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4)
- 2023(10816)
- 2022(9251)
- 2021(8292)
- 2020(7176)
- 2019(16143)
- 2018(15633)
- 2017(30330)
- 2016(16511)
- 2015(18443)
- 2014(18766)
- 2013(18818)
- 2012(18023)
- 2011(16628)
- 2010(16809)
- 2009(15688)
- 2008(15495)
- 2007(14184)
- 2006(12369)
- 2005(11325)
- 学科
- 济(93374)
- 经济(93305)
- 管理(43793)
- 业(40367)
- 方法(35803)
- 数学(31980)
- 数学方法(31715)
- 企(31153)
- 企业(31153)
- 地方(23657)
- 农(20145)
- 中国(20056)
- 学(19468)
- 财(17918)
- 业经(16271)
- 地方经济(15009)
- 农业(13792)
- 制(13790)
- 贸(12771)
- 贸易(12766)
- 环境(12656)
- 易(12223)
- 融(12074)
- 金融(12071)
- 和(11908)
- 银(11490)
- 银行(11465)
- 行(10976)
- 务(10319)
- 财务(10300)
- 机构
- 大学(252386)
- 学院(251498)
- 济(113565)
- 经济(111211)
- 研究(92423)
- 管理(91250)
- 理学(78468)
- 理学院(77403)
- 管理学(76029)
- 管理学院(75542)
- 中国(68188)
- 科学(57541)
- 京(53210)
- 财(49131)
- 所(48500)
- 农(45086)
- 研究所(44152)
- 中心(41461)
- 财经(39412)
- 江(38586)
- 业大(37746)
- 经济学(36746)
- 经(35651)
- 农业(35598)
- 范(33674)
- 师范(33352)
- 北京(33327)
- 经济学院(32954)
- 院(32800)
- 州(30115)
- 基金
- 项目(165575)
- 科学(130540)
- 基金(121402)
- 研究(117156)
- 家(107158)
- 国家(106355)
- 科学基金(89884)
- 社会(76350)
- 社会科(72461)
- 社会科学(72441)
- 基金项目(64569)
- 省(64259)
- 自然(57855)
- 自然科(56473)
- 自然科学(56452)
- 自然科学基金(55460)
- 划(54589)
- 教育(52794)
- 资助(49356)
- 编号(45589)
- 重点(38104)
- 发(37490)
- 成果(37166)
- 部(36772)
- 创(33515)
- 国家社会(32384)
- 课题(32081)
- 科研(31841)
- 创新(31571)
- 教育部(31054)
共检索到375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效应明显,总体上是一个中心-外围圈层结构状态。县域单位的经济增长只能溢出到4个最近邻接县域单位,市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县域的溢出效应仅限于地级市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屈艳辉 位书华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赵萌 王发曾 马倩
采用由人均、地均因子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视角阐释经济密度分异的机理。结果显示:1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密度水平相似的区域在空间存在集聚分布,而且空间差异性在不断减小。2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的区域主要以HH区和LL区为主,这表明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相关性显著的县域虽然存在着扩散,但以集聚为主。3从影响因子看,人均影响因子所起作用大于地均影响因子,且在人均影响因子中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等因子起主要作用。4从回归模型看,土地投入、产业规模及交通运输条件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密度的影响为正,劳动力资源、财政投入、人口素质对经济密度的影响为负;其中劳动力资源、产业规模、财政投入、产业结构因素的作用较强。
关键词:
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县域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东阳 赵永 王小敏 苗睿 田光辉
运用EOF分析方法将中原经济区2004—2013年人均GDP数据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用前2个主要空间特征向量描述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通过对应的时间权重系数,反映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揭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格局呈现以京广线为分界线,西部发达、东部落后的特征。研究时间内这种空间格局趋于明显,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差异有所扩大。(2)经济发达和落后地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西北部经济发达的县(市)经济发展活跃,而东南部大部分县(市)增长较为平稳。部分县(市)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局部经济差异格局发生转变。(4)EOF方法在分析经济发展格局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时空演变 EOF 中原经济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陆玉麒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志甫
农业型工业化是一种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路径或模式,既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河南的农业特色、资源现状和发展阶段。实施农业型工业化战略是中原经济区夯实县域根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大工业思维模式。可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农业型工业化综合示范试验区,先行先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欣 张平宇 刘晓琼 刘林
以沈阳经济区23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BP神经网络和ESDA方法,选取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9项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分别研究2005和2010年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特征和驱动因素,并得出结论如下:①2005年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南北差异显著,2010年南北差异弱化。2005—2010年,南部的海城、大石桥等县市的经济水平较高,东北部的开原、调兵山等县市的经济水平上升,中南部的辽阳、灯塔等县市经济水平下降。②2005—2010年,沈阳经济区经济水平相近的县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有所弱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形成沿交通轴线布局的县域经济带。③从局部差异来看,2005年在沈阳经济区南部形成岫岩、桓仁等"高高"型县域集聚区,以及北部的彰武、康平等"低低"型县域集聚区。到2010年,除开原市属于"高低"型县域外,其他县域经济的空间极化特征不明显。④深入分析沈阳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得出结论如下: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外部动力,中心城市的极化扩散作用是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晓兵 王美昌
基于2001—2008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相关数据,首先使用人均GDP标准差系数和变异系数考察其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和估算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后,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指标进行了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快速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二元结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中心—外围模式特征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春燕 薛鹏 刘邵权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旭 金凤君 刘鹤
基于成渝经济区2000年、2007年的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区近8年的经济发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但仍比较明显;县域经济总体呈"凹"型格局,城镇沿长江干支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轴线布局的特征明显;成都和重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但两个城市呈离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经济区中部存在较大的经济低谷;县域经济实力的空间变化呈圈层结构,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2000—2007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集聚的空间范围扩大,由犬牙交错的斑块状分布向连片的面状分布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实力 时空差异 成渝经济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广亮
一、问题的提出中原经济区2011年获批准成为国家"十二五"战略规划的一部分,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于党的十八大后获得了国务院批复,明晰了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涉及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5省,包含277个县域(包括县、县级市与区及河南省济源市),覆盖人口1.79亿,①其中1亿以上人口生活在县域的农村中。②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黄永斌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尤东梅 赵颖 唐建新
文章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例,利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通过湖北省县域经济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揭示现行扶贫模式的弊端并给出建议。考察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通过分析发现,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不存在绝对收入意义上收敛,但也并没有扩大。湖北省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西方向上县域经济差异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保强 熊理然 蒋梅英 张磊
基于云南沿边地区56个县域单元1993,2002,2009,2015年人均GDP数据,运用ESDA-GIS方法分析沿边地区县域经济的空间演化格局,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沿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但相关性相对较弱。1993年以来,县域经济整体格局变动不大,经济热点区域始终处于弥勒、建水、蒙自等县市,冷点区域则始终处于广南、麻栗坡、绿春等县域;而经济增长格局则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化和跃迁特征。整体上看,云南沿边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较大,由随机成分造成空间异质性也逐渐增强,且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