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88)
2023(15047)
2022(12393)
2021(11550)
2020(9414)
2019(21735)
2018(21607)
2017(41473)
2016(22810)
2015(25439)
2014(25759)
2013(25175)
2012(22852)
2011(20473)
2010(20218)
2009(18287)
2008(17935)
2007(15892)
2006(13876)
2005(11977)
作者
(66218)
(54776)
(54473)
(52110)
(34944)
(26296)
(24834)
(21556)
(20833)
(19555)
(18688)
(18498)
(17497)
(17153)
(17053)
(16950)
(16379)
(16286)
(15778)
(15734)
(13654)
(13400)
(13261)
(12432)
(12318)
(12230)
(12184)
(12118)
(11156)
(10914)
学科
(89504)
经济(89403)
管理(63963)
(59384)
(49175)
企业(49175)
方法(39081)
数学(33264)
数学方法(32865)
中国(27237)
(24589)
业经(21577)
(21124)
(20808)
地方(20698)
农业(16455)
理论(16147)
(15880)
(14644)
(14506)
贸易(14497)
技术(14207)
(14039)
环境(13969)
(13566)
财务(13482)
财务管理(13462)
(13191)
银行(13150)
企业财务(12797)
机构
大学(319944)
学院(317457)
管理(125261)
(119973)
经济(117054)
理学(108562)
理学院(107275)
研究(107130)
管理学(105262)
管理学院(104682)
中国(77144)
(69319)
科学(69213)
(54477)
(53398)
(52869)
业大(49376)
研究所(49023)
中心(48415)
(46477)
财经(44082)
(43876)
北京(43463)
师范(43425)
农业(41508)
(40206)
(39544)
(38218)
经济学(35626)
师范大学(35127)
基金
项目(223774)
科学(175843)
研究(161950)
基金(161681)
(141655)
国家(140495)
科学基金(120860)
社会(101296)
社会科(95848)
社会科学(95824)
(87762)
基金项目(86452)
自然(79640)
自然科(77829)
自然科学(77811)
自然科学基金(76395)
教育(74211)
(74168)
编号(65876)
资助(65420)
成果(53413)
重点(50025)
(48226)
(47441)
(46234)
课题(45769)
创新(43106)
科研(42719)
国家社会(41414)
大学(41178)
期刊
(130143)
经济(130143)
研究(92263)
中国(61627)
学报(53594)
科学(48269)
(48201)
管理(45042)
大学(40068)
(39980)
教育(39418)
学学(37319)
农业(33649)
技术(27548)
(24947)
金融(24947)
业经(21922)
财经(20769)
经济研究(20428)
图书(20265)
问题(18444)
(17684)
(17131)
科技(15960)
理论(15340)
(15188)
现代(14667)
技术经济(14500)
实践(14226)
(14226)
共检索到458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留科  牛智慧  
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地区1994~2004年公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区域内公路网络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得出二者无论是在时间序列还是在空间系列上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证明陈彦光提出的线性相关模型不仅可应用于铁路交通网络分析,而且还能适用于公路交通网络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且相关性更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高等级公路是城市群城际联系的快速通道,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2个入网城市的最短路径矩阵为基础,选取通达指数、伸展指数、趋中指数等指标,对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辽中城市群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发育程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沈阳周围),较低的城市分布在外围地区;趋中指数排序与通达指数排序相吻合;作为城市群重要门户城市———营口的通达性丞待提高,城市群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薛红木  冯长春  张剑锋  
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百度地图中288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之间的最短旅行时间,修正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研究我国城市可达性空间格局及高速公路网路对我国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高速公路网络下,可达性格局为以湖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高速公路网络下,转变为以湖北—河南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的"中心—外围"模式,向北方向拉伸显著;高速公路时空压缩效应显著,城市之间总通行时间距离压缩效应达46.76%;高速公路对城市可达性影响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多中心(西南省份、新疆、华北、河南)向外围递减的阶梯式格局;高速公路网络下我国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均衡度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俞静  刘静玉  李宁  乔墩墩  刘梦丽  
选取城市间最短旅行时间数据和社会经济综合指标,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地统计分析、空间探索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整体呈现"十"字型空间格局,南北向沿线城市的可达性优于东西向;局部空间上,高低值空间集聚分块状特征明显,显著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2)经济联系整体呈现"钻石"型立体网络格局且分层态势明显;局部空间上凸显以郑州、商丘、洛阳等核心区城市为中心的辐射状格局;网络结构呈小团体集聚特征,团体内部联系密切,整体联系相对松散。(3)经济联系强度受到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交通、区位及资源流通能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井岗  
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应在保证城市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双方互动联合,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建立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经济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培基  王祖静  李巍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有3个5A级和15个4A级景区,但是由于受交通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旅游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本文将城市地理学的腹地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中,同时考虑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和公路交通条件,在GIS软件支持下,采用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以2009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场强模型和哈夫模型,计算旅游经济的场强,进行城市旅游腹地的测定,发现场强随着距离中心城市和路网越远而逐渐减小,并且腹地多形成于中心城市周边,沿路网分布十分明显。然后将旅游腹地与市域行政区范围进行叠置分析,找出属于处于相同层次类型的城市,以期为增加全省旅游经济收入,全省城市旅游经济区划和旅游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莉萍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体系,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互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文章基于中原城市群产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区位商指数,对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集聚指数、第三产业集聚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耦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优势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一步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红  李晓燕  吴春国  
基于中原城市群2000,2003,2006,2009年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情况,分别构建4个年份高速公路拓扑网络分析图和最短路径矩阵,对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10年来网络发育程度进行动态分析和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原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发育程度明显改善,入网城市和线路数增加迅速,经历了由树状网络—回路网络—网络拓展阶段;区域交通中心形成6路回路网络连接;网络伸展程度逐年提高,区域网络直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网络直径对应的城市却发生明显的空间位移;城市群高速公路网络发育在空间上已经开始打破"核心-边缘"的特点,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雪薇  宗刚  赵蓉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关系,并对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等因素与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关联性、稳定性、等级性等特征,各个城市在创新空间关联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经济人"、"双向溢出"、"受益"三种聚类板块;地理空间邻近效应、可达性、经济集聚和科研投入是影响创新网络关联的主要因素,可以借助创新呈现的溢出效应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并实现创新空间联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建华  
国外三个著名的都市圈都是各自国家内的经济社会极化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单位面积产出多,产业、人口和从业人员高度集聚,中心城市能力强。与之相比,中原城市群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发展的潜力巨大。今后建设的对策是:强化郑州中心城市的功能,集聚人口和产业到中原城市群,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地区间的积极竞争,把“流”变成“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利用可达性评价模型,计算1984—2004年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带来的可达性变化,并对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可达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湖南公路网络变化过程中,可达性显示以中南部为主的“中心—边缘”同心圈层结构,呈现明显“东北—西南”轴线特征,网络变化使湘西、湘南等边远地区受益巨大,但滞后的特征仍然显著。公路网络演变过程中,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变异先减小后增大,到2025年,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完成,城市间可达性将逐步实现优化均衡,14个地级市4h通勤圈基本形成,长沙等核心城市2h交流圈的扩展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沛权  曹小曙  
利用GIS手段,以重力度量模型、网络连通度和最短距离度量模型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分析了广佛都市圈17个县区、127个空间节点的公路路网通达性。研究表明:广佛都市圈的公路路网发育较成熟,受自然环境、经济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其通达性空间格局呈明显的圈层结构,通达性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向东—西方向延伸,成走廊态势,南北向的通达性递减趋势明显快于东西向,珠江北岸通达性优于南岸,并对广佛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提出调整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晓威  曹卫东  罗健  朱胜清  唐云云  
以1996、2004、2010年为时间断面,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指标,探讨安徽省公路网络中节点城镇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6-2010年,安徽省公路网络可达性总体空间格局变动不大,其值大体以合肥地区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递增,且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内节点城镇可达性,其中第一阶段(1996-2004年)可达性值提升较第二阶段(2004-2010年)更为显著;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初值有关,第一阶段可达性值变化率空间格局由"徐合高速—合芜宣高速"沿线地区和沿江地区组成的"T型"区域向周围递减,第二阶段呈现出沿新建高速公路地区向四周递减的多极空间格局;不同地区可达性受益迥异,江南地区可达性受益最为显著,其次是淮北、江淮地区;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可达性水平由中心向外围呈圈层式优化,可达性等值线趋于均匀、平滑,中心城市可达性差异逐渐缩小,可达性分布趋于均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王秉德  沈昊婧  
以重庆市38个区县公路网络为研究对象,以最短距离为原则,在构建公路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计算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和通达性系数来衡量城市通达性水平的高低,并对通达性水平的特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38个区县的通达性水平呈现出"放射状同心圆"特征,以重庆市主城区为圆心,随着同心圆的半径增加,通达性水平逐渐降低,形成明显的环状分异态势;(2)路网的拓扑连接水平较低,路网等级体系不够完善,网络的辐射效率不高,网络结构相对脆弱,网络的有效性较低;(3)高等级路网发育不均衡,区县间出现通达性差异很大的现象,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