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5)
2023(7169)
2022(6048)
2021(5531)
2020(4651)
2019(10312)
2018(10329)
2017(19972)
2016(11099)
2015(12322)
2014(12194)
2013(12132)
2012(11121)
2011(10203)
2010(10439)
2009(9940)
2008(9852)
2007(9075)
2006(8227)
2005(7500)
作者
(30755)
(26734)
(26019)
(24876)
(16389)
(12700)
(11536)
(10111)
(10028)
(9212)
(9099)
(8688)
(8413)
(8378)
(8318)
(7832)
(7753)
(7632)
(7529)
(7493)
(6767)
(6555)
(6453)
(6129)
(5966)
(5955)
(5947)
(5816)
(5394)
(5199)
学科
(46238)
经济(46155)
(44843)
(42649)
管理(32057)
农业(29708)
(22315)
企业(22315)
业经(16414)
(15568)
方法(14252)
(12975)
数学(12577)
数学方法(12440)
中国(11968)
(11541)
农业经济(9980)
(9107)
(9098)
农村(9090)
地方(8822)
体制(8586)
(8331)
土地(8133)
(8118)
银行(8105)
(7798)
(7715)
贸易(7712)
发展(7641)
机构
学院(159869)
大学(155193)
(71041)
经济(69713)
管理(61628)
研究(54433)
理学(53260)
理学院(52762)
管理学(52024)
管理学院(51738)
(47597)
中国(43650)
农业(36083)
(33072)
(31565)
科学(31216)
业大(30122)
(27446)
中心(26100)
(25602)
财经(25088)
研究所(24376)
(22722)
农业大学(22123)
经济学(20805)
经济管理(20094)
(19751)
(19201)
(19062)
北京(18991)
基金
项目(105416)
科学(83851)
研究(80623)
基金(77237)
(66771)
国家(66103)
科学基金(56734)
社会(53428)
社会科(50256)
社会科学(50246)
(42369)
基金项目(41102)
教育(35272)
自然(34320)
(34073)
编号(33739)
自然科(33474)
自然科学(33468)
自然科学基金(32895)
资助(29985)
(28383)
成果(27197)
(27066)
(24450)
(23782)
重点(23488)
国家社会(22488)
课题(22485)
(22050)
(21700)
期刊
(87554)
经济(87554)
(53872)
研究(47053)
中国(37116)
农业(36252)
(25389)
学报(24600)
科学(23533)
业经(20498)
大学(20260)
学学(19553)
管理(19500)
(19094)
金融(19094)
(16405)
农村(13830)
(13830)
教育(13735)
农业经济(13615)
技术(12889)
问题(12830)
财经(12607)
经济研究(10819)
(10734)
世界(10472)
(10291)
经济问题(9508)
农村经济(9115)
社会(8534)
共检索到24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民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古时代社会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联系:均田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相关联,既是中原既有生产关系与少数民族新型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也与民族迁徙而引发的农牧结构大调整和农牧技术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见均田制实施与隋唐盛世之联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均田制是我国中古史上的重要土地制度,自北魏太和九年(485)开始实行,历经北齐、北周、隋、唐,直到安史乱后废弛,维系时间近300年之久,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正因为如此,老一辈学者唐长孺、王仲荦、金宝祥、杨志玖、赵俪生诸先生,及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宫崎市定、池田温氏孜孜不倦地对其进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均田制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除单篇论文十分可观外,一批专著亦相继问世,如韩国磐先生《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宋家钰先生《唐代的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杨际平先生《均田制新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另有日本学者铃木俊氏《均田、租庸调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汉东  
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是经济史上一个重大问题,又是许多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研究的“老”问题。读了杨际平先生的《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以下简称杨书)一书之后,觉得这一“老”问题仍然有许多值得思索的地方。现在想谈谈杨书的价值、贡献和杨书引发的某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杨书应该说篇幅所费不菲,但对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土地制度来说,却又似乎不足。如果想全面清理均田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一番,大概不是一本书两本书所可以完成的。作为一个已经有相当多研究成果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磊荣  
均田制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基本没有出现过较长时间的土地自由市场流转 ,土地市场化流转经常被形形色色的外力强制打断 ;现行农村土地分配制度及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零碎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制造了太多的不经济与人际磨擦。如果不试图走出“土地破碎”而寻求“土地整合”的话 ,中国农业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什么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的 ,而且还将遗留一个巨大的历史包袱给下一代 ,农村的土地会继续破碎下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守军  
北魏均田制颁布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第二年又颁布了三长制.这两项制度,是孝文帝拓跋宏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 公元280年西晋政权的建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但西晋的统一只维持了几十年的时间,北部中国就重新陷入分裂,经过一百三四十年的“五胡十六国”战乱,于公元439年,由北魏最后统一了北方.北魏统一政权维持了近100年,使北方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个相当长的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绍顺  
唐代各时期均田令规定的平民受田标准,散见于《唐会要》、《通典》、《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先生在《唐令拾遗》一书中,将其复原分别归入武德七年令、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其复原有关今文如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云旗  
隋开皇二年颁布均田令,规定:“自诸王巳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北齐之制。”这一新令是否在全国实行了?实行的情况如何?史学界不少同志就此持有异议,认为并没有认真实行过,隋代所谓均天下之田,“无非统治阶级在玩弄手段。”而笔者却认为隋代确有其令,在全国范围内是认真实行了的。不过,由于记载之简略,史料之稀少,全面而准确地揭示出隋代均田制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美银  
中国古代的均田制是对特殊时期人地比例关系失衡的一种反应,它主要解决人少地多的问题。现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土地均分,也是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种积极响应,这种改革模式的选择主要是要减少政治阻力、减小经济交易成本,以求适合中国国情,但它的长期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削弱了农业持续发展能力、制约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均田制的未来改革应坚持产权改革的方向,按照制度演化规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程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自198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复,苏南无锡、吴县、常熟三县(市)、山东平度市、北京顺义县、广东南海市、浙江温州市等试验区,分别就土地适度规模这一重大主题,制定了内容不同的试验方案,并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试验。经过七年的探索,这项工作在各试验区都已程度不同地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虽然各地试验的具体做法不同,但都在打破分散、均田的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逐步走向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代均田农户经济不是完全自然自发地形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唐王朝有目的地加以规划培植的结果,均田制、户籍制、邻保里乡制、租庸调制、徭役制、府兵制等制度,共同对它进行了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强制,带有明显的政治、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属性,具有突出的超经济特征。广大均田农户被唐王朝编制操控在一个严密的制度网络中,遭受多重的超经济强制和压迫。对于唐代均田农身份及其生产生活的自由程度与独立程度,不宜估计过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峰  郑义  刘孚文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机制实质上是土地管理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即在耕地保护、用途管制等现行体制框架内,根据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采取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和有限期的流转,另一方面采取复垦、整理等方式实现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有序退出,改变为耕地。随着土地市场的发展,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严新明  
《孟子·梁惠王上》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描绘了农村农业农民的美好图景,成为国人千百年的美好期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多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彻底推翻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力空前解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开了好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滚滚向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栋  
在考察农户行为的基础上,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了农户借贷行为及其效率,认为中国农户依然多是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生存小农”,在其生活圈层之中亲情借贷有效率。国家与农户之间依靠行政科层沟通信息,国家推行农贷的意图通过行政科层会产生变异。扶持“生存小农”发展不可能完全由信贷资金完成。
[期刊] 改革  [作者] 穆向丽  巩前文  
通过对湖北省4个市46个村的33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第一手数据评价了农民对目前农用地征用补偿的认知情况。在对农民认知了解的同时,梳理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关于农用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法律法规条款,勾勒出农用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演进轨迹,为进一步完善征用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