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3342)
- 2022(11628)
- 2021(11072)
- 2020(9288)
- 2019(21929)
- 2018(21421)
- 2017(41645)
- 2016(22480)
- 2015(25213)
- 2014(24953)
- 2013(25023)
- 2012(23093)
- 2011(20801)
- 2010(20490)
- 2009(18963)
- 2008(18281)
- 2007(15774)
- 2006(13877)
- 2005(12367)
- 学科
- 济(94150)
- 经济(94045)
- 管理(62538)
- 业(59873)
- 企(48988)
- 企业(48988)
- 方法(44714)
- 数学(39598)
- 数学方法(39230)
- 中国(26119)
- 财(23912)
- 农(23184)
- 学(20601)
- 业经(18588)
- 贸(18362)
- 贸易(18352)
- 易(17904)
- 地方(17279)
- 制(15825)
- 农业(15776)
- 务(15097)
- 财务(15034)
- 财务管理(15011)
- 企业财务(14310)
- 和(14072)
- 环境(13939)
- 银(13612)
- 银行(13555)
- 理论(13513)
- 融(13509)
- 机构
- 大学(322807)
- 学院(316717)
- 济(134139)
- 经济(131628)
- 管理(124985)
- 研究(114109)
- 理学(108642)
- 理学院(107453)
- 管理学(105672)
- 管理学院(105144)
- 中国(85060)
- 科学(70194)
- 京(69972)
- 财(59377)
- 所(57949)
- 研究所(53211)
- 农(53110)
- 中心(49734)
- 业大(48285)
- 财经(48222)
- 北京(44892)
- 经(44243)
- 江(43563)
- 农业(42038)
- 院(41566)
- 经济学(41186)
- 范(40255)
- 师范(39791)
- 经济学院(37201)
- 财经大学(36289)
- 基金
- 项目(220220)
- 科学(172913)
- 基金(162504)
- 研究(157497)
- 家(143749)
- 国家(142651)
- 科学基金(121121)
- 社会(99928)
- 社会科(94761)
- 社会科学(94733)
- 基金项目(85864)
- 省(82126)
- 自然(80104)
- 自然科(78246)
- 自然科学(78223)
- 自然科学基金(76859)
- 教育(71195)
- 划(71047)
- 资助(68142)
- 编号(61843)
- 成果(50264)
- 部(49783)
- 重点(49490)
- 发(46581)
- 创(45332)
- 科研(42703)
- 课题(42539)
- 教育部(42459)
- 创新(42404)
- 国家社会(41869)
- 期刊
- 济(141219)
- 经济(141219)
- 研究(96765)
- 中国(57916)
- 学报(54018)
- 科学(49379)
- 农(47303)
- 管理(46293)
- 财(43929)
- 大学(40431)
- 学学(38110)
- 农业(33479)
- 教育(31246)
- 融(26435)
- 金融(26435)
- 技术(25702)
- 经济研究(24037)
- 财经(23694)
- 经(20319)
- 业经(19991)
- 问题(18587)
- 业(18202)
- 贸(16555)
- 图书(16044)
- 技术经济(15795)
- 世界(15357)
- 理论(15152)
- 国际(15076)
- 科技(15073)
- 版(14094)
共检索到463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陈洪波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并存的现象。文章认为:人口红利、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是造成中国经济“三高”的实体经济因素和体制因素,这些因素并不能由宏观经济政策予以调整。文章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改革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利平
本文在一个引入消费攀比的离散时间、内生增长模型中,讨论了增长与储蓄的关系。在引入理性消费攀比后,不仅高储蓄可以导致高增长,高增长也可以导致高储蓄,其原因是攀比效应同时提高了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当公众提高当前消费时,会导致未来消费低于其他个体,从而造成个体未来效用的较大损失,这从理论上支持了增长导致储蓄的观点,也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旺、储蓄率偏高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关键词:
内生增长 消费攀比 储蓄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是统一的。尽管其中...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高储蓄 高投资 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本文在Carroll等(2000)和Cuadrado等(2004)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构建参数的合理范围,为目前实证分析的结论 "经济的高增长导致高储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解说。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我们发现储蓄率将最终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并且其在趋于均衡的路径上不断向上攀升。本文还发现,由于中国居民"好面子"、攀比之风盛行,使得经济本身的高速增长成为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原因。另外,资本产出弹性过高、个人贴现率偏低和跨期替代弹性过小也是导致高储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储蓄率 习惯形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席晶 陈凯 雷钦礼
笔者通过构建带有控制变量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使用2000年~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现阶段的储蓄率和实际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是导致储蓄率变化的原因,并且这种关系在28个省域中普遍存在,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反过来,当剔除掉山西和内蒙古这两个资源性的省域后,发现储蓄率并不是实际GDP增长率的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则祥 卢亚娟
目前的储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和投资的增速缓慢、居民手持现金的逐步减少而引起,充分暴露出我国经济架构的严重失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储蓄增长的势头,并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
关键词:
储蓄存款 消费倾向 金融产品 投融资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天宇 贺婷
本文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反事实实验方法对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模拟中国的储蓄率变动,然后运用反事实实验分别检验了1992~2007年期间人口增长率、资本回报率、折旧率、政府支出在GDP中的份额、TFP增长率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TFP增长率的变化是解释中国储蓄率变动趋势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中国面临与美国一样高的资本初始存量和相同的TFP增长率,则中国在此期间与美国储蓄率的差异将会大大低于中美储蓄率的实际差异。所以,中美之间的储蓄率差异可能并不需要由中国的各种独特性因素来解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洪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伟 苏丽锋
传统研究主要基于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基于教育扩张的桥梁作用,即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储蓄转换为投资或消费,重新认识了高等教育扩张的增长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储蓄有助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未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计量方程中,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变量后,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显著为负,而高等教育规模变量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储蓄与增长之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间桥梁作用,如果储蓄不能转换为有效投资或消费,纯粹的储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等教育能够加速储蓄的转换,从而有助于推动增长。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储蓄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扬
近年来我国国内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乐观的态度认为 1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表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并且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有力保证 ;悲观者则认为在储蓄高增长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认为畸形的储蓄高增长恰好暴露出经济结构的失衡。本文分析了导致我国国内居民储蓄高增长的深层原因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 ,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居民储蓄 预期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