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5)
2023(14372)
2022(11730)
2021(10271)
2020(8342)
2019(18497)
2018(18404)
2017(34698)
2016(18690)
2015(21030)
2014(21383)
2013(20902)
2012(19624)
2011(18049)
2010(18375)
2009(17513)
2008(17229)
2007(15551)
2006(14454)
2005(13930)
作者
(55466)
(46579)
(46244)
(44335)
(29751)
(22030)
(20912)
(17785)
(17753)
(16705)
(16223)
(15482)
(15462)
(15105)
(14791)
(14396)
(13742)
(13464)
(13405)
(13041)
(12068)
(11429)
(11243)
(10787)
(10547)
(10512)
(10365)
(10352)
(9412)
(9086)
学科
(98918)
经济(98805)
管理(55534)
(51530)
(39466)
企业(39466)
中国(30527)
地方(29083)
方法(26878)
(26466)
业经(23328)
数学(22640)
数学方法(22455)
(21126)
(19918)
农业(18442)
(18272)
地方经济(16801)
(16647)
金融(16644)
(16552)
银行(16533)
(16062)
(15457)
环境(15103)
(15030)
(14666)
贸易(14649)
(14050)
技术(12381)
机构
学院(276707)
大学(274874)
(125181)
经济(122622)
研究(105519)
管理(98485)
理学(81908)
中国(81368)
理学院(80940)
管理学(79700)
管理学院(79176)
科学(60455)
(59975)
(59062)
(53752)
研究所(47794)
中心(46379)
(45316)
财经(44720)
(44674)
(40180)
经济学(39763)
北京(38763)
(38087)
(37650)
师范(37311)
业大(36566)
(35721)
经济学院(35207)
农业(33995)
基金
项目(172579)
科学(136240)
研究(129916)
基金(123777)
(107258)
国家(106341)
科学基金(90501)
社会(85496)
社会科(81044)
社会科学(81028)
(68038)
基金项目(64243)
教育(58141)
(56522)
自然(54098)
自然科(52725)
自然科学(52710)
编号(51829)
自然科学基金(51729)
资助(49629)
(43615)
成果(43517)
重点(39880)
课题(38223)
(37640)
(36451)
国家社会(36134)
(35760)
发展(35655)
(35082)
期刊
(159495)
经济(159495)
研究(94410)
中国(67323)
(45578)
(44145)
管理(41810)
学报(39684)
科学(38611)
(32341)
金融(32341)
教育(31602)
大学(31067)
农业(29200)
学学(29198)
经济研究(25735)
技术(25310)
业经(24908)
财经(23632)
问题(20789)
(20558)
(15734)
(15282)
世界(14858)
国际(14724)
技术经济(14588)
现代(13523)
经济问题(13087)
商业(12743)
改革(12683)
共检索到458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君  
本文将影响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为7个内部动力因素,6个外部动力因素和2个耦合动力因素。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模型、外部动力机制模型和耦合动力机制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虎斌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分析发现,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武龙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以就业保障新型城镇化真正实现,是"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基础不能真正满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结合中央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三化"协调发展原理和中原经济区特点,分析支撑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产业应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指出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都不能为河南"三化"协调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机遇可能是农业的新工业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迎春  冯娟  罗静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中原经济区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区内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经济水平、城镇化率和工业结构偏低。根据2011年《中原蓝皮书》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白世强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对国家加快中原崛起战略的细化和落实,是对东部乃至国际要素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的响应,也是国家培育中部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峰  李二玲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震  
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还存在规模、结构、布局和质量上的不适应。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形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弹性机制;进一步整合、转型现有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按照"米"字形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壮大职业教育办学力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艳  钟昌标  
湾区是世界经济高密度和高产出区域,该区域由港口、产业和城市三大要件构成其特殊性,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这类区域。随着我国大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如何找到建设的抓手成为推进湾区建设的难题。本文从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三群"协调联动发展的角度,剖析微观主体(企业和民众)、中观主体(地方政府)和宏观主体(中央政府)三大利益主体在大湾区"三群"联动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提出激活主体活力、强化跨行政区域的协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对策,以期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士建  
"三化"协调发展有其客观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中原经济区现实状况与发展目标出发,走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最终标志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毅  杨鹏  
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三群"经济的结合将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力。本文从关联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协调发展应当关注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以求深化对该区域发展的研究,并为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四化同步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如何在四化同步发展的框架下,走好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全方位融入信息化元素,坚持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佳战略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君  
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问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简称为"三化")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18个主要城市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城市整体的"三化"发展程度较低;省会郑州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明显,其核心城市地位不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