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0)
- 2023(11854)
- 2022(10515)
- 2021(9964)
- 2020(8033)
- 2019(18752)
- 2018(18486)
- 2017(36035)
- 2016(19653)
- 2015(21681)
- 2014(21762)
- 2013(21532)
- 2012(19689)
- 2011(17664)
- 2010(17441)
- 2009(15662)
- 2008(15041)
- 2007(12828)
- 2006(10981)
- 2005(9357)
- 学科
- 济(76612)
- 经济(76527)
- 管理(53761)
- 业(50125)
- 企(41486)
- 企业(41486)
- 方法(36276)
- 数学(31638)
- 数学方法(31266)
- 中国(21339)
- 学(19255)
- 农(18734)
- 财(17900)
- 地方(17288)
- 业经(16074)
- 理论(12902)
- 环境(12893)
- 农业(12756)
- 贸(12415)
- 贸易(12410)
- 和(12332)
- 制(12053)
- 易(11986)
- 技术(11906)
- 务(11692)
- 财务(11632)
- 财务管理(11614)
- 企业财务(11042)
- 划(10692)
- 银(10317)
- 机构
- 大学(276448)
- 学院(273965)
- 管理(109663)
- 济(103514)
- 经济(101026)
- 理学(96298)
- 理学院(95053)
- 研究(93815)
- 管理学(93303)
- 管理学院(92802)
- 中国(66159)
- 科学(62358)
- 京(59641)
- 所(47333)
- 财(45478)
- 农(45108)
- 研究所(43919)
- 业大(43687)
- 中心(41470)
- 江(37808)
- 范(37756)
- 财经(37727)
- 师范(37391)
- 北京(37237)
- 农业(35705)
- 院(34937)
- 经(34455)
- 州(31406)
- 师范大学(30738)
- 经济学(30527)
- 基金
- 项目(199918)
- 科学(157346)
- 基金(146141)
- 研究(141007)
- 家(129100)
- 国家(128117)
- 科学基金(110068)
- 社会(88105)
- 社会科(83518)
- 社会科学(83494)
- 基金项目(79401)
- 省(77231)
- 自然(74687)
- 自然科(72979)
- 自然科学(72963)
- 自然科学基金(71619)
- 划(66310)
- 教育(63698)
- 资助(59281)
- 编号(56293)
- 重点(44769)
- 成果(44278)
- 部(43128)
- 发(42001)
- 创(41057)
- 科研(38620)
- 课题(38590)
- 创新(38347)
- 计划(37389)
- 教育部(36430)
共检索到37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红 李晓燕 吴春国
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03,2006,2009年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情况,分别构建4个年份高速公路拓扑网络分析图和最短路径矩阵,对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10年来网络发育程度进行动态分析和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发育程度明显改善,入网城市和线路数增加迅速,经历了由树状网络—回路网络—网络拓展阶段;区域交通中心形成6路回路网络连接;网络伸展程度逐年提高,区域网络直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网络直径对应的城市却发生明显的空间位移;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发育在空间上已经开始打破"核心-边缘"的特点,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通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樊新生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县市可达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平均可达性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态势,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逐步拓展,交通干线指向性明显,平原地区可达性优于山区、丘陵或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达性变化幅度也不均匀,可达性水平较差的地区改善程度明显,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可达性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井岗
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应在保证城市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双方互动联合,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建立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经济带。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速网 城市经济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立平 穆桂松
从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角度出发,计算了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吸引力的分维数和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了其分形结构特征;从空间关联的角度出发,通过威尔逊模型、空间关联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计算了各城市的交通吸引强度、人口吸引强度;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全局Moran I指数、局部G*统计分析各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发展趋势和空间要素在各城市的集聚特征。研究得出中原城市群目前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特征,对中原城市群进行内部资源整合、调整空间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空间关联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留科 牛智慧
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地区1994~2004年公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区域内公路网络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得出二者无论是在时间序列还是在空间系列上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证明陈彦光提出的线性相关模型不仅可应用于铁路交通网络分析,而且还能适用于公路交通网络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且相关性更强。
关键词:
公路网络 城市化 中原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符海月 王妍 张祎婷 王昭雅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对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1995~2015年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交通网络优化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由初期的"发散"状,逐渐演化成为"树轮"状;通达性中心也由初期的郑州市扩大到洛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等周边城市,通达性较高的轴线已经从区域性线状分布发展为中心地区面状分布。(2)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通达度均有提高,京广线辐射区内城市通达度提升幅度明显大于陇海线辐射区域;郑州市、邯郸市等核心城市的通达度增长率在减缓,而亳州市、淮北市等边缘城市通达度增长率在上升。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建设总体呈空间收敛趋势,但城市间的通达度水平仍在逐渐拉大。(3)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提出将中原城市群交通系统整体培育成以郑州市为中心,以陇海线和京广线为"十"字发展轴的"多核多向状"网络结构。改进后的路网可以提升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通达性,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群中心带动边缘、城市联动发展的基本功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文章基于引力模型,对其在分析空间要素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当前引力模型在城市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考虑屏蔽效应,构建改进的城市群城市间引力公式和空间划分标准。研究得出:区域性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郑州在城市群中居于首位,18个城市围绕郑州相对集聚;加强城市群引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建设,尤其在信息、交流基础建设和文化认同的引导上,增强城市群的发展引力;城市群内存在偏心化以及局部分离现象,这种空间格局与城市间地理结构和中心城市的引力不足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研究,提出发展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空间格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空间 城市引力 城市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文章基于引力模型,对其在分析空间要素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当前引力模型在城市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考虑屏蔽效应,构建改进的城市群城市间引力公式和空间划分标准。研究得出:区域性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郑州在城市群中居于首位,18个城市围绕郑州相对集聚;加强城市群引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建设,尤其在信息、交流基础建设和文化认同的引导上,增强城市群的发展引力;城市群内存在偏心化以及局部分离现象,这种空间格局与城市间地理结构和中心城市的引力不足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研究,提出发展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空间格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空间 城市引力 城市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文章基于引力模型,对其在分析空间要素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当前引力模型在城市空间格局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考虑屏蔽效应,构建改进的城市群城市间引力公式和空间划分标准。研究得出:区域性的中原城市群已经形成,郑州在城市群中居于首位,18个城市围绕郑州相对集聚;加强城市群引导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建设,尤其在信息、交流基础建设和文化认同的引导上,增强城市群的发展引力;城市群内存在偏心化以及局部分离现象,这种空间格局与城市间地理结构和中心城市的引力不足存在因果关系。通过研究,提出发展中心城市主导的城市空间格局,实行城市群统一协调发展,完善城市群空间格局的互联互通,加强政府在空间布局规划上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空间 城市引力 城市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恺
本文以通达性为度量,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与区域城镇体系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通过网络分析概括高速公路系统发展状态,以距离通达性度量节点城市间的沟通程度,以潜能通达性分析网络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并通过多时间断面的比较分析,揭示2000-2015期间通达性空间演变历程。并且,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比较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快速交通通达性空间发展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巨型城市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变化,讨论了区域发展与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之间的几个基本特征和作用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丹 张京祥
交通网络体系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有重要作用,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也将发生深远的变化。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状2010年与规划2020年的长三角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为基础,选取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加权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分析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空间格局未来演化的影响,揭示了高速铁路将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可达性水平,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通过都市圈、经济轴带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虽然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在新的高铁格局下应探析符合自身特...
关键词:
长三角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洋美娜 杨青山 刘鉴 江孝君
基于吉林省2015年陆路交通网络,以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和经济联系两方面对比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吉林省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并提出空间优化对策。研究表明:高速铁路有明显的道路指向性,对沿线城市影响大,高速公路使城市得到均衡提高和发展,城市间差异减小,边缘化趋势逐步扭转。空间格局优化可以构建"十字"型点轴系统;以长春市为中心建设1h经济圈;加快构建省域城镇组团。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 空间格局优化 吉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志伟 黄逦茗 谢慧钰 白楠屹 张改素
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百度检索量指标分析了中原城市群镇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了其与实体经济空间格局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呈现出"两个核心集聚区、一个相对集中片区和广布的斑点式扩散区"格局,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沿太行山脉的西北部和以驻马店、信阳、周口为核心的东南部"两大片区。与实体经济格局对比发现,高值、低值的分布范围有类似之处但程度远不及实体格局,破碎化、斑块状分布现象明显。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显著HH区、LL区的分布格局与空间分异格局有类似之处但范围有所变化。与实体经济格局对比发现,显著HH区、显著LL区的分布范围和集聚程度明显较实体经济格局缩小、弱化,连绵分布态势下降很多,但整体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差距不大。③从影响因素看,基于百度检索量的虚拟经济空间格局虽受乡镇经济实力影响但解释力仅有20%~30%,而更多受人们关注主题的影响。其中高水平区乡镇在经济发展的引领下表现出与企业宣传、政府报道、社会民生、资源禀赋、热点事件等相结合的链式搜索效应;低水平区乡镇受乡镇经济实力的影响不大,而更多地体现出社会民生事件,反映出低水平区乡镇亟需提升经济实力和增强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张正凯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管理处生产性电费预算松弛的局面及其难点问题,提出了生产性电费预算定额标准制定的思想及其改进办法,进而构建了生产性电费预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HZ高速公路为例对预算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制定的预算定额标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生产性电费预算松弛的问题。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生产性电费 部门预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本林 孟德友 万年庆
高速公路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应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进而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场强模型对河南省2004和2011年中心城市辐射场强运算的基础上,对各区域的空间场能进行比较与分类,继而依据场强取大原则对各城市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研究表明: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地区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场能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地区间空间分异特征还较为显著,中心城市及邻接地区的场能较强,中原城市群地区高于外围地区,豫东平原地区高于豫西山地区;腹地划分显示郑州以其优越的交通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实力而在腹地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多数城市的腹地范围与行政区划存在较大的偏差,由此认为按照腹地原则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或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场强模型 城市腹地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