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0)
- 2023(15625)
- 2022(13274)
- 2021(12343)
- 2020(10264)
- 2019(23378)
- 2018(23362)
- 2017(44008)
- 2016(23764)
- 2015(26741)
- 2014(27007)
- 2013(26436)
- 2012(24490)
- 2011(22386)
- 2010(22565)
- 2009(20620)
- 2008(19864)
- 2007(17876)
- 2006(15873)
- 2005(13751)
- 学科
- 济(108914)
- 经济(108806)
- 管理(72309)
- 业(64948)
- 企(54973)
- 企业(54973)
- 方法(40844)
- 数学(34601)
- 数学方法(34255)
- 中国(28221)
- 地方(27278)
- 农(25713)
- 学(24152)
- 业经(23491)
- 财(22196)
- 技术(21261)
- 制(18243)
- 理论(17739)
- 农业(17467)
- 和(16706)
- 环境(16028)
- 地方经济(15647)
- 银(15217)
- 融(15210)
- 金融(15201)
- 银行(15170)
- 贸(14943)
- 贸易(14930)
- 行(14575)
- 易(14347)
- 机构
- 大学(338957)
- 学院(338416)
- 济(137556)
- 经济(134454)
- 管理(132788)
- 研究(118082)
- 理学(113972)
- 理学院(112654)
- 管理学(110786)
- 管理学院(110157)
- 中国(86738)
- 科学(73469)
- 京(73161)
- 财(61234)
- 所(59392)
- 研究所(53995)
- 农(53854)
- 中心(52707)
- 江(51164)
- 业大(50024)
- 财经(48336)
- 北京(46594)
- 范(45526)
- 师范(45084)
- 经(43764)
- 院(43516)
- 农业(41751)
- 州(41265)
- 经济学(40839)
- 技术(37640)
- 基金
- 项目(229823)
- 科学(180037)
- 研究(170287)
- 基金(163631)
- 家(142828)
- 国家(141609)
- 科学基金(121049)
- 社会(106043)
- 社会科(100273)
- 社会科学(100246)
- 省(91547)
- 基金项目(87108)
- 自然(77825)
- 教育(77719)
- 划(76511)
- 自然科(75936)
- 自然科学(75917)
- 自然科学基金(74526)
- 编号(69542)
- 资助(66223)
- 成果(57008)
- 重点(51506)
- 创(50971)
- 发(50100)
- 部(49495)
- 课题(49211)
- 创新(46926)
- 国家社会(42963)
- 科研(42955)
- 项目编号(42667)
- 期刊
- 济(160168)
- 经济(160168)
- 研究(103877)
- 中国(72131)
- 学报(53507)
- 管理(52068)
- 科学(49598)
- 农(48798)
- 财(45538)
- 教育(43462)
- 大学(40171)
- 学学(37453)
- 农业(33564)
- 技术(32366)
- 融(28032)
- 金融(28032)
- 经济研究(25483)
- 业经(25062)
- 财经(23878)
- 经(20533)
- 问题(20056)
- 图书(19782)
- 科技(19504)
- 技术经济(18284)
- 业(17525)
- 理论(16080)
- 坛(15703)
- 论坛(15703)
- 现代(15560)
- 版(14809)
共检索到513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冯德显 张淼 王鑫 史燕茹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新和
中原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专家系统、技术支撑系统、数据信息系统构成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核。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狠抓科技投入和输出,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引导,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体系建设,必然会推动区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然会推动和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玲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但中原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区域竞争力差,要后来居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目前,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宪建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福建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但是,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彰显当前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弱点。为了促进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乃至整个海峡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寻求支撑福建区域创新的有效结构与过程,以期对区域创新体系产生重大而持久的改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海婷 朱再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科技创新体系,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本文在运用SWOT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AHP方法运用于SWOT分析之中,建立SWOT定量分析模型,对该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知识源泉作用、扩大产学研合作、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结构 规模 等级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张霭丽 杨书国 郭焕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河南省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立足省情,借鉴其他区域国土资源政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现有土地矿产政策和传统管理模式等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国土资源因素,探索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的资源保障问题,提出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土资源政策框架支撑体系,阐述其基本思路、总体要求和土地、矿产政策体系设计,同时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人地挂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国土资源政策支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发曾 张改素 丁志伟 刘静玉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市体系空间组织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依据空间组织的基本理论,采用多种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路径,结论如下:①通过规模实力、综合实力评价模型计算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空间组织等级,结合空间组织的均衡原则,确定以郑州为核心城市,洛阳、邯郸、信阳和商丘为区域中心城市,晋城、安阳、南阳、淮北为区域性次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②应用分形理论、圈层分析、缓冲区分析、城市相互作用模型等方法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具备以郑州为核心的圈层式、轴带状、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区的组织基础;③结合空间组织的等级层次和现实基础,提出中原经济区空间组织的"中心带动、圈层推动、轴带组织、核心板块网络化、组团分片"的模式选择与路径取向。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组织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少峰 刘晓露 金森森
距离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已有两年时间,中原经济区建设问题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河南省处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因此河南的发展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河南省属于农业大省,要实现全省经济的"三化"协调发展就必须首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云 周源 陈璐怡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建设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阳群 魏建良
文章首先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其涛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统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战略地位的保障,对其供给能力的有效评价是统筹工作开展的前提。基于构建的中原经济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建议从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供给绩效评价体系、畅通需求表达机制等途径加强中原经济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姜巍 王昊
瑞典在国际上具有较为先进的健康产业发展理念和健康产业政策经验。通过研究瑞典国家的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梳理其在构建健康产业创新体系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在发展健康产业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新时代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健康产业政策体系,促进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健康产业 产业政策 创新理论 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胜杰 王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