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9)
- 2023(4532)
- 2022(3796)
- 2021(3869)
- 2020(3155)
- 2019(7525)
- 2018(7314)
- 2017(13857)
- 2016(7287)
- 2015(8652)
- 2014(8265)
- 2013(8465)
- 2012(8079)
- 2011(7518)
- 2010(7266)
- 2009(6733)
- 2008(6778)
- 2007(5657)
- 2006(5001)
- 2005(4681)
- 学科
- 济(36027)
- 经济(35979)
- 业(16749)
- 方法(16574)
- 管理(16419)
- 数学(15298)
- 数学方法(15210)
- 中国(14566)
- 企(10933)
- 企业(10933)
- 贸(10036)
- 贸易(10030)
- 易(9905)
- 农(9425)
- 财(7528)
- 制(6699)
- 农业(6482)
- 学(6399)
- 出(6244)
- 人口(6194)
- 关系(6018)
- 银(5835)
- 银行(5823)
- 融(5759)
- 金融(5757)
- 行(5708)
- 业经(5386)
- 环境(5111)
- 发(5072)
- 地方(4734)
- 机构
- 大学(113943)
- 学院(107921)
- 济(58344)
- 经济(57692)
- 研究(45746)
- 管理(39709)
- 中国(35297)
- 理学(34356)
- 理学院(33929)
- 管理学(33612)
- 管理学院(33391)
- 京(25023)
- 财(24404)
- 科学(23781)
- 所(23132)
- 研究所(21187)
- 经济学(20874)
- 财经(20107)
- 中心(18972)
- 经济学院(18900)
- 经(18726)
- 北京(16823)
- 院(15845)
- 农(15316)
- 财经大学(15285)
- 范(14148)
- 师范(14043)
- 科学院(13993)
- 研究中心(13457)
- 江(12987)
- 基金
- 项目(72364)
- 科学(58517)
- 基金(56926)
- 研究(53401)
- 家(50347)
- 国家(50015)
- 科学基金(42018)
- 社会(37952)
- 社会科(36117)
- 社会科学(36112)
- 基金项目(29018)
- 自然(24890)
- 自然科(24372)
- 自然科学(24367)
- 资助(24253)
- 自然科学基金(23997)
- 教育(23770)
- 省(22286)
- 划(20973)
- 中国(18912)
- 部(18835)
- 编号(18824)
- 国家社会(17839)
- 教育部(16602)
- 重点(16455)
- 成果(16369)
- 发(15793)
- 人文(14957)
- 创(14546)
- 大学(14420)
共检索到164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伯华,梁春龙
近年来,在死亡率、生育率均已显著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迁移和流动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在该调查的住户调查表中,包括了一部分人口迁移流动的信息。本文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在一个动态收敛框架下应用经典收敛理论分析了中国省际间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动态收敛的影响,通过横向对比发现:越是相对发达地区,其经济增长单纯受人口要素流动的影响越弱;越是相对落后地区,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也越大。其次,由于相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所引致的不同经济集团到达各自的稳态存在时间差,从而加剧了不同集团间的增长不均衡,并最终造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差距的不断扩大。纵向的对比也发现,富裕地区的经济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但是影响趋势却逐渐由促进收敛转向减缓收敛;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受人口迁移影响的趋势也是由促进收敛逐渐转移到减缓收敛甚至于增加发散,与富裕地区相比较,其影响的程度增强了;贫穷地区的经...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经济增长 动态收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谦,李缨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7年以前,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调查,每年公布的全国人口迁移数据是根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情况汇总得到的。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9)》提供的解放以来主要年份人口迁移数据,北京市1987年迁入人口为181757人,迁出人口为126313人,迁入率和迁出率分别是18.47‰和12.84‰,净迁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刘传江
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影响的程度和趋势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学术界称之为"迁移谜题"。国内学者们大多数更倾向于认为人口迁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并因此可以促进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这样认为,单就劳动力投入要素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将最终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本文基于人口迁移提出了一个对人均产出进行剥离的分析框架,考察在去掉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前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产出及总产出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以及三大地带间增长差距的变化。结论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显著地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中部地区的...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地区差距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徐丽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省际人口迁移的地域结构变得复杂。用传统的定性方法分析、把握比较困难。本文主要采用多变量分析的因子分析方法,对80年代后半期(1985~1990年)省际人口迁移的地域结构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根据因子分析方法,分别从迁入地群和迁出地群出发,提取了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地域和迁出地域;再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根据提取的迁入地域和迁出地域之间人口迁移的相似性,分别组合、划分成人口迁移圈,并确定出其迁移中心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望保 汪丽娜 陈忠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引发了大规模的省际人口迁移。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2000年的10%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近10年来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发现,近10年来省际人口迁移规模逐步增加,以从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和安徽等重要辐散区向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迁移为主,且有增强的趋势。长三角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域迁入规模增加,迁入总量接近广东省,而广东省的迁入规模在大规模增加的同时,向周边省区迁出的人口规模也在大规模增加。
关键词:
省际人口迁移 区域差异 演化趋势 中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文章基于全国各省1992—2012年的省外户籍人口迁入数据和各产业劳均增加值数据,建立了PS-VAR模型以分析省际人口迁移与各产业劳动效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了解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上述变量间关系是否存在不同,还将各省份分为较发达省份和较不发达省份,并分别建立PSVAR模型,从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结果三个方面出发,比较了全国模型、较发达省份模型和较不发达省份模型的异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文章基于全国各省1992—2012年的省外户籍人口迁入数据和各产业劳均增加值数据,建立了PS-VAR模型以分析省际人口迁移与各产业劳动效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了解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上述变量间关系是否存在不同,还将各省份分为较发达省份和较不发达省份,并分别建立PSVAR模型,从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结果三个方面出发,比较了全国模型、较发达省份模型和较不发达省份模型的异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一 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 (一)两类迁移人口 人口迁移可按户籍变更状况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暂时性人口迁移两类。永久性人口迁移指的是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