在于通过加入IPEF增进东盟-美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IPEF四大支柱迎合了东盟七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IPEF其他成员国在东盟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IPEF四大支柱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东盟七国立足《东盟印太展望》,调整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应对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东盟七国参与IPEF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价值链重构将削弱中间产品贸易的基础,加剧清洁能源的区域竞争,阻碍中资企业对美的“迂回出口”,提高中资企业大型投资的税负成本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豪  李天德  王岳龙  
本文以1985—2006年中国实际GDP、东盟六国实际GDP和中国与东盟六国双边贸易额数据为基础,构建变量,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六国经济波动的贸易传导机制给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六国经济周期存在明显的协动性,中国与东盟六国的双边贸易强度对双边经济协动有大小一样的积极影响,且二者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协奎  刘伟  
东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年来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形势下大力拓展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具有现实意义。尽管中国-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和产能合作逐年递增,却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诸如合作体制机制及服务体系不健全、制度对接和技术兼容难度比较大、企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东盟国家的国情所决定的风险等。这些问题既包含合作体制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制度方面,也有制度对接和技术兼容难度比较大的具体事项;既有企业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不够高等企业内部方面问题,也有东盟国家的国情所决定的风险等外部方面问题,推进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应在机制、服务、制度、产业和环境等层面共同努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产能转移迫在眉睫。东盟国家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和亚洲主要经济体集中地,可作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质富余产能过剩的优先领域。我国过剩产能向东盟国家转移,具有战略引领、政策扶持、需求推动等方面的优势基础,应加强国家层面的合作,制定国际产能合作的专项规划;推动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过剩行业贸易和投资的开展;建立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带动产能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静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产能转移迫在眉睫。东盟国家作为海上交通要道和亚洲主要经济体集中地,可作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优质富余产能过剩的优先领域。我国过剩产能向东盟国家转移,具有战略引领、政策扶持、需求推动等方面的优势基础,应加强国家层面的合作,制定国际产能合作的专项规划;推动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过剩行业贸易和投资的开展;建立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带动产能转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邝国良  崔丽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技术合作的形式,政府和企业层次上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政府和企业在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  陆潇原  
针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中存在的程度不深,范围有待拓展等问题,需要从宏观上建立国家和省区,乃至学校同东盟国家政府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这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大前提。在微观上,从合作双方的利益机制到行动机制予以落实,以保证合作的深入和广泛推进。作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技能实训,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都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对口企业的参与。因此,组建中国-东盟企业、职业院校、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跨国职教集团,才有助于实施"理-实"一体化职教合作。在这样的集团化合作中,不仅需要建立起适应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宏观行动计划,更需要针对合作单位的互动共赢行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