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6)
- 2023(16529)
- 2022(14263)
- 2021(13053)
- 2020(10804)
- 2019(24799)
- 2018(24772)
- 2017(47050)
- 2016(25636)
- 2015(28794)
- 2014(28767)
- 2013(28597)
- 2012(26886)
- 2011(24676)
- 2010(25050)
- 2009(22858)
- 2008(22290)
- 2007(19647)
- 2006(17770)
- 2005(16055)
- 学科
- 济(122584)
- 经济(122464)
- 管理(69217)
- 业(64520)
- 企(51397)
- 企业(51397)
- 方法(45635)
- 数学(39137)
- 数学方法(38707)
- 中国(33746)
- 地方(31782)
- 农(29506)
- 学(28164)
- 业经(25578)
- 财(23617)
- 农业(20359)
- 制(19055)
- 环境(18706)
- 贸(18558)
- 贸易(18542)
- 易(17794)
- 地方经济(17672)
- 和(17631)
- 理论(17489)
- 融(17264)
- 金融(17261)
- 银(17118)
- 银行(17065)
- 行(16508)
- 发(16313)
- 机构
- 大学(375480)
- 学院(373112)
- 济(153878)
- 经济(150491)
- 管理(142078)
- 研究(137575)
- 理学(121724)
- 理学院(120175)
- 管理学(117984)
- 管理学院(117319)
- 中国(101131)
- 科学(86756)
- 京(82335)
- 所(71074)
- 财(68148)
- 研究所(64864)
- 农(63209)
- 中心(60079)
- 江(55956)
- 业大(55879)
- 财经(54158)
- 北京(52852)
- 范(52676)
- 师范(52189)
- 院(50096)
- 农业(49264)
- 经(49091)
- 经济学(46470)
- 州(45469)
- 师范大学(42588)
- 基金
- 项目(251781)
- 科学(197609)
- 基金(181781)
- 研究(181633)
- 家(159956)
- 国家(158662)
- 科学基金(134719)
- 社会(114371)
- 社会科(108281)
- 社会科学(108250)
- 省(97880)
- 基金项目(96937)
- 自然(87988)
- 自然科(85857)
- 自然科学(85836)
- 自然科学基金(84269)
- 划(83481)
- 教育(81881)
- 资助(74340)
- 编号(72974)
- 成果(59696)
- 发(57868)
- 重点(57390)
- 部(54642)
- 课题(51507)
- 创(51269)
- 创新(47977)
- 科研(47687)
- 国家社会(46883)
- 教育部(46154)
- 期刊
- 济(179667)
- 经济(179667)
- 研究(117104)
- 中国(73880)
- 学报(61044)
- 科学(57764)
- 农(57401)
- 管理(53052)
- 财(48692)
- 大学(45277)
- 学学(42681)
- 教育(41084)
- 农业(39790)
- 融(33023)
- 金融(33023)
- 技术(31830)
- 经济研究(28784)
- 业经(27976)
- 财经(26568)
- 问题(24142)
- 经(22782)
- 业(20508)
- 图书(19494)
- 技术经济(19111)
- 资源(18812)
- 科技(18015)
- 现代(17555)
- 理论(17475)
- 版(16741)
- 商业(16407)
共检索到567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歆 郑潇潇 Raheel Akhtar Kathia 梁松
中原经济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省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特征,研究了总体空间分异状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值整体不高,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只在个别年份显现非常弱的集聚分布空间格局,郑州和洛阳等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难以通过"涓滴效应"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迎春 冯娟 罗静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时空特征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詹
本文以中原经济区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29个地级市的城市物流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中原经济区城市物流活动的效率全面改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来自于技术变化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整体改善,其中,技术变化效率是改进的主要力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需要改善;29个地级市的整体物流效率处于改进状态,但各地区城市物流活动效率分布呈现不均衡局面;城市物流活动规模收益呈现出"北递增,南下降"的空间分布,规模收益递增的城市形成北部磁场,规模收益递减的城市呈现出从南部向东部蔓延扩散的局面,规模收益不变的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姣 李露露 焦锐 刘星池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探究2017—2021年该地区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其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区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呈现“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的空间格局,且县域差异明显,主城区效率值优于其他地区;(2)湖区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偏低,仅2019-2020年有所增长,且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对环境治理效率正向驱动效果明显,而第二产业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和有效灌溉面积与之呈负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3个方面提出提升湖区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景一佳
绿色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及时空分异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出发,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7—2016年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整体绿色发展水平不高,2016年绿色发展效率的均值仅为0.809,10年间技术进步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大。其次,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外围高,南部较低"的特征,各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包青岭 窦燕 谭娇
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增长有助于协调资源有效配置与经济发展并带动绿色技术创新。文章利用遥感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建立新疆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通过超效率SBM模型与TOPSIS排序模型,对新疆各县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使用重心转移与空间自相关性方法定量测度空间聚集规模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2000—2016年,新疆区域绿色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2)Ⅰ、Ⅱ与Ⅲ三个时期新疆各县市的绿色增长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正相关性趋于增强;(3)2000—2016年,绿色增长效率的重心继续向东北方向迁移。研究结果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包青岭 窦燕 谭娇
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增长有助于协调资源有效配置与经济发展并带动绿色技术创新。文章利用遥感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建立新疆绿色增长指标体系,并通过超效率SBM模型与TOPSIS排序模型,对新疆各县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使用重心转移与空间自相关性方法定量测度空间聚集规模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2000—2016年,新疆区域绿色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2)Ⅰ、Ⅱ与Ⅲ三个时期新疆各县市的绿色增长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正相关性趋于增强;(3)2000—2016年,绿色增长效率的重心继续向东北方向迁移。研究结果对新疆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艳萍 刘畅
文章运用基于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间演变和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流域内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水资源禀赋、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长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为例,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涉外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比较分析表明2005年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整体缩小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等有形资本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因此,中原经济区应统筹协调、借力发展,提升"虹吸"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水平,构建共同市场。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王娟 陆菊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王娟 陆菊
基于效率、结构、环境系统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3—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测度,揭示其总体水平及各子系统质量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0年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且子系统质量水平与整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邻省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质量水平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域,并向内陆扩散,质量水平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省域,且省域数量不断减少;进而提出提升旅游产业效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人才、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等对策建议,为推动中国旅游业长期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旅游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斯琴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经济效率增长的"时空惯性"特征,城市经济效率既会受到本城市历史效率循环累积的影响,也会受到周边城市的效率溢出性影响。基于其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距离临近发展相近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具有趋同趋势,进而为地区增长方式转换、实现效率型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上的证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怡然 李和平 刘兆德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闫怡然 李和平 刘兆德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