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51)
- 2023(13707)
- 2022(11016)
- 2021(9770)
- 2020(8199)
- 2019(18096)
- 2018(18047)
- 2017(34690)
- 2016(18727)
- 2015(21109)
- 2014(21426)
- 2013(21043)
- 2012(19237)
- 2011(17342)
- 2010(17966)
- 2009(17035)
- 2008(16938)
- 2007(15752)
- 2006(14547)
- 2005(13542)
- 学科
- 济(105625)
- 经济(105515)
- 业(84838)
- 企(67606)
- 企业(67606)
- 管理(63419)
- 农(46343)
- 方法(34320)
- 业经(32589)
- 农业(31046)
- 数学(26078)
- 数学方法(25901)
- 地方(25415)
- 中国(25352)
- 财(25079)
- 制(18823)
- 务(17424)
- 财务(17400)
- 财务管理(17378)
- 技术(17054)
- 策(16624)
- 企业财务(16408)
- 和(15856)
- 学(15694)
- 体(15606)
- 划(14924)
- 发(14718)
- 理论(14615)
- 贸(14245)
- 贸易(14233)
- 机构
- 学院(283185)
- 大学(273211)
- 济(131584)
- 经济(129221)
- 管理(110840)
- 研究(97007)
- 理学(94118)
- 理学院(93212)
- 管理学(91989)
- 管理学院(91486)
- 中国(76884)
- 农(59341)
- 财(56984)
- 京(56956)
- 科学(55994)
- 所(49287)
- 江(45959)
- 农业(44984)
- 财经(44380)
- 中心(44333)
- 研究所(44215)
- 业大(43477)
- 经(39983)
- 经济学(39836)
- 北京(35624)
- 经济学院(35608)
- 州(35395)
- 范(34132)
- 师范(33880)
- 院(33866)
- 基金
- 项目(178238)
- 科学(141664)
- 研究(134544)
- 基金(128329)
- 家(110227)
- 国家(109090)
- 科学基金(94558)
- 社会(89485)
- 社会科(84461)
- 社会科学(84435)
- 省(72810)
- 基金项目(67912)
- 教育(58863)
- 划(58057)
- 自然(57293)
- 自然科(55899)
- 自然科学(55883)
- 自然科学基金(54895)
- 编号(54859)
- 资助(50667)
- 成果(42953)
- 发(42236)
- 重点(39741)
- 创(39273)
- 业(39204)
- 部(39167)
- 课题(37717)
- 国家社会(37112)
- 创新(36026)
- 发展(35080)
- 期刊
- 济(166268)
- 经济(166268)
- 研究(85639)
- 农(61537)
- 中国(59091)
- 财(45850)
- 管理(44398)
- 农业(41326)
- 科学(39185)
- 学报(38544)
- 业经(31518)
- 大学(30630)
- 学学(29485)
- 融(29205)
- 金融(29205)
- 技术(27444)
- 经济研究(25076)
- 教育(23216)
- 财经(22929)
- 业(22040)
- 问题(21974)
- 经(20026)
- 技术经济(18241)
- 世界(17034)
- 农村(15038)
- 村(15038)
- 经济问题(14824)
- 现代(14648)
- 农业经济(14524)
- 商业(14392)
共检索到444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康江江 翟伟萍
在梳理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序特征方面,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并且2002年之后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水平呈现较稳定的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整体变化类似,但2008年出现下降,且2009之后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波动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从空间分异情况看,郑州、焦作、襄阳三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余地区相邻之间的差距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等级层次相对不明显。从整个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方元 王茹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农业投入水平5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构成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中原经济区28个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农业生产效率权重最大;28个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排在前3名的阜阳市、鹤壁市、徐州市的综合得分高于排在后3名的晋城市、淮北市、长治市综合得分的2倍;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不高,只有阜阳、鹤壁、徐州、新乡、郑州、济源的综合得分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熵值法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突出特点和最核心内容是"三化"协调发展,实现途径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首要原则和重要促进力量。农业发展不仅为工业和城市部门提供核心生产要素,而且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更加有利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是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前提下,依靠科技与政策支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君
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三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城市整体的"三化"发展程度较低;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明显,其核心城市地位不突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士建
"三化"协调发展有其客观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中原经济区现实状况与发展目标出发,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最终标志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从祎
本文对苏南经济发达区十年来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的主要成绩、现状,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基本经验是:现代工业装备与先进技术措施结合,取得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实现区内粮食平衡自给基础上发展多种经济;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政策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途径,大力发展乡村企业;重视智力投入;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科技进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别必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慧玲
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河南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面对着人多地少的资源状况,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事关全省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是个纲,纲才能举目张。只有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才能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庭院经济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有其特殊的贡献。本文着重就庭院经济在我国内陆绿洲区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及效益作一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永良 任志祥
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目标和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讨论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目前几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星明 杨万江
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筛选的原则 ,经过多层次指标筛选 ,建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把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准备阶段、起点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 ;然后根据系统学、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原理 ,采用弹性系数方法 ,建立“综合目标分层加权测评法”测算我国各地及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测评表明 ,总体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将于 2 1世纪 2 0年代前后先后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分层加权法 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锋
农业现代化是"三个陕西"建设和陕西"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应新常态,使农业现代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融入新四化,在四化同步中弥补农业现代化短板;借助高校转型,促使农业人力资源现代化转变;依托农业信息化,引导资源型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修复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路径 现状 陕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闻大中
20年前,中国科学院在湖南的桃源、河北的栾城和黑龙江的海伦开始了建立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工作。第一步是在这三个县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制订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和设想。当时这三个县所制订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基本战略和设想中,都把建立合理的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玉丽 刘克辉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 ;生产要素智能化 ;经济活动信息化 ;农业产品高级化 ;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 ;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提出 2 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 :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路子 ,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增进农民福利 ;创新农业管理体制以及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华楠 李晓春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