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35)
- 2023(15506)
- 2022(13258)
- 2021(12393)
- 2020(10255)
- 2019(23979)
- 2018(23918)
- 2017(46273)
- 2016(25030)
- 2015(27911)
- 2014(28124)
- 2013(27662)
- 2012(25522)
- 2011(23109)
- 2010(23454)
- 2009(21279)
- 2008(20603)
- 2007(18148)
- 2006(16141)
- 2005(14350)
- 学科
- 济(108345)
- 经济(108250)
- 管理(67635)
- 业(65563)
- 企(53490)
- 企业(53490)
- 方法(47127)
- 数学(40491)
- 数学方法(39793)
- 中国(30185)
- 农(28188)
- 地方(27414)
- 业经(24342)
- 学(22735)
- 财(22147)
- 农业(19099)
- 理论(18334)
- 制(18040)
- 贸(17922)
- 贸易(17907)
- 易(17252)
- 和(16641)
- 环境(16493)
- 技术(16190)
- 银(15950)
- 银行(15904)
- 融(15591)
- 金融(15589)
- 行(15314)
- 发(14803)
- 机构
- 学院(355080)
- 大学(354172)
- 管理(140236)
- 济(138710)
- 经济(135560)
- 研究(121253)
- 理学(121156)
- 理学院(119700)
- 管理学(117291)
- 管理学院(116655)
- 中国(89724)
- 京(77421)
- 科学(77263)
- 财(61807)
- 所(61140)
- 农(56817)
- 研究所(55800)
- 中心(54327)
- 业大(52749)
- 江(52362)
- 范(50066)
- 北京(49614)
- 师范(49569)
- 财经(49356)
- 经(44731)
- 院(44574)
- 农业(44125)
- 州(43199)
- 经济学(40616)
- 师范大学(40017)
- 基金
- 项目(242015)
- 科学(190536)
- 研究(175997)
- 基金(174066)
- 家(151994)
- 国家(150736)
- 科学基金(129721)
- 社会(109514)
- 社会科(103881)
- 社会科学(103853)
- 省(95879)
- 基金项目(92726)
- 自然(85469)
- 自然科(83521)
- 自然科学(83503)
- 自然科学基金(81959)
- 教育(81306)
- 划(80532)
- 资助(72957)
- 编号(71993)
- 成果(57807)
- 发(54943)
- 重点(54412)
- 部(52204)
- 课题(50525)
- 创(49852)
- 创新(46480)
- 科研(46055)
- 教育部(44571)
- 大学(44294)
- 期刊
- 济(156267)
- 经济(156267)
- 研究(104759)
- 中国(69180)
- 学报(54857)
- 管理(52506)
- 科学(52471)
- 农(51593)
- 财(44039)
- 教育(43126)
- 大学(41424)
- 学学(38836)
- 农业(36237)
- 技术(32676)
- 融(29904)
- 金融(29904)
- 业经(27236)
- 经济研究(24952)
- 财经(22948)
- 问题(20198)
- 经(19589)
- 图书(19532)
- 业(18764)
- 技术经济(17630)
- 科技(17572)
- 商业(16666)
- 理论(16599)
- 资源(16557)
- 统计(16519)
- 现代(15972)
共检索到52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岚涛 王力峰 黄梅芳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关键词:
中原旅游圈 空间结构 演化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其新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差异性,以城市为核心形成旅游地域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关键词:
大旅游圈,职能特点,空间结构,武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不仅是都市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分布和旅游资源配置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一种组织形式。基于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分析和探讨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组合形态、生成机理,揭示都市旅游圈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内在联系,认为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
关键词:
都市旅游圈 空间结构 生成 网络化 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是具有一定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经济地域系统。基于对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本文认为都市旅游圈形成和演化是都市旅游跨界拓展和区域旅游合作性竞争及趋向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的产物,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是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嬗变的主要动力,并以上海和长三角为例探析了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即通过景区(点)、交通、产业、市场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竞争的大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推动都市旅游圈发展壮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环渤海 旅游圈 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庆斌 谢永顺 韩增林 刘天宝 刘桂春 杜鹏
以2005、2010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理论,借助Ucinet6.0软件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东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控制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通道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并在空间上产生迁移,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发展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呈组团模式发展,组团格局经历了"弱联系稳定"、"强联系失衡"、"强联系相对稳定"三个阶段。(3)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应以"增长极—轴线—组团"模式实现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培育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在社会文化建设和环境的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湖南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然而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大湘南"旅游圈的建立对于湖南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陈国生、陈晓亮、阳琴、尹智勇、张哲和邓泓鸿共同撰写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黄河出版社,2015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瑶云 李山
旅游圈作为一种动态扩张的空间组织,逐渐凸显成为中国区域旅游合作中最重要的符号表征,然而,目前类比性的"点轴"空间形态演化模式尚缺乏定量刻画与内生解释。文章统合实践中旅游圈在整体上所具有的中心-腹地结构与枢纽-网络结构复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嵌套式圈层结构"模型与"嵌套式分层演化"模式,并立足需求视角,从旅游效用切入,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圈为例进行了定量解释。研究表明:1)空间上,旅游圈具有嵌套式的圈层结构,可划分为葩嵌层与光环层,葩嵌层嵌套于光环层之中,而光环层可进一步划分为实环和虚环,在空间上具有可拓展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陆林 王开泳 朱冬芳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瑞鸿
文章借鉴旅游经济差异方面的研究成果,用标准差和离差系数定量测度山东半岛旅游圈城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总体水平。用城市旅游地位的定量评价模型确定了山东半岛旅游圈两核模式。采用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最后确定了典型的双核圈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中轩 吴国玺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离散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讨论了3个资源体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边缘地区可能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谢双玉 陈君子 裴星星
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发展政策等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其空间结构具有等级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本文运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构建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将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分为点状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多中心发展模式和一体化发展模式4种类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多分形特征明显,且处于多中心发展模式的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的优化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旅游景区系统 分形理论 演化模式 武汉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亚庆 潘丽君
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居民利益受损等诸多问题,如何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分析限制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因素,立足旅游空间结构规划视角提出以城市旅游网络构建、多级旅游板块演变,以及旅游边缘空间扩散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并以杭州市城市旅游为例,探讨其如何依靠空间组织与结构规划推动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