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9)
2023(17655)
2022(15062)
2021(13983)
2020(11821)
2019(27126)
2018(27116)
2017(51971)
2016(28075)
2015(31833)
2014(32172)
2013(31731)
2012(29704)
2011(26933)
2010(27566)
2009(25449)
2008(24931)
2007(22343)
2006(20021)
2005(18019)
作者
(83807)
(69542)
(69196)
(65884)
(44521)
(33510)
(31416)
(27256)
(26442)
(25063)
(23751)
(23665)
(22436)
(22319)
(21458)
(21325)
(20664)
(20348)
(19930)
(19902)
(17565)
(17406)
(17050)
(15974)
(15682)
(15547)
(15391)
(15390)
(14169)
(13742)
学科
(135375)
经济(135251)
管理(76709)
(72500)
(60220)
企业(60220)
方法(53271)
数学(44719)
数学方法(43946)
中国(34702)
地方(32120)
(32047)
业经(29496)
(28156)
(24410)
理论(22235)
(21705)
农业(21558)
(20893)
贸易(20877)
(20088)
(19865)
技术(18623)
(18391)
银行(18343)
地方经济(18326)
环境(18305)
(18287)
金融(18284)
(17687)
机构
学院(408732)
大学(408380)
(165950)
经济(162239)
管理(156540)
研究(143326)
理学(133902)
理学院(132301)
管理学(129670)
管理学院(128932)
中国(106763)
科学(89409)
(89118)
(73456)
(73337)
(66666)
研究所(66564)
中心(63817)
(62169)
业大(59684)
财经(57962)
北京(57368)
(56946)
师范(56386)
(52282)
农业(51768)
(51725)
(50778)
经济学(49458)
师范大学(45384)
基金
项目(268324)
科学(209831)
研究(196368)
基金(191681)
(167071)
国家(165668)
科学基金(141280)
社会(122444)
社会科(115991)
社会科学(115959)
(106074)
基金项目(100719)
自然(91265)
教育(90502)
自然科(89116)
自然科学(89098)
(88750)
自然科学基金(87452)
资助(80701)
编号(80348)
成果(66089)
(60870)
重点(60382)
(58055)
课题(56764)
(54952)
创新(51259)
科研(50341)
国家社会(49577)
教育部(49560)
期刊
(195512)
经济(195512)
研究(123958)
中国(84207)
学报(64283)
(61384)
管理(61107)
科学(60291)
(53910)
教育(50778)
大学(48768)
学学(45672)
农业(42508)
技术(38631)
(36232)
金融(36232)
业经(31530)
经济研究(30990)
财经(28483)
问题(24763)
(24604)
(22922)
图书(22556)
技术经济(21630)
统计(20069)
科技(19553)
理论(18784)
商业(18695)
(18622)
(18467)
共检索到625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平  王友文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是拉动两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可采取"产业互动模式"、"国际大通道模式"和"国际联合模式"三种宏观发展模式,实施"以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文化交流;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两大基本方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飞  杨玉文  
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丰富但破坏日趋严重的生态现实与发展趋缓疑似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窘状为背景,引入系统观点,在发展现状、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理,并以此构建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草原经济-生态"二元"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耦合通过供给-补偿机制与分配-交易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决定了"二元"耦合水平与方向。因此,以提升经济-生态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为目标,"二元"耦合系统螺旋式发展是解决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与生态之间相悖的战略路径,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应借由形成并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草原生态资本体系等举措来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羽佳   郑欣怡   李玉洁  
开展棉花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助于提升棉花产业韧性,同时对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棉花产业双边合作现存模式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哈乌棉花产业多边合作模式。研究表明,中国棉花生产资源基础好,但仍存在棉花供给结构和棉花资源配置上的短板;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在中亚国家中已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仍是制约其发挥棉花优势的主要因素。目前,中乌棉花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有生产嵌入型和资本融合型,中哈棉花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服务带动型。与双边合作相比,多边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更高级的合作形式,是对双边合作的优化。因此,需依托优势合作主体与合作区域,构建生产嵌入+资本融合型合作模式、生产嵌入+资本融合+服务带动型合作模式。虽然棉花产业合作扎实推进,但也面临棉业科技、外汇管制、基础设施、产业链纵深合作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因此通过推广棉业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优化政策支持、加快产业融合、开展多边棉花产业合作机制谈判,以提升中哈乌棉花产业多边合作的韧性、效率、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秀  黄莹  王泽润  
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为例,运用国家能力结构指数模型对中哈两国2005—2014年间的能力结构指数、能力结构耦合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在配置能力、发展能力、开放能力以及技术能力4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哈产能合作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对策,具体为建设中哈产能合作基地、设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以及产业技术人才交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秀  黄莹  王泽润  
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为例,运用国家能力结构指数模型对中哈两国2005—2014年间的能力结构指数、能力结构耦合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在配置能力、发展能力、开放能力以及技术能力4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哈产能合作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对策,具体为建设中哈产能合作基地、设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以及产业技术人才交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在Carlino和Mills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旅游收敛模型,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以及西南四省区共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宏观统计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各省区的协整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从表示地区差异的β收敛性来看西北五省区显著通过检验,生态旅游业每年以0.27%收敛速度缩小地区之间差异,西南四省区大部分没有通过检验,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整体上通过检验,表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业的区域差异性在逐渐缩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会录  董锁成  李宇  李泽红  石广义  黄永斌  王喆  李飞  
论文运用归纳法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格局,总结出资源格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生产区位和消费区位不匹配,资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认为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合作开发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主要的资源合作开发模式:资源合作共赢模式、国际地缘战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股权并购、风险勘探、购买产能等实现形式,后者包括合资开发、建立能源共同体、组建战略联盟等实现形式。最后,提出了促进资源合作开发的政策建议:首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委员会;其次,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开发金融机构;第三,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马亚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经济带上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甘肃省作为样本,利用2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相关方法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与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业相关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丹  詹绍文  
文章采用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2013-2017年10个报告期内,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26家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的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政府补助、金融支持对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长7.4%,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的增长。前十位上市公司的TFP大于上市公司TFP的均值;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能显著推动上市公司效率的提升,并对债券融资与上市公司效率的积极影响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股权融资与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形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菲菲  耿修林  袁少茹  
采用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基于2007-2016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从"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生态位。研究发现: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值并未随时间变化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态势,竞争力生态位差异较大,相对而言,西南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生态位高于西北地区;十年间四川省生态位宽度呈缩减趋势,陕西、新疆、甘肃生态位宽度略有扩张,其余各省域呈现出高低交叉的动态变化;各省(市、自治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大部分省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生态位适宜度在不断上升。最后从扩充、分离、优化生态位三方面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