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5)
2023(8524)
2022(7027)
2021(6153)
2020(5076)
2019(11067)
2018(10558)
2017(19985)
2016(10566)
2015(11550)
2014(11331)
2013(11171)
2012(10539)
2011(9677)
2010(9573)
2009(8845)
2008(8428)
2007(7395)
2006(6635)
2005(5901)
作者
(33530)
(28193)
(28067)
(26459)
(17962)
(13569)
(12559)
(11007)
(10681)
(9901)
(9628)
(9204)
(9044)
(8733)
(8660)
(8502)
(8291)
(8249)
(8106)
(7844)
(7160)
(6827)
(6728)
(6494)
(6489)
(6271)
(6022)
(5792)
(5617)
(5499)
学科
(68003)
经济(67954)
管理(28793)
(25032)
方法(22376)
(19726)
企业(19726)
数学(19286)
数学方法(19189)
地方(18521)
中国(13486)
(13012)
地方经济(12664)
业经(12633)
(12633)
(9901)
(9870)
贸易(9865)
环境(9516)
(9490)
农业(9121)
产业(8832)
(7873)
(7806)
(7267)
金融(7265)
经济学(7179)
(6760)
(6663)
(6532)
机构
学院(161412)
大学(160874)
(77778)
经济(76549)
研究(60420)
管理(58619)
理学(51147)
理学院(50492)
管理学(49701)
管理学院(49404)
中国(43112)
科学(37493)
(32578)
(31978)
(31060)
(30444)
研究所(28638)
业大(26881)
中心(26010)
经济学(25409)
农业(25251)
财经(25141)
(22974)
(22862)
经济学院(22746)
(21283)
北京(20199)
(20042)
师范(19754)
科学院(19736)
基金
项目(111474)
科学(87226)
基金(82406)
研究(74855)
(74538)
国家(73928)
科学基金(62077)
社会(52076)
社会科(49502)
社会科学(49489)
基金项目(44047)
(42928)
自然(40274)
自然科(39286)
自然科学(39269)
自然科学基金(38577)
(36332)
资助(32390)
教育(32284)
编号(26989)
(25658)
重点(25558)
(23840)
(23081)
国家社会(22604)
创新(21628)
计划(21430)
科研(21276)
成果(20238)
教育部(20165)
期刊
(88897)
经济(88897)
研究(47796)
学报(30760)
(28119)
中国(27331)
科学(26978)
大学(22514)
学学(22022)
(21972)
管理(21316)
农业(18619)
经济研究(16196)
财经(13487)
业经(12674)
(12588)
金融(12588)
问题(11809)
(11808)
技术(11451)
(10033)
技术经济(9396)
(8921)
教育(8514)
商业(8479)
(8170)
世界(8081)
国际(8002)
统计(7975)
资源(7897)
共检索到236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柯涛  
区域文化影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需要区域文化的支撑。文章分析了中原文化对建立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和阻滞,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发掘中原文化中的精华,指导中原经济区的建立,同时还需要建设中原文化,支撑中原经济区的建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艳艳  
本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如何支撑中原经济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出了高等教育为中原经济区文化传承提供基地和平台,提供专家和研究团队,提供设计和规划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和创新引擎等举措。利用高等教育的支撑作用,中原经济区文化的代代相承和有效传播就得到了保障,可以为中原经济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褚红  
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河南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效应有着非常深厚的内涵和魅力,是一笔无比巨大的宝贵财富。河南作为中原经济文化中心,应重视开发名人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俊英  
根据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和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从中原地区的发展基础、战略地位以及承担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支撑沿海地区发展的双重任务考量,中原经济区应定位为综合型、重点发展类经济区。其功能定位应为:粮食生产核心区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试验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现代流通体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文化旅游创新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青云  
领导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导方式转变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领导方式转变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转变领导方式,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把领导方式转变到加快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上;转变到服务发展大局,求实求效,为民造福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河南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建设"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国玉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河南省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于高位相互交织,投资需求逐步放缓,居民消费增长难度加大,需求不足上升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区域之间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中西部省份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岩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河南富民强省、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中原经济区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俐娟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区域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面临的跨文化交流问题也不断增多,这些在客观上要求提升跨文化教育水平。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需构建跨文化教育体系,建立跨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为我国整体发展作出五大贡献(经济发展贡献、粮食贡献、交通贡献、能源原材料贡献、生态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潘少奇  李亚婷  高建华  
以中原经济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网络节点,利用重力模型测算1996年、2010年231个节点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分别取各个节点对外联系强度第1位、前5位、前10位的连接建立经济联系网络,运用GIS工具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原经济区经济联系网络发育不平衡,节点度分布呈明显的右倾"斜长尾分布"特征,少数节点掌握着绝对的"网络权力",郑州市为整个网络的首位核心,洛阳市、邯郸市为副中心;网络中部、北部节点间连通情况相对较好,而东、南两个方向上节点连通能力亟需提升。②核心、边缘节点网络权力差距进一步扩大,2010年节点度值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比1996年均有明显提高,边缘区节点连通能力不足且进一步弱化,不利于中原经济区同毗邻地区的互动发展。③网络呈现多重轴—辐结构,郑州市为一级枢纽,洛阳市、邯郸市、漯河市等为二级枢纽;中原经济区正在建设的"十"字形发展轴和"米"字形发展带,有助于巩固一、二级枢纽间的经济联系,并使整个经济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④网络中的"掮客"节点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板块中,因此中原城市群发展对提高网络整体连通能力有很大作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鸿昌  
在肯定了河南6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根据中央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定位,提出了加快并优化投资结构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宏恩  
因为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层面上的功能区相比在影响力上存在很大差距。中原经济区要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快速提高影响力,可行的途径是突出特色和打造亮点,而建设"古都经济圈"是最好的战略。本文描述了古都经济圈的空间与特征,论证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经济依据,最后明确提出了建设古都经济圈的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媛媛  涂建军  
国家战略明确提出重点推进中原经济区等区域的发展,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前景。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凭借其作为增长极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利用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体系,运用欧氏距离对郑州和中原经济区内其他28个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将中原经济区内城市分为4类:强竞争型城市,一般竞争型城市,一般互补型城市,强互补型城市;并分析了郑州市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地缘经济关系严峻,从整体上看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各城市应根据不同地缘经济关系类型,采取不同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