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9)
2023(18413)
2022(15719)
2021(14488)
2020(12107)
2019(27593)
2018(27356)
2017(52415)
2016(28112)
2015(31665)
2014(31715)
2013(31425)
2012(29196)
2011(26620)
2010(27329)
2009(25704)
2008(24524)
2007(21966)
2006(19827)
2005(18321)
作者
(82717)
(68771)
(68234)
(64963)
(43767)
(32842)
(30977)
(26698)
(26234)
(24632)
(23526)
(23322)
(22069)
(22041)
(21348)
(21201)
(20197)
(19815)
(19712)
(19634)
(17392)
(16908)
(16502)
(15747)
(15467)
(15451)
(15327)
(15170)
(13936)
(13449)
学科
(127929)
经济(127777)
管理(85127)
(79125)
(65784)
企业(65784)
方法(46498)
数学(39405)
数学方法(39015)
中国(38501)
地方(32773)
(31888)
(31790)
(29779)
金融(29775)
业经(28995)
(28839)
银行(28794)
(28165)
(27786)
(26632)
环境(21636)
农业(21614)
(20831)
贸易(20809)
(20084)
(19799)
财务(19719)
财务管理(19680)
理论(19509)
机构
大学(406113)
学院(405159)
(170583)
经济(166809)
管理(154932)
研究(144270)
理学(131593)
理学院(130083)
管理学(128066)
管理学院(127332)
中国(113279)
(88145)
科学(85948)
(81153)
(73214)
研究所(65856)
中心(65251)
(63722)
财经(63022)
(61720)
(56937)
北京(56874)
业大(56677)
(53979)
师范(53500)
经济学(52160)
(52109)
(50242)
农业(49151)
经济学院(46550)
基金
项目(264466)
科学(207572)
研究(196245)
基金(190535)
(165242)
国家(163831)
科学基金(140160)
社会(124489)
社会科(118011)
社会科学(117982)
(103096)
基金项目(100569)
教育(88918)
自然(88803)
自然科(86576)
自然科学(86556)
(86392)
自然科学基金(84976)
编号(80046)
资助(78421)
成果(66236)
(59974)
重点(59603)
(58124)
课题(56064)
(54662)
国家社会(51292)
创新(51111)
(50458)
教育部(50048)
期刊
(201573)
经济(201573)
研究(129907)
中国(86883)
(62582)
学报(60882)
管理(60278)
(59022)
科学(57230)
(50188)
金融(50188)
大学(46581)
教育(45645)
学学(43778)
农业(39735)
技术(35201)
财经(32087)
经济研究(31958)
业经(31215)
(27535)
问题(25587)
技术经济(20312)
图书(20264)
(20213)
理论(20124)
(19236)
现代(18920)
科技(18610)
世界(18139)
实践(17966)
共检索到634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晓玲  
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涵义均在不断拓展,形成的共同交集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包容性发展等。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通过环境金融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十二五"时期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新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加迫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环境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方式,将发挥关键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鸿昌  
在肯定了河南6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根据中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定位,提出了加快并优化投资结构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颖飞  
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双重挑战下,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之后的中原经济区,应该抓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从自身的区位优势出发,在转变发展观念、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探索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途径。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领导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导方式转变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领导方式转变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转变领导方式,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把领导方式转变到加快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上;转变到服务发展大局,求实求效,为民造福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宏伟  
金融法治环境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竞争力量。金融法治环境不仅是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尤其是如何为失地农民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要通过创新金融法治理念、完善法制体系、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发行农村土地债券补偿、提高监管执法水平、设立金融仲裁院等措施完善中原经济区金融法治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中原经济区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区内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经济水平、城镇化率和工业结构偏低。根据2011年《中原蓝皮书》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君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来喜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发展的直接效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认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原经济区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提出了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的直接干预,加快建立信用体系,规范金融生态的信用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企业的合作,促进信息平台建设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长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为例,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涉外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比较分析表明2005年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整体缩小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等有形资本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因此,中原经济区应统筹协调、借力发展,提升"虹吸"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水平,构建共同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友仁  
文章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河南目前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文章探讨投融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完善投融资机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为此,需要支持发展区域性商业金融机构、借鉴"重庆模式"构建国有区域投资集团、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壮大投融资规模和加强对投融资的管理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宏  
各级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和地方微观经济的指导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从当前地方政府所处的利益格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到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认为中央政府的外力干预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关键,并从中央层面进行激励约束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为我国整体发展作出五大贡献(经济发展贡献、粮食贡献、交通贡献、能源原材料贡献、生态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丽  
区域协同物流的发展是中原经济区整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对区域协同物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发展协同物流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制约中原经济区协同物流发展的四大因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中原经济区协同物流发展的五大策略,即建立三级联动机制、构建综合运输网络协同体系、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协同体系、打造区域物流龙头企业和构建供应链协同物流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齐云英  
对中原经济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绿色物流、冷链物流、物流金融等方面具体发展的思路,以期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物流有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来友  
区域化是实现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郑州为中心,焦作、新乡、洛阳、开封、许昌为副中心的中原地区,城市空间聚合度高,现有条件好。应以点──轴模式,实施递进发展战略,制订相应对策,发展综合实力强,稳定有序的中原经济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