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3)
2023(12982)
2022(10732)
2021(9936)
2020(8001)
2019(17794)
2018(17843)
2017(32892)
2016(18388)
2015(20652)
2014(20927)
2013(20584)
2012(19898)
2011(18651)
2010(19330)
2009(17947)
2008(17694)
2007(16247)
2006(15153)
2005(14047)
作者
(57050)
(48266)
(47556)
(45053)
(30497)
(22893)
(21394)
(18611)
(18400)
(17336)
(16724)
(16007)
(15833)
(15519)
(15331)
(14629)
(13931)
(13898)
(13828)
(13710)
(12557)
(12151)
(11843)
(11448)
(10847)
(10804)
(10655)
(10654)
(9940)
(9775)
学科
(96292)
经济(96189)
(49108)
(47730)
管理(41773)
农业(32069)
地方(29467)
中国(28469)
(26233)
企业(26233)
方法(25057)
业经(22627)
(21331)
数学(21206)
数学方法(20958)
(17918)
地方经济(16350)
(16261)
(15154)
金融(15145)
(14889)
(14878)
银行(14847)
(14563)
(13767)
(13711)
贸易(13697)
环境(13631)
(13082)
发展(12471)
机构
学院(274416)
大学(269477)
(119022)
经济(116382)
研究(109609)
管理(94413)
中国(83039)
理学(78816)
理学院(77748)
管理学(76316)
管理学院(75819)
(67799)
科学(67155)
(60022)
(58003)
研究所(52321)
农业(51976)
(51650)
中心(48604)
业大(46656)
(46078)
(39932)
师范(39512)
财经(39167)
(38805)
北京(38362)
(36759)
(35969)
经济学(35684)
(35195)
基金
项目(172715)
科学(134115)
研究(128646)
基金(120937)
(106841)
国家(105827)
科学基金(87542)
社会(81014)
社会科(76158)
社会科学(76139)
(70165)
基金项目(63322)
(58587)
教育(56864)
编号(53629)
自然(53535)
自然科(52096)
自然科学(52077)
自然科学基金(51070)
资助(48521)
(44854)
成果(44581)
重点(39915)
课题(39046)
(37252)
发展(36168)
(35904)
(35607)
(34899)
国家社会(33335)
期刊
(156246)
经济(156246)
研究(89864)
(70352)
中国(68452)
农业(47317)
学报(47046)
科学(43559)
(36897)
大学(35645)
教育(34246)
管理(34219)
学学(33792)
(30810)
金融(30810)
业经(28896)
技术(25105)
经济研究(23149)
(23088)
问题(21102)
财经(19749)
(17211)
世界(16742)
(15620)
农村(15430)
(15430)
农业经济(15036)
技术经济(14613)
资源(14530)
经济问题(14422)
共检索到45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建杰  张改清  
农业主体功能区划建设的核心在于强化农业发展的空间管治。根据主体功能区思想及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实践划分的五个功能区,承载着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不同功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趋异。五大功能区中,郑州都市农业区的技术装备程度、中原城市群外围农业区的机械化和化学化以及黄淮海农业特区的水利化都居于较高水平,而西南部养护与防护区的农业投入水平总体偏低。针对各功能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是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清  高明国  
依据主体功能区理论将中原经济区划分为五大农业区,各区农业发展水平趋异。郑州都市农业区的技术装备程度、中原城市群外围农业区的机械化和化学化以及黄淮海农业特区的水利化都居于较高水平,而西南部养护与防护区的农业投入水平总体偏低。五大农业区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并未完全随其投入强度正向变化,而是与其农作经营类型高度相关。其中,以粮作经营为主体的黄淮海区和西部生态养护区综合效率处于劣势,而其他区域较优。总体上,五大农业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下滑,各区域生产效率分化明显。针对各区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是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凤来  
该文首先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农业社会功能、农业文化功能、农业生态功能等4个方面对福建农业功能进行评价;根据农业功能评价结果,将福建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分区,描述了各个功能分区的特征;提出福建海西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志富  张竟竟  
区域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区际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增强,区域发展特性高度相关。本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区—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河南省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空间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地区间的关联性加大;河南省中西部、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东部较低,但整体上的经济差异在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关联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以中原城市群和沿三门峡、焦作、安阳发展轴为主体的高水平关联发展区,以及以京广线以东为主体区域的低水平关联发展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海燕  
中原经济区立足于我国中部传统农区的发展基础,探索建设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从而确立了不同于全国其他主体功能区的独特发展定位。农业旅游近农非农、承农启工、以商带农,是促进"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关联性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发展路径可重点选择建设沿黄河滩涂地都市农业产业带、开发中原地域文化风情乡村旅游、加快农业旅游产业链中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树德  李瑾  黄学群  孙国兴  
天津具有多功能特征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该文选取了18个指标来表征天津市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功能指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把天津郊区分为环城城乡融合发展区、滨海特色产业发展区、远郊综合发展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区4个功能区,并分析提出了各区功能定位及发展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通过分析经济区划工作在以往的局限性 ,针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形势 ,认为经济区划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工作 ,而且对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 ,经济区划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认识经济区划工作的新观点和大致的工作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士建  
"三化"协调发展有其客观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中原经济区现实状况与发展目标出发,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最终标志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永奇  
发挥农业生产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目标的需要。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环境及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林—牧—加"复合低碳农业模式、丘陵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和城郊农业观光休闲模式三种模式及相应的减排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岩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河南富民强省、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中原经济区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加华  彭浩  雷俊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攀春  
现代农业的主导功能包括经济、生态调节、就业和生活保障、休闲和文明传承等多功能,它从传统农业的单一经济功能向多功能拓展,并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三重属性制约。为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政府对农业的强力保护和支持,帮助农户克服农业的蛛网波动,缓解农业所受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的制约,实现现代农业主导功能的多元拓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郑潇潇  Raheel Akhtar Kathia  梁松  
中原经济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省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特征,研究了总体空间分异状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值整体不高,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只在个别年份显现非常弱的集聚分布空间格局,郑州和洛阳等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难以通过"涓滴效应"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鸿昌  
在肯定了河南6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根据中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定位,提出了加快并优化投资结构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长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为例,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涉外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比较分析表明2005年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整体缩小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等有形资本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因此,中原经济区应统筹协调、借力发展,提升"虹吸"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水平,构建共同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