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8)
2023(11493)
2022(9695)
2021(8599)
2020(7198)
2019(15709)
2018(15453)
2017(29325)
2016(15487)
2015(17131)
2014(16430)
2013(16291)
2012(14835)
2011(13488)
2010(13629)
2009(12643)
2008(12489)
2007(11262)
2006(10015)
2005(9031)
作者
(42541)
(35956)
(35402)
(33773)
(22898)
(16918)
(15955)
(13644)
(13492)
(12734)
(12192)
(11891)
(11558)
(11243)
(11110)
(11100)
(10616)
(10367)
(10322)
(10166)
(8825)
(8635)
(8497)
(8203)
(7978)
(7914)
(7856)
(7856)
(7102)
(6956)
学科
(68460)
经济(68372)
管理(55349)
(52408)
(45213)
企业(45213)
方法(24523)
技术(21156)
中国(21104)
数学(20676)
数学方法(20494)
(17850)
业经(17375)
(16942)
(16499)
地方(16345)
技术管理(13696)
产业(13115)
(12034)
农业(11098)
(11026)
银行(11006)
环境(10955)
(10846)
贸易(10837)
(10565)
(10554)
金融(10552)
(10531)
(10474)
机构
学院(221726)
大学(219942)
(98717)
经济(96733)
管理(89078)
理学(76829)
理学院(76045)
管理学(75093)
管理学院(74644)
研究(73517)
中国(54681)
(45958)
(45601)
科学(41229)
财经(36047)
(34696)
(34253)
中心(33287)
(32685)
经济学(31299)
研究所(30895)
(29055)
业大(28689)
北京(28264)
经济学院(28215)
(27311)
(27035)
师范(26795)
财经大学(26732)
(26707)
基金
项目(150709)
科学(122602)
研究(113355)
基金(111338)
(95515)
国家(94791)
科学基金(84088)
社会(76945)
社会科(73415)
社会科学(73401)
(60078)
基金项目(59377)
自然(51538)
教育(51178)
自然科(50469)
自然科学(50460)
自然科学基金(49597)
(49219)
编号(43352)
资助(42777)
(37661)
(34473)
创新(34354)
重点(33927)
成果(33924)
(33862)
(33534)
国家社会(32966)
课题(31118)
教育部(29624)
期刊
(110593)
经济(110593)
研究(69767)
中国(48175)
管理(37261)
(35996)
科学(29153)
学报(27503)
(26786)
教育(23113)
大学(22416)
技术(22247)
学学(21214)
(19876)
金融(19876)
财经(18460)
农业(18061)
经济研究(17991)
业经(17976)
(16210)
问题(15837)
科技(13502)
技术经济(13246)
现代(11363)
(10920)
商业(10486)
(10258)
论坛(10258)
(10208)
(10050)
共检索到335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杨振亚  崔颖新  
为促进和发挥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打造高水平城市群,基于产业复杂网络视角提出赋权区域产业技术流树(RITFT)模型,并基于RITFT对中原地区的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机制与创新协同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区域产业技术相关度测量系数,在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基础上提出RITFT建模原理及方法,构建中原地区RITFT,并从干流、支流等产业技术流分布特征上揭示中原城市群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核心结构机制;进一步基于对个体产业承载、中介与扩散的基础效应和技术外溢、吸收强度与乘数效应等方面的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创新协同效应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原城市整体技术扩散协作效率较高,产业创新存在省内大协同、区域内小协同及空间支撑互补性强等特征。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应不断强化区域创新政策供给、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以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新型的产业创新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谷军健  
本文分析了技术与制度协同创新作用机制,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制度创新指数,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关系,并测算了两者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政府干预下降、市场发育和产权制度创新具有显著协同关系,通过"技术→制度"和"制度→技术"两条路径对产业生产率升级产生协同效应,其中市场发育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大,产权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次之,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协同效应最小。除政府干预下降与技术创新外,"技术→制度"路径协同效应大于"制度→技术"路径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崔颖新  李晓军  孙善美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堂林  李国梁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模式亟需由传统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模型对创新扩散效应进行测度,探讨影响京津冀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并试图找寻区域性创新扩散枢纽。研究发现,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城市群中创新各环节的空间均衡度存在明显差异;京津冀的技术推广企业在创新腹地中的部分节点城市高度集聚,区域性创新枢纽建设基础较好。同时,研究也发现京津冀范围内人员结构和技术引进模式制约着创新产出效率的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杉汀  张卓  
为揭示创新主体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的协同效应及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演化规律,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机制,改进技术扩散函数,并以是否进行技术开发为依据,分为两个阶段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以探究创新网络中技术引入与开发的协同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创新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绩效在一定时期后会趋于稳定,同时,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能够协同提升网络整体技术水平,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相对有效值,并随着网络中技术水平的提升呈倒U型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少坚  程赛楠  
基于协同学理论对海水稻技术扩散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在传统推广系统中加入农业企业主体变量并建立以其为核心的多主体协同扩散模型,发现新的扩散系统具有稳定性和鲁棒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多主体协同扩散的动力机制,提出构建中国情境下,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的战略驱动力和市场拉动力"双轮驱动"模型,以解决我国海水稻持续扩散的动力机制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海水稻技术创新扩散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新哲  
在广西北部湾地区逐渐崛起的北部湾城市群,日益成为各方投资的热土。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北部湾城市群相对弱小,认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与北部湾城市群协同效应,是北部湾形成强势板块的重要战略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红梅  朱伟琪  
环保产业的创新投资是推动环保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环保产业创新投资严重不足。该文运用CDM模型梳理了环保产业创新投资、产出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基于上市环保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其协同效应,结果显示:环保产业创新投资与产出将共同提升未来三年的创新效率,而与当期无相关性。该文最后建议,改革环保产业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引入多种创新投资渠道与方式,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升级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磊  
我国停车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营,重要原因在于该产业的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滞阻,本文通过引用R·库姆斯的技术传染模型和梅特卡夫模型对我国停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扩散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灵玥  彭华涛  
城市群协同创新受城市密度、产业布局等限制,形成了"中心-外围"的空间布局,中心城市通过虹吸效应或涓滴效应对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2—2016年五大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指标及数据,分别构建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创新发展水平虹吸及涓滴效应的测量模型,对城市群协同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涓滴效应逐渐显现,且不断加强,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创新发展,珠三角、长中游、川渝城市群协同创新以虹吸效应为主,减缓了周边城市创新发展的速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郑贺允  葛力铭  
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原城市群2007—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提高机制。进一步地,在协同提高机制中嵌入区域、省份、资源禀赋等多种类型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缓慢。(2)重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和科技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3)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弱于中部地区;中心省份与外围省份的绿色发展大体一致;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郑贺允  葛力铭  
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法评价中原城市群2007—2018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其次,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协同提高机制。进一步地,在协同提高机制中嵌入区域、省份、资源禀赋等多种类型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整体水平偏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缓慢。(2)重视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和科技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降低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3)东部地区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弱于中部地区;中心省份与外围省份的绿色发展大体一致;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夏凡  冯华  
理清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链接模式,发挥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不断丰富经济整体技术内涵并提升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创新货币外部性理论,提出纵向市场机制具有知识、产品价格非均衡信息的传递功能,通过替代效应、结构效应引致上下游关联产业在创新知识利用与创新方向选择上的联系,进而形成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效应。使用我国2005—2017年6期投入产出表以及其它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①当前我国纵向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间技术进步协同作用显著,并表现为下游—上游协同效应;②由技术进步的细分项看,上游—下游前向联系产生了显著技术改进协同效应,下游—上游后向联系则产生了显著技术效率提升协同效应,分别通过替代效应与结构效应实现技术进步协同。据此,我国在实施区域性或宏观创新科技政策时,需关注新兴产业与既有产业的有效关联,通过引入新兴产业创新生产方式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生产结构效应,并通过加速高精尖知识流动实现区域内关联产业的创新替代效应,构建优势技术产业集群,避免在产业技术发展上出现"孤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向阳  戴国海  
技术创新扩散得以进行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是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机制 ,技术创新扩散本质上来说是在有关创新技术信息传播基础上新技术对老技术的替代过程 ,该过程是创新扩散与采纳方的垄断博弈过程 ,涉及到采纳者对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