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7)
2023(15115)
2022(12546)
2021(11393)
2020(9390)
2019(21245)
2018(21235)
2017(40804)
2016(22098)
2015(24964)
2014(25109)
2013(24697)
2012(22545)
2011(20443)
2010(20507)
2009(18708)
2008(17861)
2007(15669)
2006(14005)
2005(12529)
作者
(65399)
(54436)
(53991)
(51682)
(34690)
(25985)
(24486)
(21446)
(20737)
(19214)
(18554)
(18512)
(17464)
(17254)
(16838)
(16597)
(16180)
(15742)
(15632)
(15438)
(13497)
(13468)
(13038)
(12391)
(12292)
(12157)
(11950)
(11747)
(10955)
(10647)
学科
(110273)
经济(110170)
管理(61727)
(56112)
(45537)
企业(45537)
方法(41387)
数学(35778)
数学方法(35452)
地方(28015)
中国(26938)
(25860)
(23278)
业经(23118)
(20067)
农业(17784)
地方经济(16341)
环境(16229)
(15860)
(15460)
(15106)
贸易(15095)
理论(15003)
(14499)
(13774)
(13487)
金融(13485)
技术(13145)
(13036)
(12983)
机构
大学(322086)
学院(320743)
(135088)
经济(132259)
管理(125774)
研究(113506)
理学(108894)
理学院(107603)
管理学(105771)
管理学院(105193)
中国(81790)
科学(70904)
(68971)
(57388)
(57184)
研究所(52316)
(50507)
中心(49775)
业大(47063)
(46805)
财经(46568)
(43904)
北京(43600)
师范(43545)
(42239)
(41408)
经济学(41244)
农业(39176)
(37799)
经济学院(36808)
基金
项目(221847)
科学(174892)
研究(161656)
基金(161193)
(140818)
国家(139696)
科学基金(119835)
社会(103275)
社会科(97805)
社会科学(97779)
(86111)
基金项目(86025)
自然(77341)
自然科(75448)
自然科学(75430)
自然科学基金(74047)
(72640)
教育(72447)
编号(65326)
资助(65207)
成果(52227)
重点(50027)
(48931)
(48061)
(45420)
课题(45086)
国家社会(42760)
创新(42473)
科研(41911)
教育部(41016)
期刊
(154309)
经济(154309)
研究(97373)
中国(58314)
学报(50387)
科学(48061)
管理(46455)
(46412)
(41126)
大学(37712)
学学(35593)
教育(32788)
农业(32083)
技术(27625)
(25502)
金融(25502)
经济研究(25020)
业经(23620)
财经(22936)
问题(20167)
(19704)
技术经济(16828)
图书(16339)
资源(16043)
(16041)
科技(15317)
理论(15258)
现代(15056)
商业(14053)
(13999)
共检索到470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对2008—2011年中原经济区所涉及5省30个市、县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的综合得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得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降低趋势。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东阳  赵永  王小敏  苗睿  田光辉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格局呈现以京广线为分界线,西部发达、东部落后的特征。研究时间内这种空间格局趋于明显,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差异有所扩大。(2)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西北部经济发达的县(市)经济发展活跃,而东南部大部分县(市)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局部经济差异格局发生转变。(4)EOF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格局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以中原经济区所涉及的五省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2003—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与耦合发展度。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在Arc GIS与Geo Da软件的支持下,对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发展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市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总体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据此,各市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波  张吉献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各地级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区域差异中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智勇  吕金嵘  高燕哺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9大地级市1978~2006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GIS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的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县域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但这种集聚多局限在郑州、洛阳、焦作的周边县域,其他县域空间相关性表现不明显;郑州市作为区域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力不足;从时间维度上讲从1999年之后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集聚与空间关联性整体上呈现一定的稳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发曾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有着根本区别,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支撑,坚持走多元的城镇化道路,培育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承载平台。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策略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集约经营、营造优良环境、追求功能优化、促进城乡统筹、构建社会和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杰  
城镇化是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战略定位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路径问题;二是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过度城市化"与整体上的"半城市化"并存的问题;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边界问题。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城市群发展的路径问题(一)城市群发展的空间路径中原经济区涵盖了京广和陇海的"十字"交汇经济带区域,是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张娜  王素萍  
文章在中原经济区推进的战略背景下,基于包容性理论,从同代人之间的不均等及代际之间不均等两方面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发展机会、分配制度、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几个方面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以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李二玲  李颜颜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土地滞后型向勉强调和协调类土地滞后型阶段转变;(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对比类型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岩  杨丹  李二玲  李颜颜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发展能力、生活水平、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产出等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3年人口与土地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不协调趋势。除周口市人口城镇化指数(0.113)与土地城镇化指数(0.094)差距较小外,其余城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郑州市、信阳市、宿州市、泰安市二者的指数值差距较大;(2)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发展与耦合度由轻度不协调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玉石  李伟  
文章采用2000年-2016年中原经济区30个地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分析了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减少农村贫困的关系,为完善我国农村减贫的政策支撑体系寻找新的科学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贫困问题包括城乡相对贫困和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两个方面,模型显示随着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呈倒弱"U"型变化,我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应从"促增长"转向"重分配"的精准扶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乃至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博宇  韩鹏  黄一鸣  
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1978-2012年反映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影响的5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分区的模型估计则发现,各变量对重庆和四川分区的影响不尽相同,这说明成渝经济区中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依旧不够,重庆和四川相关地区没有能够有效打破省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长青  
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但是三者间的关系还不明确。笔者对河南省1978年~2010年之间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方差分解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工业化对于城镇化有着显著的作用。金融发展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  
本文利用AHP原理,以中原经济区经济区为例,分别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等因素因子来构成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然后通过马尔科夫概率转移矩阵模型来分析区域经济的集聚现象。笔者发现河南省中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其核心城市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负面影响,区域差异逐渐拉大,两极分化趋势在增强,外围城市边缘化趋势显著加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是按照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的大小而划分形成的级别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规模序列与等级层次结构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地域空间的合理组织提供了框架依据。基于市区非农业人口对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参照分析结果和各城镇的发展潜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基于城镇中心性强度指标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现状评价,结合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发展态势,提出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组织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