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3)
2023(7001)
2022(5340)
2021(4986)
2020(3960)
2019(9060)
2018(8988)
2017(16934)
2016(9060)
2015(10514)
2014(10468)
2013(10311)
2012(9338)
2011(8619)
2010(8421)
2009(7784)
2008(7614)
2007(6623)
2006(6162)
2005(5854)
作者
(25257)
(21125)
(21031)
(20243)
(13620)
(9976)
(9484)
(8347)
(8257)
(7452)
(7319)
(7007)
(6987)
(6794)
(6739)
(6609)
(6312)
(6130)
(6025)
(5645)
(5458)
(5122)
(5033)
(4873)
(4802)
(4718)
(4633)
(4469)
(4294)
(4234)
学科
(45719)
经济(45676)
管理(21681)
(21087)
中国(17941)
方法(16716)
数学(15094)
数学方法(15040)
(14645)
企业(14645)
(13921)
(10280)
贸易(10273)
(10119)
业经(9931)
(9355)
农业(9061)
(8566)
(8562)
地方(8379)
发展(7752)
(7739)
(7266)
银行(7261)
环境(7147)
(7085)
(6979)
(6790)
金融(6789)
(6532)
机构
大学(133144)
学院(130547)
(66294)
经济(65325)
研究(53440)
管理(46700)
中国(42505)
理学(39538)
理学院(39094)
管理学(38580)
管理学院(38345)
(29591)
科学(29120)
(28443)
(26550)
研究所(24173)
中心(22817)
经济学(22773)
财经(22476)
(21239)
(20868)
经济学院(20514)
北京(19430)
(19044)
(18394)
(17420)
师范(17288)
财经大学(16802)
科学院(16711)
业大(16446)
基金
项目(85599)
科学(68852)
基金(65399)
研究(63859)
(57540)
国家(57153)
科学基金(48338)
社会(44612)
社会科(42413)
社会科学(42403)
基金项目(33242)
(29090)
自然(28325)
教育(28162)
自然科(27719)
自然科学(27712)
自然科学基金(27267)
资助(26916)
(25682)
编号(23784)
(20758)
中国(20655)
国家社会(20560)
成果(19934)
(19811)
重点(19653)
教育部(17971)
(17148)
课题(16935)
发展(16856)
期刊
(73624)
经济(73624)
研究(44855)
中国(30351)
(21219)
(20061)
科学(19474)
学报(18808)
管理(18282)
大学(14977)
农业(14667)
学学(14021)
(13824)
金融(13824)
经济研究(13502)
教育(12501)
财经(11804)
问题(10637)
(10403)
(10401)
世界(10221)
技术(10075)
业经(10042)
国际(9696)
(8844)
资源(6803)
技术经济(6647)
经济问题(6436)
现代(6061)
统计(5779)
共检索到206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课题组  李伟  Sri Mulyani Indrawati  刘世锦  韩俊  Klaus Rohland  Bert Hofman  侯永志  Mara Warwick  Chorching Goh  何宇鹏  刘培林  卓贤  
中国城镇化有力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快速转型,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失业和贫民窟,但压力也开始显现。中国领导人高度关注这些挑战,倡导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模式,以适应新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本报告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六大优先领域:一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二是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三是将城市融资建立在更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有效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纪律;四是改革城市规划和设计;五是应对环境压力;六是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本报告提出的政策议程是全面的,需要确定优先序。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土地方面的议程;其次,政府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成艾华  魏后凯  
首先分析了中国过去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特征,以及今后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然后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到土地、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就业等诸多因素,按照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对2020年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情景模拟,预估各种不同城镇化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进行敏感性和政策分析,为国家有关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可持续城镇化制度的安排体现了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内在统一,也体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笔者通过构建由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城镇化制度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制度体系和城市文化在制度体系内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制度间相互协调、配套、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洪银  
城镇化目标是以产业升级转型改变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目标达成需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镇化要求集约开发利用城镇化资源,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镇产业、土地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就业转型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再工业化为核心,以农村社会服务业为条件的产业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继达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包容持续、精明共享的城镇化新路,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政府一翼考察,需要以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为根本,深化公共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财税体制,科学规划,完善考核。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慧省  
美国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成功经验在于美国在城镇化之前,重点不在于以何种方式推进城镇化,而是城镇化在何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本文在介绍美国20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其城镇化发展特点及做法,吸收其成功经验,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慧省  
美国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成功经验在于美国在城镇化之前,重点不在于以何种方式推进城镇化,而是城镇化在何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本文在介绍美国20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其城镇化发展特点及做法,吸收其成功经验,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贞  
城镇化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可以实现城镇化发展融资需求和资金供给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支撑城镇化发展,发挥城镇化的经济社会效应。本文梳理了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历程,针对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围绕投融资主体、机制、模式和金融创新等角度,提出新形势下城镇化投融资转型思路和配套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杨飞虎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出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数,经莫兰指数检验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从生产性公共投资、社会性公共投资与环保性公共投资三个方面研究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且户籍制度改革变量与二者产生了正向的交互作用,说明随着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支持作用有所增强,但环保性公共投资未能表现出显著的支持作用。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优化调整中国公共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伟  马本江  申嘉欣  
城镇化已日益成为推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消费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在200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就我国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收入在城镇化对城乡居民的非线性影响中具有门限作用;我国城镇第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要高于第一产业,各地区人均GDP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再到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发达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远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且居民收入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这使得居民的收入提前达到门限值;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居民的收入整体达到门限值的时间延迟,进而导致城镇化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效果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瑞蓉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释放改革红利的最大民生工程,无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通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投入主体多元化、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筹集形式多样化、运作模式市场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可持续筹措机制,才能解决当前困扰各级政府的城镇化建设资金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